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廠」從快時尚到精準時尚,服裝供應鏈的低谷之戰

2018年5月,全球最大的服裝供應商之一的香港利豐集團宣佈與美國創新自動化縫紉技術公司Softwear Automation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第一個全數字化的服裝供應鏈作為其“未來供應鏈”計劃的一部分。


  紡織品和服裝製造業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化的先驅,該行業最早的產業轉移,讓亞洲成為了服裝供應鏈的基礎樞紐。自1994年起,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便穩居世界第一。就整個亞洲來說,服裝貿易還幫助南亞、東南亞發展了基礎工業,甚至服裝業讓孟加拉國的基礎工業得以從零建立,服裝貿易佔孟加拉國總出口的80%以上。但如今,時尚界的一場地震,讓包括我國在內的諸多亞洲國家承受著國際市場的強烈衝擊。


「服裝廠」從快時尚到精準時尚,服裝供應鏈的低谷之戰


  目前,這場名為供應鏈重組的地震為何發生,什麼又是服裝供應鏈的未來?
  一、服裝價格的兩極分化
  隨著像Forever 21,Zara,H&M這樣的快時尚品牌推出廉價服飾後,令人頭暈目眩的價格標籤卻出現在了高級品牌的專櫃前,Gucci的一件T恤售價950美元,而H&M的一條牛仔褲只要9.9美元。
  服裝行業的中間市場就像一個缺失的小洞,被朝著兩個極端價格走的快時尚和高端時尚,拉扯得越來越大。儘管高端品牌宣稱產品原材料更優質,配飾更昂貴,製造成本更高,但也不至於高出成本6-8倍。超出純生產範圍內成本的價格成了高端品牌的一個光環,並持續推出價格昂貴的新產品,以對外展示品牌的良好狀態,證明它們值得這種溢價來吸引消費者。而大多數快時尚品牌並沒有更多的動作去彌補這一空缺,而是選擇在價格傾斜上更進一步。
  在過去的五六年間,棉花的價格上漲了30%以上,而服裝的價格卻不停的被削減,快時尚擴張的後果就是,廉價服裝的銷售越來越集中在大型跨國品牌中,它們嚴重依賴供應鏈,下達巨大數量的訂單,從而擠出能夠靈活騰挪的空間,不僅可以設定生產時間表,還可以輕鬆制定價格,而這種玩法終於到了被核驗成果的階段。


「服裝廠」從快時尚到精準時尚,服裝供應鏈的低谷之戰


  10月份,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破產申請文件,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美國移民如何崛起奮鬥的頗具美國精神的故事。1981年一對韓國夫婦移民來到美國美國洛杉磯,面臨著一個很多移民同伴都會面臨的情況:沒有存款,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在美國境內只有很少的社會往來。Forever 21應運而生,並且用廉價的服飾取悅了它的目標受眾。但是,Forever 21並沒有跟著千禧一代共同成長,消費者變化的口味和購物習慣的改變,將過分依賴實體的Forever 21遠遠的甩出跑道外。
  而那些倖存者:Zara,H&M,優衣庫,不得不跑得更快,更快適應新技術,更快地轉變產品線,更快的反應。它們投資技術來改善店內客戶體驗,同時建立數據管理和“智能物流”系統來優化他們的產品、供應鏈。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服裝擺在正確的顧客面前。這是從“快速時尚”到“精確時尚”的演變。它們需要理解單個客戶的品味推薦適合服裝的“精確時尚”,不然,這些品牌很容易在無情的快時尚競爭中,被社交電商擊敗。
  而精確時尚意味著,更加註重速度、精度、可溯源性和適應性,而不是批量生產。


「服裝廠」從快時尚到精準時尚,服裝供應鏈的低谷之戰


  二、全球供應鏈變動
  為了追求速度,削減價格,快時尚的供應鏈常常是沒有正式文件的承包商和分包商,主要由低成本的勞動力和便宜的土地構成。不停地轉移生產基地,以不斷尋求更低的工資和更便宜的土地,和願意以更低的成本生產的合作伙伴。這將快時尚品牌的供應鏈延伸到很大的地理距離:將制布廠與縫紉廠區分開,成千上萬公里的距離,從一個生產環節到下一個生產環節需要幾周的路程。


