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扩招?“读书无用”论蔓延,是对知识和付出的极不尊重

记得二月底研究生扩招刚出来的时候,小编就一直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此事。


但无奈如今的世界日异月殊,这个消息马上就被新的热点所掩盖。


小编作为一只文案狗,深知热点问题的时效性。本想让这个话题永远搁浅,但作为一个靠谱的考学公众号,看到很多同学纷纷在后台留言是否现在读书已无用时,小编还是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研究生扩招,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读书无用论"引发的集体焦虑

记得这个政策刚公布时,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在小编看来,大家无非是担心两个方面,一是担心研究生学历贬值,二是担心更难就业。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体(尤其是20-40岁人群)的集体焦虑,有人在网络上这么说:小编表示完全可以理解。

研究生扩招?“读书无用”论蔓延,是对知识和付出的极不尊重

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两个目的:其一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其二,实现自我价值,让全家人"长脸"。


然而这两点,似乎都会因为研究生扩招而变得艰难。在就业市场上,一张硕士文凭之所以相比本科而言更加值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以稀为贵"。而2020年的招生人数直接扩到了102万左右,而2019年研究生的录取人数约为83万,也就是说,直接增幅了22.7%,接近四分之一

研究生扩招?“读书无用”论蔓延,是对知识和付出的极不尊重

也就是说,从前一个岗位你需要和3个同等条件的人竞争,现在,变成了4个,还是在岗位数一定的情况下。而且,根据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亦可能更加严峻。


举个简单的栗子,这次新冠疫情使得各行各业一篇哀鸿遍野,尤其是往年吸收了80%社会就业的中小微企业,以及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企业,已经有一大片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了。

研究生扩招?“读书无用”论蔓延,是对知识和付出的极不尊重

而从这些企业中流出的人力资源,又会加入到新一批的就业大军中去。比起刚走出象牙塔那些懵懂无知的学生,他们有工作经验,也更具竞争优势。于是,网络上"硕士沦为大白菜"的哀嚎就此有了发酵的温床。


他们说,研究生扩招是为了稳定就业所出的下下之策。


"预谋已久"的扩招


其实,研究生一直在扩招,只不过这次的动静有点大。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过去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不能再依靠过去出卖劳力的"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和升级。那升级靠什么?


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要达到3300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00万人。而在2018年,在校数则仅为100万人左右。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充分说明了人才素质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是政府一直推进的目标。而这一点,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向所有人民群众告知。


另一方面,扩招真的惠及所有学生吗?其实并不然。在专业方面,这次扩招主要指向理、工、农、医和师范门类的专业硕士。尤其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制药、网络安全、先进制造等专业。

研究生扩招?“读书无用”论蔓延,是对知识和付出的极不尊重

而在地域方面,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更重要的是,在专业硕士中,还包括了一部分非全日制,这些又会占据全日制研究生多少的名额,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


也就是说,所谓的研究生扩招并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已经"预谋已久"的行为,只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就业情况比往年更加严峻,为了缓解大家的就业压力,所以这次动静有点大。但在专业和地域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不是大家所想的毫无底线的扩招。


简单小结一下:其实研究生扩招不仅是国家转型的需要,而且有专业地域限制,并不是无底线的(所以不会像高校扩招那样,造成大范围学历贬值),同时可以起到稳定就业的作用。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研究生扩招与找到好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之间的冲突不大。


那么理清了这些之后,研究生扩招倒底会对谁有负面影响,从而产生了读书无用论呢?


谁动了谁的奶酪?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研究生扩招,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其一是已经进入职场但是还未站稳脚跟的一部分社会新人,面对刚毕业朝气蓬勃又成本低廉的竞争者,必然会触发双方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也许是这些职场人精们某天一拍脑门,进行了一番"战略忽悠",于是,"读书无用论"也应运而生。


其二,是那些经历过"残酷"考研的人群,当年千军万马斩杀了无数敌方将领而获得的一纸文凭,如今却被后来者"轻易"地获得,直接激发了他们的心理失衡感。


其三,是那些不愿寒窗苦读之人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为自己无法拥有,所以叫嚣着无用。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不做评论,但是考研有用与否,其实从每年不断上涨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便可得知。他们的这种观点,到底想要麻痹谁的神经?


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但我知道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争之世,国与国要竞争,人与人也要竞争。


当今社会,人们接受的信息过于错综复杂,大家大多只是麻木地接受,而没有去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而这些能力和眼界,都是通过读研可以培养的。


当然小编不是鼓吹大家去读研究生,我们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但是读书无用,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是对知识和付出的极不尊重。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在网络上表达不满的人群中,一部分的确是利益受损者,其中包括了那些经历过痛苦考研的人,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们的损失,无视他们的感受。对于今年考研的人来说,也无疑是幸运的,多年的苦读也许一次就能上岸。


我们无法否认,考研永远是一个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之一,但是,路却有很多。可以国内考研,当然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


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条,勇往直前地向梦想前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