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先說說我自己,如果用“平庸”形容一個人,那我大概就是“墊底”。

我平庸,但我是快樂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確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自己,大概是“一事無成”吧。

說實話,我很羨慕那些,做什麼事都能成功的人,看上去很了不起,我屬於那種“一看就會,一學就廢”的人。


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我,學歷不高,普通大學畢業,有了孩子後,就安心做起了全職媽媽,估計我的現狀,多數父母,都不願發生在子女身上,有次還聽到風言風語,說當初我媽供我上大學,錢都白瞎了。

不管外界怎麼說,至少我是快樂的。

  • 我喜歡孩子,喜歡陪他們講一個繪本,不厭其煩,喜歡他們對我的一顰一笑;
  • 我喜歡家庭生活,喜歡一家人在一起時的幸福感,當然,我也跟我老公吵架;
  • 我喜歡看書,有點時間會在裡邊尋找我的“顏如玉”,也試著寫一些小感悟,順便貼補點家用;
  • 當然我也喜歡逛街,偶爾和閨蜜出去“剁剁手”;

我不知道我是正面列子,還是反面教材,但我至少是快樂的,孩子生活有規律,夫妻關係也逐步融洽,多點時間還可以陪陪,已經退休的老爸、老媽。

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我們不能接受孩子“平庸”的心態是什麼?

我想大概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作為父母我很能理解,畢竟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卻沒有向著期盼的方向發展,都會有失落感。

也許我們在心裡告訴自己100次,只要孩子簡單快樂,並沒什麼不好,當“別人家的孩子”出現時,我們內心的天平開始傾斜,不甘和無法掌控的感覺,充斥著我們的內心,我們不願孩子成為失敗品。

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這種情況,尤其出現在,高知識分子家庭中,父母本身擁有較高的學歷,或者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可孩子偏偏跟不上父母的腳步,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階層降格”。父母上了985,可孩子卻需要從事體力勞動,估計很多父母都接受不了。

其實孩子不是父母的複製品,也不是父母的組合品,他只是有遺傳基因的,獨立性人格,即便父母資質優秀,孩子也可能資質平平。有時候,別給孩子太大壓力,順應生長規律,也許會有意外驚喜。

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抓好這幾點,孩子想“平庸”都難

1、儘早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規律

孩子學習不好,跟生活規律也有關係,做事拖拖拉拉、散漫沒時間觀念,家長暴躁,孩子煩心。其實生活規律儘早培養,當孩子的習慣融入生活,他就不會覺得是種約束。

畢達哥拉斯說: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規矩是為了自由,也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也同時是在教會孩子“管理時間”,幫助孩子訓練持之以恆的“毅力”、同時懂得“節制”。

當習慣成自然,孩子的起點也更高,生活品質也更有保障。

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2、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其實學習不光指書本,書本枯燥無味,我們不妨試著從各方面,開拓孩子的視野。

在家時,讓孩子做做家務,不但促進親子關係,也是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外出時,看到美景,不妨跟孩子交流下感受,這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幫助,如果孩子對歷史感興趣,不妨多帶他參觀博物館,視覺加聽覺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培養幽默感,也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一點。

即便當下學習成績不好,但豐盈的內心世界,會帶來無限的求知慾,人生是場馬拉松,說不定驚喜就在不遠的前方。

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3、請至少培養孩子的一種興趣愛好

我喜歡看書和寫作,我最大的感受是,能將他們作為我的一種發洩途徑。憤怒時,寫出原因和自己的感受,感覺心情平復很多,時隔多日再看,自己都覺得有點搞笑。只是宣洩情緒這一點,興趣愛好就可以成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且,在孩子高度的緊張的學習環境,興趣愛好也能起到自我調節。抓素質教育的同時,請給孩子留一角,美好的童真。

小調研:你能接受孩子快樂平庸嗎?79%選擇“能”,是認命了嗎?


結語:

其實想想,很多時候孩子的平庸,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的壓力太大,引起逆反心理,這也就是超限效應。這種情況將是一個惡性循環,無論父母怎麼努力,孩子始終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世界上沒有平庸的孩子,是有父母眼中的平庸,這種感覺大多受父母的意願控制,幫助孩子找到內心的自我,學會接受孩子平庸,他們才會在平庸中閃亮不凡,也許他是“天才”,只是放錯了位置。

再說一下我的孩子,如果他們將來像我一樣“胸無大志”,我想我多半會接受,我現在要做的,培養良好的品質、給足內心的營養,剩下的交給他們自己吧。


關注@萱萱媽,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