  最開始,這個地方是中國,但隨著中國的發展,成本的上升,這個地方變成了孟加拉國、柬埔寨等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根據WTO發佈全球貿易數據,近年來我國在全球服裝貿易市場的份額一直在萎縮。一度,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在服裝貿易上被視為中國的追趕者和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現在包括很多的國內廠商都將生產基地搬到了這裡。
  而實際上,在WTO發佈的2018年貿易數據中,前五位出口國(地)中,只有越南佔比保持上升勢頭,2018年佔6.2%,比2017年提升0.3個百分點。對於僅此於中國的第二大服裝製造市場所在地的孟加拉國,其擁擠不堪的服裝製造產業更能折射出岌岌可危的服裝製造業現狀,其近三分之二的服裝出口都流向了歐洲,而出口價格下跌了約5%。
  快時尚品牌商不斷向生產基地施加價格壓力,拆分生產環節,竭盡所能削減生產成本,直到他們發現,自己得對Instagram上突然變動的流行趨勢立即做出反應。隨著技術變得更加先進並能取代維持服裝行業生產的廉價勞動力,品牌商對自動化和數字化進行了大量投資。為了與之配合,供應商將生產中心移至更靠近基礎設施,原材料產地和目標市場的交界處,從而使品牌節省了寶貴的週轉時間。
  但是技術還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採購和運輸的延誤通常是由於基礎設施薄弱和基本地理位置所導致。隨著服裝製造業朝著速度和效率的方向發展,供應鏈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物理距離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快時尚品牌開始扭轉數十年來供應鏈分散的趨勢。快時尚品牌正在集中生產中心,甚至將生產轉移到離他們消費者更近的位置,以減少運輸中的時間損失,越來越多的歐美品牌開始選擇歐美工廠來為自己服務。

  人們常常誤解自動化生產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是為了縮短交貨時間和上架速度,滿足消費者對更快交貨的需求。對於精準時尚來說,與其經歷整個生產週期,再從亞洲將產品運回來,不如直接建立本地供應鏈,直接在近距離生產,儘管產品的生產成本會更高,但可以讓他們整個週期縮短為四分之一,整個過程只需要五週左右的時間。
  而這種變化對於南亞和東南亞國家,還有國內的服裝供應鏈來說,如何重新思考服裝行業,在價值鏈上發揮作用以及如何面對多元化的生產壓力,變成了問題的關鍵。


「服裝廠」從快時尚到精準時尚,服裝供應鏈的低谷之戰


  三、低谷之戰
  這是一場低谷之戰,那些給阿迪達斯、耐克、彪馬,或者其它國際服裝品牌供貨的工廠,承受著來自其客戶越來越大的壓力,平均交貨時間已經從4年前的120天縮短到了90天,現在也許是60天,更有甚者,一些工廠的交貨時間要短得多。流行趨勢的快速變動,對工廠的靈活性和對風向的把握有了需求,誰能更快做出反應,誰就能取得勝利。
  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公司已迅速投資於數字化和自動化,強調精準時尚,要求產量少,銷售期短,對市場反應迅速。這給基礎完善、物流成熟的國家帶來了優勢,在一定距離上,中國的天然優勢又重新回來了。不過即便如此,諸如中美貿易戰和工資上漲等因素仍迫使一些公司將生產轉移到海外。
  而成為中國製造內核的“美國製造”又利於應對這一問題,就像利豐集團的“未來供應鏈計劃”一樣,自動化正在進入服裝製造行業,很多流程都可以實現自動化,比如切割、印染、分類和包裝,而很少需要人工的干預,並且經理、主任等管理層可以通過手機只能監控和管理整個生產線,這有助於抵消美國高昂的工人工資。


  2017年,阿迪達斯最大供應商之一的蘇州工業園區天源服裝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石城開設工廠,這裡僱傭了約150名員工,為工廠生產高端運動服,他們不必是小石城供不應求的服裝熟練工,因為這家工廠的大多數流程,至少部分流程是自動化的。時尚界的步伐正在加快,如果離客戶更近,工廠生產和運輸週期就會縮短,這就是天源所採取的策略。在今年2月份至九月份之間,這家工廠生產了60萬件產品。
  新技術正在改變這些服裝工廠,直接建立本土供應鏈變得更加有利可圖,天源服飾在小石城的工廠,預計一年能生產約120萬件T恤,而每件的成本大約是33美分,這比低人工成本國家的耗費成本只少不多,而且時間更短。
  當然,如此巨大的改變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許多服裝零售商和工廠店面會面臨倒閉。而這種代價就像這場低谷之戰的墊腳石一樣,仍有人能跨過前輩的血淚的經驗教訓一步一步爬上去,塑造出全新的未來服裝供應鏈。


文章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溫馨提示:

全國首款雲MES---智衣通,現在面向服裝行業免費開放註冊。如果你有服裝生產管理軟件的需求,這是不可錯過的,瞭解一下準沒錯。微信搜索小程序智衣通,可馬上試用。


「服裝廠」從快時尚到精準時尚,服裝供應鏈的低谷之戰


智衣通基本功能:員工工資計算,衣服的生產物料管理,庫存管理,生產工單在線派發等等


「服裝廠」從快時尚到精準時尚,服裝供應鏈的低谷之戰


往期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