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曦曦妈,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汉字和拼音还处于一塌糊涂的现状。下学期都二年级了,怎么办呀?我是不是应该让孩子降级再读一个一年级呢?"

"曦曦妈,我的孩子可真懒,每天早不起晚不睡,从叫起床开始,我就开启了崩溃的一天。作业本子从来都是写完了就乱扔,自己从来没有主动整理过一次书包……"

"曦曦妈,我的孩子物权意识很薄弱,总是很难分清自我和他人的界限,今天把这个同学的东西带回家,明天又把那个同学的东西拿回来,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隔三差五就有家长在私信里面给曦曦妈吐槽和求助,在逐一为其答疑解惑之后,曦曦妈觉得很有必要提醒提醒广大家长,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前期的引导和教育,避免孩子出现类似的现状。

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孩子越小,越利于家长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以下三个好习惯,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孩子7岁以前帮孩子养成:

(1)学着做计划,有规划自己时间的能力和执行力

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再加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者两个孩子,父母和老人们纷纷加入了宠娃的行列里,把爱当成了溺爱。

在孩子上小学以前,几乎对孩子是放养的状态,因为他们崇尚快乐教育,崇尚释放孩子的天性。可等到小学一年级时,发现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太大,便把这种压力和愤怒嫁接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有一种从天上掉到地上的落差感,于是小小年纪叛逆,和家长对抗也就成了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首先,家长们不能小觑放养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生活中,很多家长觉得,我的孩子还那么小,我不想孩子活得那么功利,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只要他开心我就开心,只要他快乐我就快乐。正是因为家长们这种放纵,导致在幼儿园时无忧无虑的孩子,一进入小学就感到各种不适,而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坐满一节课40分钟都是一种煎熬,更别提专心致志的学习了。

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其次,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做计划,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继而拥有超群的执行力。

我女儿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的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完全靠源源不断地诺言连哄带骗的弄起床,起床后要看电视,直到出门上幼儿园。而回到家里也一样,不管看与不看电视都必须开着,直到她熟睡后才能关掉。

自从我自己带孩子之后,我便开始帮她立下规矩,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在妈妈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看一会儿电视,周一到周五没有看电视的机会。早上起床,最多给她两分钟的缓和时间,洗漱完毕之后她坐着我为她梳头,她便开始晨读英语、古诗或者汉字。每天放学回到家,我开始煮饭,她开始写作业,在检查完毕后可以玩玩具。散步回家后,准时练舞……

渐渐地,女儿已经养成了晨读、复习等各种好习惯,她开始向我讲出自己的计划:"妈妈,我是这样想的,今天晚上你教我汉字,明天晚上你教我英语,后天晚上你教我拼音,然后就这样重复下去……"如今,年仅五岁半的她,已经有规划自己时间的能力和很强的执行力了,很多时候不是我提醒她干某件事,而成了她提醒我,她要练舞,要听写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妈的事情帮着做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当然也是我们的职责。在很多家庭,已经习惯性地把孩子的地位放到最高,家里一切的喜好和安排,都要遵从孩子的意思。孩子想玩,父母绝对不会说不;孩子想看电视,父母绝对不忍心拒绝;孩子不想整理书包,父母绝对不会抱怨一句。

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在包办代替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难养成感恩的好习惯,反而在家长忽视某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大发雷霆,觉得家长没有替自己做好。他们习惯性的把家长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他们习惯性的把家长的爱当做心安理得。想要孩子真正成长起来,家长必须学会适当地放手——

首先,学着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理能力,是孩子想要生存下去的第一能力。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富裕与贫穷,我们都应该教会孩子最为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着让孩子自己洗脸,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玩具……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学着自己去完成,不能总是依赖于父母和老人,当你学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不仅成长了,同时也会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当然,父母的鼓励和认可,对孩子的激励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孩子会自己洗脚,自己擦干了,家长的肯定和表扬,会成为一股激励的力量,让孩子心里高兴的同时,也暗暗告诉自己——我要变得更加能干。

其次,父母的事情,引导孩子帮着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奇宝宝,家长在拖地的时候,孩子会好奇地看着,偶尔也会加入其中捣拾捣拾;家长在端菜的时候,孩子也想加入其中,感受一番端菜的乐趣;家长在洗碗的时候,孩子也想尝试一下,体味一番洗碗的滋味……在孩子对家务事情跃跃欲试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残忍的拒绝,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参与其中,来体味生活的乐趣。

