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家長”:成了學齡兒童的媽媽後,都不會笑了

前幾天中午在公司吃午餐時,幾個同事聊得正開心,突然同事阿梅的手機響了一下,她拿起手機看了一眼,臉上的笑容凝住了,心情一下落到冰點,唉聲嘆氣的說:“我兒子又被老師點名了,基礎知識不過關。”然後飯都沒心情吃了。

阿梅的兒子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成績一直不理想,總是在後十名徘徊,她們在家花了大量的時間,採用了各種方法來教孩子,可是孩子完全不在狀態,前面教的後面忘,同樣的數學題,換個數字就不會做,她說那感覺相當崩潰。孩子做作業拖拉,一點作業天天晚上寫到差不多十一點,一說就哭,她每天都處於十分焦慮和煩躁之中,家裡的氣氛更是低沉,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

“怪獸家長”:成了學齡兒童的媽媽後,都不會笑了


以前她一直過得挺快樂的,也挺滿足的,有車有房,有兒有女,一切都不錯。可是現在,為了孩子的學習,親子關係越來越差,心情不好,直接影響了夫妻關係,覺得幸福感大大降低了。前段時間,小女兒無意中問她:“媽媽,你現在在家裡為什麼都不笑了啊?”她才知道自己的焦慮已經深深的影響到了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的心裡總是充滿了矛盾:既不想孩子成為功課的奴隸,又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經我們信誓旦旦的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以當看到孩子考試成績墊底時,之前的信仰瞬間崩塌了。“幼兒園學小學的,小學學中學的,中學學大學的,大學才開始怎麼玩”,面對這種大環境,父母只能隨從,只能拼。於是盡職盡責的父母用各種補習班來填滿孩子的空餘時間,親子之間的關係就變成:媽媽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孩子的分數,而孩子也只能用分數換來媽媽的笑容。

正如之前網上的一個班級的口號一樣: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我就快樂!多麼扎心的事實啊!

“怪獸家長”:成了學齡兒童的媽媽後,都不會笑了


原本和藹可親的父母,都變成了“怪獸家長”,“怪獸家長”一詞源於日本,指那些為了孩子成績抓狂的家長。我們心裡明明知道成功的道路有千萬條,但在心裡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考上名牌大學。就像一位身價不菲的老闆所說:“現在的老闆在一起不炫自己的事業做得有多大,住多大別墅,開什麼豪車,都在炫自己的娃有多厲害,誰考上了清華,誰考上了北大,誰去國外留學了。”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但卻無法接受孩子的不優秀,這才是導致我們焦慮的主要原因。

孩子是孩子,我們是我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我們的想法並不是孩子所要的,他們有自己的認知和人生。我大女兒就是一個不太積極上進的人,成績一直中上游,明明可以再努力一點,就會更優秀一些,可她自己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在初升高前,我也很焦慮,總是想讓她努力考一個重點高中,將來上一個好大學。可是孩子並不覺得這樣很好,她說:“我覺得讀一個普通高中,考一個普通大學也挺好啊,我們大多數人這輩子只能是一個普通人啊!”聽到她的話,我竟無語反駁,

是啊,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一個普勇人。從她上高中住校後,我就不再那麼焦慮,沒有我每天的說教,她成績並沒有因此而下滑,所以我們的擔心,我們的焦慮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怪獸家長”:成了學齡兒童的媽媽後,都不會笑了


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不能太急躁。我們更清楚未來是一個不確定性的,現在的狀態並不能決定未來,我們所看中的分數和成績也許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內心的期待。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我們的心情更為重要,不要急,不要焦慮,讓孩子有一個平和的學習環境,很多時候,父母越著急,孩子越無力。

父母只是孩子生命旅程中的一個引路都和陪伴都,只有自己快樂了,孩子才會快樂;只有自己幸福了,孩子才知道什麼是幸福。對孩子多點耐心和信心,保持心情愉悅,相信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