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资源丰富、风光绝美、政府廉洁,老百姓享受着全球最高的国家福利,幼有所养、壮有所用、老有所终,仿若中国古代思想家心目中的大同世界。没错,这里就是北欧,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一个地方,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么慢,那么美》,从书中走近这个现实中的乌托邦世界。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瑞典乡村

本书的作者是罗敷,她从2006年开始定居瑞典,是一名新生代海外华文作家,她以自己在北欧生活十几年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用时三年完成了本书的创作,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北欧。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这么慢,那么美》

约束和修养

在北欧国家,没有人能拥有特权,包括政府首相和大臣们,他们生病看医生需要排队,住院没有特殊病房,上下班都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己驾车,甚至有官员因为不小心忘记填写一张个人税单而下台,媒体每天盯着各级官员想要找出他们的污点。

北欧人的观点是,别人挣多少钱和自己没有关系,别人花政府多少钱却和自己息息相关,因为税收里的每一分钱都和纳税人有关。他们习惯公共场所透明,工作如此,国家大事也是这样。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瑞典斯德哥尔摩

作者在文中指出,除了道德体系的建立,公平和分享亦是北欧人社会意识的基石和前提。在北欧,刚进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慢慢接受公平和分享的意识,在学校,孩子们很少攀比,因为北欧社会向来提倡“均贫富”的理念。

北欧政府鼓励各种有思想、有才干的人组成协会,提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并在物质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例如,如果一个协会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向政府申请固定场地使用,北欧一个小两室一厅每月房租大概是3000到5000,但是政府向协会提供的场地,根据人数通常是一整层楼,而且免费。当协会举行大型活动时,还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丹麦哥本哈根

轻物质、重思想是北欧人的人生态度,正因此,北欧社会形成了协会百花齐放的局面。

北欧是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无论在哪里,人们都会随手掏出一本书立刻进入阅读状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北欧人均读书量是一年24本,相当于一个月两本,对北欧人来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人明智,作者认为,社会风气决定着每一位公民的意识和修养,而整体的社会风气,又源自公民的个体修养。

善良与自觉

“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形式存在。”

有一天,作者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告诉妈妈了一个秘密: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一个奇怪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斯万,老师说斯万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生病了,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作者心想,斯万或许是个智障的孩子。

第二天送女儿去幼儿园,作者问起斯万的事情,才知道斯万是一个布偶娃娃。原来这是幼儿园搞的爱的教育,目的是想让每个孩子知道生命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或者动物都是平等的。

自从作者的女儿和斯万接触之后,每当出去碰见类似斯万的人,小姑娘看他们的眼神和看别人的眼神一样平常,而且还会和他们一起玩耍。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驯鹿

北欧社会正是通过对孩子们从小的教育,打造了一个生命平等、为人善良的社会。

去过北欧的游客最大的感受就是那里的环境静谧舒适、街道干净整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一个世纪以前北欧也有过乱扔垃圾甚至当街小便的历史。当时的政府痛下决心拯救家园,经过一代一代的努力,才有了现如今犹如天堂般的优美环境。

时至今日,垃圾分类习惯已经在北欧深入生活各个角落。垃圾分类也成为了北欧孩子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婴儿时期,父母会推着婴儿车去分门别类的扔垃圾,等孩子长大有了动手能力,父母会教他们垃圾应该丢在什么袋子里,如果不小心丢错,还会让孩子自己从垃圾袋中将丢错的垃圾捡出来。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日复一日的悉心教导,让每一个孩子都会记得垃圾该扔到哪里。

正是培养了自觉的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成了垃圾分类的高手,才有了风景如画的北欧。

恰到好处的节俭

很多人认为北欧各国以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闻名于世,那里的人日子过得一定很奢侈,其实,北欧人的生活是非常节俭的。

北欧各国土地资源匮乏,这里的人民形成了“饭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钱不能没有,但不必太多。”的民族性格,对于传统的瑞典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每日餐桌上都是雷打不动的三样菜:瑞典肉丸、盐水土豆和蔬菜沙拉。

这里的人们穿衣打扮不追求名贵奢侈,只求符合自己的气质,而且他们佩戴首饰的时候,不会看重它是不是真的金银珠宝,人们在意的是设计。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挪威峡湾

作者有一次受好友英格瑞的邀约前往小镇的跳蚤市场集会,当天下着蒙蒙细雨,但这丝毫不影响小镇人们的热情。

在这里,平时不爱说话的邻居玛格丽特太太热情的介绍自己的物件 ;隔壁的摊子是邻居女律师埃娃家的,她怀里抱着未满周岁的小儿子,四岁的大儿子穿着雨衣坐在小板凳上帮妈妈数钱……

平日里马路两旁安静的草坪上,今天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摊位,物品种类五花八门,孩子们兴奋的跑来跑去。

天色渐暗的时候,摊位慢慢减少,买家卖家皆大欢喜,喧闹的街道又恢复了宁静,整洁如初。

读《这么慢,那么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欧,现实中的乌托邦

北欧人对待旧物的观念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加讲究流通,一件物品不在乎新旧,重要的是合不合适。一个旧物件,到了那些需要的人手中,就会变废为宝,这是一种时尚的节俭。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畅销书《这么慢,那么美》的精华内容。

曾经看过一个讲述瑞典人生活的纪录片,在片中我第一次知道了“lagom”这个词,主持人特意强调这个词汇不是英语,而且在英语中没有词汇与之对应,大概意思是适当、适度,听了半天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吗!

原来,中庸成就了北欧人民这么慢、那么美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