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大順”政權為何落敗?尷尬的李自成,只為過把皇帝癮

我國曆史悠久、朝代眾多,為了更好的記住各朝各代的順序,便有了朗朗上口的朝代順序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短命的“大順”政權為何落敗?尷尬的李自成,只為過把皇帝癮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詳細的歷史記載,唯獨明末清初時,夾在明、清兩朝之間、由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記載較少,只有寥寥數筆,甚至都沒有排進王朝順序表中。也就是說李自成在這個“皇帝圈”裡面,頂多就是個“臨時工”,根本不被後世認可,真是尷尬般的存在。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同年開始北上,兵峰直指北京,由於明軍大部分精銳部隊都被調往山海關與清軍作戰,導致內地兵力嚴重不足,這才讓李自成的軍隊成功的“撿漏”,鑽了空子,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北京。可能連李自成自己都沒有想到,真的可以打進北京城,真的可以一統天下。在與崇禎的談判破裂後,李自成的軍隊攻進了紫禁城,在一通血腥的屠殺後,佔領了這座皇城。

滿心歡喜的李自成終於進了紫禁城,這個他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地方,現在就在他的掌控之下。他原本可以成為這裡新的主人,為什麼最後又兵敗如山倒、如此狼狽不堪的逃離北京城呢?

短命的“大順”政權為何落敗?尷尬的李自成,只為過把皇帝癮

(一)部隊軍紀渙散

李自成的軍隊說好聽點那是農民起義軍,要是說難聽點那就和一群土匪差不多,部隊紀律極差,不光普通士兵是這樣,就連一些高級將領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僅縱容士兵燒殺搶掠,自己壞事也沒有少幹。對於部隊紀律差的問題,李自成自己心裡明白,但也沒有太當回事,尤其是他的得力干將劉宗敏,強行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李自成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不好意思說,覺得都是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霸佔一個女人能有什麼事?只要兄弟開心就好。但是就因為劉宗敏霸佔了陳圓圓,這下出了大事,惹惱了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中途返回,開始與李自成勢不兩立!

短命的“大順”政權為何落敗?尷尬的李自成,只為過把皇帝癮

(二)不知籠絡人心

縱觀李自成起義以來,除了提出“均田免賦”這一積極口號外,再也沒有好的政策制度。部隊所到之處主要依靠搶劫當地官府和大戶人家、土豪鄉紳為主要手段,為部隊提供保障,進了北京後同樣如此,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大順軍更是將搶劫的範圍擴大到普通百姓家中,並且肆意殘殺明朝官員,造成了大面積的恐慌,其殘暴程度遠比明朝更勝,而作為最高統帥的李自成竟然沒有制止。

(三)形勢判斷錯誤

儘管崇禎帝已經吊死與煤山,標誌著明朝滅亡,但在千里之外的山海關仍然有吳三桂統領的十三萬大明精銳部隊,號稱“關寧鐵騎”,這是任何一方勢力都不得不重視的一支勁旅!而立足未穩的李自成應該極力爭取才是上策,但是因為劉宗敏霸佔陳圓圓而徹底激怒了吳三桂,讓原本打算歸附大順政權的吳三桂陣前反悔。加之關外同樣驍勇善戰的滿清八旗軍隊,李自成的農民軍無論如何也不是對手。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一片石這個地方,原本就是烏合之眾的大順軍在“關寧鐵騎”和八旗軍的共同圍攻下慘敗!

短命的“大順”政權為何落敗?尷尬的李自成,只為過把皇帝癮

兵敗後的李自成帶著殘部退回北京,4月29號這一天,李自成匆忙之中在武英殿舉行了登基大典,整個登基儀式也是一切從簡,從李自成打進北京到他在武英殿登基,前後42天,好歹算是過了一把皇帝癮。但是金鑾殿的龍椅李自成也只做了一天,登基後的第二天,吳三桂就已經率領清軍殺向北京,無力抵抗的李自成只能逃向湖北九宮山。

短命的“大順”政權為何落敗?尷尬的李自成,只為過把皇帝癮

農民起義軍固有的侷限性以及一系列的戰略失誤,早已經註定李自成和他的“大順”政權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