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二)

在之前的2017年7月17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美国与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高超音速导弹在澳大利亚的麦卡武靶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试射,并称该型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8倍音速。然而,当日的报道并没有说明这是一型何种(弹道式或是飞航式)导弹,也没有公布该武器的照片等资料,于是就很难说明什么。

三天后的7月20日,一些与该型导弹有关的照片资料出现在了互联网上,于是这种长相怪异的武器就呈现在了外界的眼前:一枚形似探空火箭的小型两级火箭“导弹武器”。

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二)

考虑到这枚“导弹武器”是从一个很大的发射台上发射的,所以目前的完成度应该是比较低,实战价值几乎是没有。但是既然是作为武器而不是高速运载平台(那样的话还可以以非军用为托辞)试射的,那么试验目标就比较明确了。

外界之前曾经揣测这是一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但实际上似乎不是如此,因为从目前可以看到的有限的照片上,我们无从找到任何一种巡航导弹都必须要有的进气口,而下面一级火箭发动机似乎不是巡航导弹的“助推段”,而更接近二级火箭的第一级。另外,8马赫的速度对于巡航导弹来说也显得非常“尴尬”,因为已知的高超音速飞航式导弹武器还是很难做到用很大的一个整体在大气层内飞到这个速度,如果是用特殊的弹头实现再入之后在大气层内或者大气层边缘实施高超音速飞行,那么这枚导弹的第二级又显得太长了。

而且,该弹的四片弹翼的布局与巡航导弹差异甚大,倒是更像某种探空火箭。所以,这枚“高超音速导弹”更大的可能是一种尚处于测试阶段的新型两级火箭中程或者中近程弹道导弹,其体积可能比较小,适合机动发射,既可能安装常规弹头进行高精度打击,亦可能安装小型核弹头(美国在核武器小型化方面处于世界最领先地位)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

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二)

射程可能超过1000千米甚至更远,可能采用了某种新型飞行方式以利于突破低空反导拦截武器,随着美国和前苏联签订的《中导条约》被美俄双方都认定为“对方违约”,实际上已经不再有约束力,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对于获得射程在500~5000千米的导弹武器有不同程度的向往,核大国可以将其作为核常兼备的打击手段之一,其他国家则是将其作为更具威慑力的“战略武器”,美国如此,澳大利亚亦如是。

尤其是近年来,各军事科技强国都对于在弹道导弹上集成具有通过某种特殊飞行弹道(例如具有类似“在大气层顶端滑翔”能力的飞行方式)的第二级或者弹头部分。因为即使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导系统,也不具备拦截这类导弹武器的能力,所以这种带有新概念兵器性质的导弹武器自然会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对象之一,而且可能已经出现了接近实用的型号。

美国和澳大利亚自然也不甘人后,所以“高超音速导弹”很可能是这类武器或者是其原理样弹。从“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来看,其完成形态可能是一枚中近程弹道导弹,第二级可能具有特殊弹道飞行能力,这和其他国家的类似型号的大致性能参数比较吻合。当然,也不能排除其未来可能发展出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可能性,美国曾经在中远程甚至洲际弹道导弹的小型化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研制出了“侏儒”那样的超小型洲际弹道导弹,苏联解体前也曾经研制过类似的“信使”和“标枪”-R超小型洲际弹道导弹。

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二)

不过冷战结束后,上属型号都被终止了发展,但是之前积累的相关技术未必不会再有“复活”的机会,所以在《中导条约》已然不具有约束力的现今,具有特殊飞行弹道突防能力的超小型中程或者中近程弹道导弹,或许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军事科研强国重点研制的武器装备之一。

而在未来技术条件更加成熟的情况下,这类武器还有可能延伸发展到中远程或者洲际弹道导弹领域,成为体积更小、更机动灵活,突防能力也更为出色的全新一代的“侏儒”、“信使”或者“标枪”-R,从而将弹道导弹武器的研制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