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雖然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不願意承認,但蘋果的確是當前整個消費電子行業最受關注的企業,而且很可能沒有之一。這不僅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其他許許多多品牌的產品線中看到“致敬”蘋果的影子,甚至很多時候哪怕是關於蘋果新產品、新業務的一些傳言,也足以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方向。


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網傳蘋果AR眼鏡設計



比如說,近日即有國內媒體曝光,稱蘋果已經為原本處於內部獨立開發階段的增強現實頭顯設備選定了Valve作為合作伙伴,雙方將共同完成這臺全新產品的設計工作。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這款蘋果全新的AR設備就將會正式進入量產階段,並隨後在明年初發售。


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很顯然,雖然關於蘋果要投入AR(增強現實)領域的傳言早已持續了多年,但這一次它似乎是真的要來了。然而,如果大家過去有關注過智能手機廠商在XR(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 的統稱)領域的動作,應該就會意識到一件事:此前包括HTC、三星、華為、小米等諸多廠商都曾在VR上有所發力,可那個時候蘋果卻選擇了對VR“視而不見”。而如今AR的火熱程度其實遠不如當年的VR聲勢壯大,蘋果卻反而“上了”。這是因為蘋果後知後覺麼?還是說,AR相比VR,確實更有優勢呢?

首先,你得承認世俗的目光還是很要命的

何謂AR(增強現實)?簡單來說,它就是把虛擬的文字、圖像“疊加”到現實的環境中去。比如說,前兩年一度引發公眾關注的谷歌眼鏡,就是在普通眼鏡鏡片上疊加投影的數字內容,從而起到“增強現實”的作用。

相比之下,VR(虛擬現實)則剛好相反,它的主旨在於把人“扔進”完全由數字信息構建的虛擬世界,典型設備比如HTC的vive頭顯,而更直觀的場景則類似於電影《頭號玩家》、動漫《刀劍神域》中描述的沉浸化數字世界。


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這意味著什麼呢?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對數字技術不甚瞭然的普通人,一個戴著不仔細看甚至看不出是智能眼鏡,正常走在馬路上的AR使用者,和一個整個頭都籠罩在巨大頭顯裡,僅能在自家客廳裡活動的VR玩家,你會覺得哪一邊更為可親?要知道,谷歌眼鏡剛出來的時候都甚至引發公眾恐慌,更不要說拿輕便的AR設備與笨重的VR設備去比較大眾觀感了。再者說,正因為蘋果的企業形象一直注重潮牌、時尚等元素,這就更註定了他們比起笨重且偏向“宅屬性”的VR頭顯,肯定會優先考慮更加輕便、時尚的AR眼鏡類設備作為自家涉足XR領域的突破口。

其次,論實用性和錢景,AR也的確更有優勢

不可否認,如果單看目前已經擁有的應用量,那麼主打遊戲與工業設計的VR其實是要遠遠領先於當前連在手機上都才剛剛起步的AR的。但是,如果要論遠期的市場前景,甚至於在未來生活中所佔的分量的話,那麼AR卻是實實在在地優於了VR。

為什麼我們敢這樣肯定?說白了還是在於AR本身是用數字內容去“增補”現實世界,而VR則更像是對現實的一種虛擬,或者如果以遊戲應用場景來說的話——逃避。


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打個比方來說,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輕易地買到和佩戴一個AR眼鏡或者別的什麼增強現實設備出門的時候,它將可能會在我們眼前的每一樣事物面前加上註釋——可能是商品的報價、可能是實時翻譯、可能是導航內容、可能是名畫的說明文字,甚至也有可能是不遠處某在逃罪犯的懸賞……說白了,AR並不會遮斷我們與現實世界的交互,但它的確可以給現實空間加入多得多的信息量,從而有效幫助人們去認知、去判斷。而基於以上這些場景,也就意味著AR在未來的智慧交通、新零售、文創產業甚至是社會管理方式上都將帶來極大的影響,可謂前途無量。


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相比之下,VR當前最有社會價值的應用場景主要在於工業設計和醫療培訓領域——但是這兩個市場AR都能起到替代性的作用。至於那些超擬真的VR遊戲嘛——並不是說不會出現,但指望它“頂的過”AR廣泛的商業前景,只怕是不太現實。況且,AR也有類似“Pokemon GO”那樣以世界為廣闊舞臺,展現出極高社交潛力的遊戲應用。從這點來說,AR很顯然比VR更有大眾“錢景“。

最後,就算是蘋果,價格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有意思的是,我們說到了VR遊戲這個問題,而它恰恰也正是當前VR技術相對於AR最大、最現實的短板之一。因為,VR對於硬件性能、成本的需求實在是比AR高太多太多了。


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這是低成本AR遊戲的“畫質”

2013年,當谷歌推出初代谷歌眼鏡時,作為一款較為成熟的AR設備,它僅僅只採用了過時的OMAP4430雙核處理器、2GB的內存以及分辨率僅為640×360的投影組件,便已經可以保證流暢的AR視覺體驗。這是因為當我們透過AR設備看現實世界時,實際上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內容還是現實的影像,而真正需要由AR設備生成的,僅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畫面或者虛擬物體。


捨棄VR而選擇AR,蘋果的如意算盤妙在何處?


這是當前的VR大作

但是,相比之下,像HTC Vive Pro這樣的高端VR頭顯就需要四核心以上的家用電腦以及中高端級別的獨顯才能驅動了。因為VR顯示的是一整個完全由虛擬圖形組成的“世界”,這意味著未為了不讓消費者看出網格線、像素點之類影像心情的細節,頂級的VR設備需要4K甚至更高級別的雙眼分辨率,需要90Hz甚至120Hz的刷新率,需要專門的VR成像算法……總之一句話,以現在的、甚至是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手機性能,都不可能真正Hold住高清VR的性能所需。

而這也就意味著,一方面目前的VR設備還無法實現和手機的真正實用化聯動。另一方面來說,相對於可以被手機輕易驅動的AR眼鏡來說,VR設備也註定要高價許多。而在當前整個XR生態都還沒能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即便是蘋果也肯定明白,成本更低、更易實現優良顯示效果的AR,當然是比VR更好推廣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