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首支光復南京的,是第七軍171師

日本天皇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宣佈投降。此前,第十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正準備在雙十節(民國國慶節),以桂176師光復安慶,138師突襲安慶上游的九江,171師為總預備隊。李品仙長官的意思是,即使不成功,也要在雙十節,給日軍一個下馬威。各部隊正在準備中,包括船隻。

此時,日軍忽然投降。有情報傳來,日軍可能在投降撒離南京時,來一次大劫殺,而屬南京的第三戰區部隊,離南京有兩百公里之遙,令李品仙長官心急如焚。李品仙與李白兩長官多次電商,乃決定由離南京最近,駐安微和縣的、距南京水陸距離不足70公里的171師,光復南京,防止日軍敗退前劫殺。

駐安微和縣的七軍軍長鍾紀、171師師長李本一,於8月17日下午接到命令,立即令部隊集結,由171師師長李本一率先遣團出發。李本一率部一夜急行軍,趕到長江邊渡口,乘早有戰備的船渡江,飛赴南京。

軍長鍾紀則率171師另兩個團趕赴渡口。同行的,還有從大別山下來的二萬多武裝民工(原為雙十節作戰準備的),登岸後,浩浩蕩蕩地開往南京。

李本一率部於18日中午左右趕到南京城門,聲言接收南京。但南京的日偽,以沒有接到正式投降的命令,婉拒入城,隨後雙方展開談判。鍾紀率大部趕到,日軍代表見有三萬餘人,心虛了,因為城內的日軍不足萬,偽軍又末必願戰。鍾紀厲聲質問:“南京是日偽的最高機關,還要聽從何處上級的命令?”傳下攻城命令。李本一身邊的輕機手,在距離城門七百米左右的距離,打了一個三連發,日軍的戰旗應聲而落。在鍾、李的威迫下,日軍終於開城投降。

我軍進入南京後,立即對日偽進行了繳械,並集中看管,全程沒有發生混亂和虐待俘虜的行為,全城安然。

此時,國軍內部,還為由那支部隊先進南京而爭論不休。陳誠想讓18軍亮相,被何應欽以陳掌軍18軍以來,18軍沒打過一場真仗,堅決否決,而薦每戰必與的與何親近的74軍。顧祝同則認為該由第三戰區部隊光復乃為正理,因為南京名義上為其防區。爭論間,忽傳來七軍已先光復,都亂了章程。

蔣介石認為,既然七軍已先進南京抗戰中,裝備軍容戰功,只有在湘的新六軍,才能與七軍一拼,於是動用大量運輸機,從湘空運新六軍,進駐南京。

七軍171師在新六師到達南京後,移交了防務,領二萬多武裝民工,浩浩蕩蕩撒回安徽和縣。

其實,想先進南京,防日軍敗退前行刧殺的,還有新四軍。只是新四軍駐地分散,集合要時間,加上急切之間,無法籌集大量的船隻。不象桂軍,原本就是戰備的狀態,立即能出動。

後蔣介石認為,七軍沒有中央命令,先進屬第三戰區的南京,令中央顏面盡失,追究責任,判171師師長李本一入獄十年。後來得悉,若由新四軍先進,顏面更失。於是由白崇禧作保,僅幾個月,就釋放了李本一。

可見,抗戰勝利,第一支光復南京的部隊,是第七軍171師及皖蘇武裝民工。既不是新六軍,也不是傳言的74軍,與18軍更沾不上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