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被餓死後,他的親信讓主謀害怕

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困在王宮中,只能掏鳥蛋來充飢,最後活活餓死。而參與沙丘之變的兩位核心大臣李成和公子兌在趙武靈王死後,官位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他們並沒有表現的十分欣喜,而是對趙武靈王的一位大臣非常害怕,這位大臣就是樓緩。

趙人樓緩來相秦,趙不利。——《史記·穰侯列傳》

樓緩當時是秦國的丞相,他是趙國人,對趙不利。樓緩是像張儀一樣被人侮辱,逃到秦國還是像商鞅一樣不受重視,才到秦國碰運氣呢?

藥劑師圈子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而我們看待歷史人物如果離開時代背景,單純的以現在眼光談論歷史人物也是耍流氓。

樓緩是趙武靈王的親信

在春秋戰國時代,一個不常見的姓背後可能是一個貴族的分支。

趙武靈王被餓死後,他的親信讓主謀害怕

趙衰影視形象

樓姓是因為晉文公的大夫趙衰的兒子趙嬰被封在樓地,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而趙衰可以說是趙國的先祖,所以樓氏可以說是趙國國君的親戚。

所以樓氏不存在張儀那樣的問題。

趙國國君對樓緩如何呢?

樓緩在趙國的時候,趙國由“霸道總裁”趙武靈王做主。在我們印象中,趙武靈王一句要實行“胡服騎射”,然後趙國開始穿胡服,軍力直線上升,連當時的超級大國秦國都不敢小瞧。

趙武靈王被餓死後,他的親信讓主謀害怕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雕像

但是實際上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前,他心裡也沒底。趙武靈王此時想在趙國第一個吃螃蟹,但是又有點害怕被螃蟹夾傷。

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籓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於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樓緩曰:“善。”——《史記·趙世家》

於是,趙武靈王便召自己信任的大臣樓緩商量。先說趙國面臨的困境,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然後說出自己解決困境的辦法——胡服騎射。樓緩聽了後,舉雙手贊成。

群臣皆不欲。——《史記·趙世家》

趙武靈王見樓緩支持自己,便開始和群臣商量。不過群臣雖然被其他國家欺負,但是穿胡服這種自降身價的事還是不願意幹。

趙武靈王看到很多大臣都反對,改革只靠自己和樓緩是不行的。所以趙武靈王心裡開始猶豫,想放棄改革。

王曰:“簡、襄主之烈,計胡、翟之利。為人臣者,寵有孝弟長幼順明之節,通有補民益主之業,此兩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繼襄主之跡,開於胡、翟之鄉,而卒世不見也。為敵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盡百姓之勞,而序往古之勳。夫有高世之功者,負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柰何?”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國,非以養欲而樂志也,務以論德而約功也。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則王何疑焉。”——《史記·趙世家》

這時,就像小說中主角面臨重大抉擇時,都會有一睿智的老者指點迷津。就在趙武靈王在猶豫要不要堅持“胡服騎射”時,肥義就像睿智的老者一樣,用上古先賢舜和禹不顧世俗眼光的行為來勸解趙武靈王堅定信念,不要猶疑。

趙武靈王下定決心實行“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被餓死後,他的親信讓主謀害怕

《清平樂》宋仁宗喜歡的蜜餞梅子

《清平樂》中由於宋仁宗喜歡蜜餞梅子,整個京城的人們都開始爭相效仿,引為潮流。

古代君王的言行和喜好也能引領一股潮流,“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所以趙武靈王為了讓穿胡服這件事迅速在趙國推行,自己改穿胡服,然後親自勸自己的叔叔公子成穿胡服。

自此,胡服在趙國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服飾。與此同時,實用、便利的觀念也隨著胡服的流行被人們接受。

趙國的軍事力量也由此上了一個臺階,趙武靈王決定對趙國的心腹之患—中山國動手。當時戰國七雄雖然實力有強有弱,但是大家都想保持這種平衡。如果趙國攻下中山國,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其他國家一定會干涉。

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富丁之魏,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史記·趙世家》

所以趙武靈王先要讓其他國家把重點關注在其他地方,然後再下手。其中,趙武靈王最希望保持中立的國家就是秦國。因為秦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一直想東出函谷關,擴大地盤;

此外,秦國與趙國相鄰,對趙國干涉非常方便。

趙武靈王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樓緩去秦國,與秦國搞好關係。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史記·趙世家》

拿下中山後,趙武靈王便開始將眼光放在秦國上。由於秦國有函谷關這一天險,所以趙武靈王決定從雲中、九原進攻秦國。為了驗證可能性,還像特種作戰一樣化裝成使者,進入秦國。

趙武靈王在繼承人問題猶豫,導致被活活餓死

經過一番考察,趙武靈王覺得可行。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趙何,讓當時指點自己的肥義做丞相。自己作為主父,全力謀劃攻秦。

後來,趙武靈王覺得對自己的大兒子趙章很不公平,於是把其封為安陽君。趙章由於到手的王位飛到了弟弟趙何手中,便找了個機會準備殺趙何和肥義。

肥義被殺,趙何和手下的護衛快要抵擋不住的時候,公子成和李兌率兵救援,打敗了趙章。

趙武靈王被餓死後,他的親信讓主謀害怕

沙丘之變

趙章逃向趙武靈王的宮裡躲避,公子成和李兌殺死了趙章。他們害怕趙武靈王怪罪,圍住了趙武靈王所居宮室。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史記·趙世家》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可伶被活活餓死在宮中。

後來,公子成和李兌都升官,公子成成為丞相,李兌成為司寇。他們把趙武靈王死去的消息發往諸侯。

樓緩為趙武靈王報仇,令主謀害怕

當時任秦國丞相的樓緩得知自己的伯樂趙武靈王死去的消息後,非常憤怒,決定為趙武靈王報仇。

乃使仇液之秦,請以魏厓為秦相。——《史記·穰侯列傳》

所以“趙不利”不是指樓緩對趙武靈王不利,而是對公子成和李兌以及背後的趙惠文王不利。所以他們派出了仇液來請求秦昭王換相,改樓緩為魏冉。

十二年,樓緩免,穰侯魏冉為相。——《史記·秦本紀》

所以在魏冉和仇液等人的聯合下,樓緩被罷相。

趙武靈王被餓死後,他的親信讓主謀害怕

魏冉影視形象

秦昭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95年,而趙武靈王去世也是公元前295年。那時,樓緩去秦國時是公元前306年。他當上秦國丞相是公元前298年,所以樓緩如果想對趙國不利的話,有的是時間,偏偏在趙武靈王去世的那一年,對趙不利,是為了給趙武靈王報仇。

趙武靈王被困在宮中時,沒有人救援。主要是因為他的大臣肥義先被殺,另一親信樓緩沒有得到消息,導致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而樓緩在得到消息後,沒有與公子成、李兌等人同流合汙,而是以“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態為趙武靈王對趙國掌權派不利,當時主謀都害怕不已,只好和魏冉聯合,使樓緩罷相。但也證明趙武靈王並沒有看錯人,只是可惜他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優柔寡斷。

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