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在我们家,只要女儿提出要帮我洗脚、擦脚、倒洗脚水的时候,我绝对是百分之一百的同意,当然在结束之后还不忘谢谢她以及做出肯定。只要她主动提出要帮忙洗碗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同意,并且帮她找来围裙,让她动动手,而后我会在与老人们视频对话的时候,告诉他们孩子今晚的表现,就这样全家人的鼓励和认可,无形之中也成了女儿激励自己变得更加勤劳的动力。

(3)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也不允许别人不断向自己索取

在某些家庭,孩子今天拿了一个别人的玩具回家,家长可能会问一问,也可能问也懒得问,甚至有家长觉得孩子不断从外面拿东西回家,是孩子顾家的体现,是孩子有本事的象征。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今后会成为怎样的,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懂得一下三点——

首先,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哪怕是捡的也不能随意拿回家。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种"喜新厌旧"的情况。表现于,自己的玩具哪怕再好,多玩了两次也会腻,但别人的玩具哪怕很脏的同时,还是坏的,孩子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特别有吸引力。有的孩子会在征求别人同意之后,玩一会就物归原主;而有的孩子却起了私心,想着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回家作为自己的私有物品。对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之后,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并且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走。

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而部分孩子则觉得,既然别人的东西明面上我不能抢着玩,私底下也不能偷偷拿走,那在地上捡来的东西,总可以算我的吧。对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捡来的东西也不能随意拿回家,我们应该放到最为恰当的位置,方便失主找回。

昨天女儿回家后,我告诉她:"妈妈早上送你上学以后,在回来的公交车上捡到了一个黄色的文件袋,妈妈先问了问旁边的乘客是不是他们丢的,然后就交给了公交司机,这样也方便别人回来找。"女儿很兴奋地告诉我:"妈妈,你真棒!"而后我继续告诉她:"或许那个文件袋里的东西,对妈妈来说一文不值,但对它的主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让它回到自己的主人身边,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其次,学会拒绝,不允许别人不断向自己索取。

有些家庭,成了两种极端。第一种,孩子没有你我的界限,总是喜欢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供自己使用;第二种,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知道了别人的东西不能私自拿回家,但面对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别人不断向自己索取时,自己又不忍心拒绝。

女儿的发夹,是我自己纯手工制作的,前几天,女儿回到家告诉我:"妈妈,我幼儿园里有一个朋友,说我今天别的发夹很漂亮,她也想要一个,我答应她了,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送给她好吗?"看着女儿自己心爱的东西,还能够分享给朋友,我很开心,欣然答应了。

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第二天,女儿回到家告诉我:"哎呀,妈妈!我今天把发夹给朋友之后,被班里的另外两个女生知道啦,她们都觉得很漂亮,让我的朋友告诉我她们也想要一个,我朋友也帮着我答应了,怎么办呢?"我告诉女儿:"既然你在知道了之后,没有拒绝她们,那你明天早上就选两个发夹,送给她们吧。"

之后,我提醒她:"宝贝儿,妈妈这段时间很忙,都没有时间给你做发夹了,如果明天你送发夹给同学的时候,又被其他同学知道了,你要学会拒绝哦,告诉她们等妈妈有时间的时候,做好了再每个人送一颗。"

最后,教会孩子在使用公共物品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哪里拿的放回哪里,谁先拿谁先用。

公共物品的使用,是每个孩子都避免不了的。比如,在图书馆里,很有可能两个孩子看中了同一本书,而有可能别人的孩子先于自己的孩子拿到这本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等待。我们要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就像排队上车一样,排在前面的人先上车,排在后面的人后上车。

在使用公共物品的时候,我们要像自己心爱的物品一样珍惜,轻拿轻放,借用之后一定要完好无缺的物归原主。前几天,看到一张帖子,有个人在微博上满是自豪的承认——某某图书馆的某个系列的藏书,被他纷纷借来之后,再以丢掉为名,付了3倍的赔偿价格后就占为私有了。这种自私的行为,应该得到强烈的谴责,因为他剥夺了该系列书籍的广泛阅读,让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到正版典籍了。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公共物品可以借阅也好,可以借来使用也罢,我们都应该按时还回去。学着守时归还,学着轻拿轻放,学着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便。

爸妈注意:7岁前必须帮孩子养成3个好习惯,缺一不可

——————

各位赞同曦曦妈的想法吗?您还有更好的建议吗?欢迎评论区与曦曦妈互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