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國企“遊戲規則”嗎,三條黃金經驗讓你展露高情商


大多數人眼中的國企印象還停留在效率低下、排資論輩、喝茶看報的層面,指責國企"什麼都要幹、什麼都要搶"粗放經營模式,這也無可厚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確實存在這些這種人浮於事的現象。比如前一段時間國內媒體報道的眾所周知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就在電力系統工作期間利用"空餘時間"完成了《流浪地球》等諸多大作,為成為中國科幻界的領導軍人物打下了堅實基礎,有網友開始調侃"上班摸魚",這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而最讓大家所詬病的是國企眾多的"規則"意識讓職場從業者苦不堪言,讓社會合作者屢屢受挫,筆者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地方省屬、市屬國企工作多年,從初入社會的愣頭青逐步熬成國資系統的老麻雀,一路走來,百般滋味,情感交織。不談那些國家層面的政策及行業趨勢,談一些個人在國企的所見所聞,與大家交流一些經驗。

你真的瞭解國企“遊戲規則”嗎,三條黃金經驗讓你展露高情商

1、國企講大局,也講工作效率。水電油氣等少數壟斷資源的國企,缺少競爭壓力,工作任務上的壓力較小,能夠實現朝九晚五的夢幻生活。其他市場化國企幾乎都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加班是常態,假期無保障,一是在市場上需要與同類型民、私企業展開競爭,雖然說國企也有一定的先天優勢,但是機制不靈活等天然病也讓其優勢消耗殆盡,一定程度上妨礙其市場競爭,二是在國資內部,各大國企也要靠實力排名,發展效益好,能力強的企業自然會受到上級主管單位的青睞,能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國企領導幹部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提拔,而那些效益不好,甚至資不抵債的國企在去平臺、去殭屍企業的大背景下,其領導人的壓力巨大,隨時有可能被其它國資企業吃掉,不僅位置、待遇難保,更沒面子去面對同僚及員工。筆者在省會城市,各大重要的國企平臺都在大規模以市場化為導向進行轉型發展,內部的執行能力自然是適應市場化管理的重要一環,國企很多上級安排的任務必須要完成,這是講政治,適應市場贏得發展機會,這是求生存,因此,領導幹部必須去一線,員工要求蹲現場,996是常態,正是這種雙重壓力,讓國企能整合資源,掃平障礙,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一些了不起的發展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一次建築業和建築公會座談會上現場為大家現場圖解了在美國審批高速公路需要的各種步驟。特朗普談到,在美國修一條簡單的高速路需要辦理幾百個許可證,花費10多年時間,最後還不一定通過。而我們國家,特別是國企的基建實力更是世界聞名,一項又一項中國基礎建設項目令世界感嘆,在全球的基建市場上留下了"基建狂魔"的名號。美國這種情況基本上在我們這不可能發生。筆者看到一條由市屬城建平臺投資的一條穿越市中心,橫跨4個區縣的20多公里的高規格的高架橋,可研、報建、拆遷、交通、路基、隧道、建橋,手續十分繁瑣,工藝十分複雜,然而從啟動到通車,僅用了二年多時間,筆者認識其中幾個國企管理人員,坦言項目建設進度、質量、安全、協調等方面難度大,市領導重視,每個週末都會開會調研工程進展,一年多來幾乎從未有過正常的休息日,在這種大環境下,那些執行能力強的所謂推土機型員工更能獲得上級青睞,那些不講條件、擅長解決問題的合作者能更多的支持,積累更多的項目資源,本質上這是個體服從大局,短期利益讓位長遠發展。

你真的瞭解國企“遊戲規則”嗎,三條黃金經驗讓你展露高情商

2、國企講排位,更講個人能力。有些國企業務比較穩定,領導層經營有方,企業能保持較好的發展前景,由於很穩定,大家共事比較久,相互瞭解比較深,所以關係也比較緊密。國企裡面按資排輩的現象客觀存在,有些領導是幹部身份,屬於體制內人員,幾乎是"鐵飯碗",但這些人比例佔極少數,而沒有編制的合同工或臨時工,則跟民、私企和外企的性質沒有區別。想要"個人進步"需要熬年頭,更需要"搞定"企業管理層,管理層天生就具有"生殺大權",所以會有時盛行 "巴結"領導的風氣,尤其是在有利益衝突的時候,會有傳說中的"陣營站隊"、"勾心鬥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認真做事,本份做人是安身立命的首選,不斷提升自己技能,抓住一些機會才能脫穎而出。當前的國企正在加劇變化,業務不常有,管理不常在,上級主管單位越來越認識到只有把機制、把人的問題解決了,才能更好地推動國企發展,市場轉型才能落地生根,否則只是一紙文件,一句空話,一廂情願。發展是人幹出來的,市場是人打拼出來的,領導的業績也是員工辛勤換來的,管理者的思想轉變,加快了人員的推陳出新,給員工帶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是這種機會只垂青於那些有一定業績,有一定特長的員工,墨守陳規,跟不上形勢必然會被淘汰,所以在處理個人與工作之間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上,你始終要發揮個人所長,無論是在民企、外企,還是國企,這是永恆的森林法則。比如國企經常會在內部搞競聘,打開員工上升的通道,優先選拔一定層級的管理幹部,那些平常善於提升自己能力的人自然能通過這樣的機會、這樣的渠道大放光彩,就怕那些人云亦云,怨天尤人的總去抱怨命運沒有垂青自己。筆者看到有一個毫無背景的年輕人進入一家市屬國企後,默默耕耘,吃苦耐勞,以普通員工的身份3年內通過2次競聘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實現了其他員工10多年都不一定能達到的職業夢想,一方面這與他個人的勤奮是分不開的,在優秀完成工作的同時善於維持好各種關係(這一點以後單獨向大家講述如何正確處理國企內部關係),另一方面與領導的賞識有關,但是領導的賞識大多數前提下也是基於你的成績,沒有人會隨隨便便獲得提升,他或她總會有一些"突出能力"能打動上級,這本質上是資源的互換,而你卻體會不到。

你真的瞭解國企“遊戲規則”嗎,三條黃金經驗讓你展露高情商

3、國企講待遇,還講運作水平。有些人認為國企工作現在也不穩定,待遇也沒保障,只有死工資,薪酬漲幅也較慢。其實大部分國有企業的薪酬在所在地趨於中等,絕不弱,且國企的福利待遇是相比其他類型企業中也有一定優勢,有傳說中的各種 "隱性收入",有些國企能解決戶口等問題,更多的是要看到這裡的發展前景。在國企,尤其是做到管理位置的,社會資源相對豐富,當然這也取決於個人的經營。舉個例子,中部一個省會城市GDP過萬億,仔細研究其GDP構成就能發現,這個城市的幾大國有平臺年投資在2000億左右,按照西方經濟學理論解釋,每一元的基建投入能帶動的社會總產出約3元,算起來,幾大國有平臺的投資效應占了整個城市的大部分GDP,在社會投資萎縮,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環境下,這種國有平臺的投資拉動顯得尤為可貴,國企成為產業鏈項目發包的源頭,名副其實的"甲方爸爸",在這種大平臺、大項目上經歷鍛鍊的管理人員,資源整合能力強、解決問題效率高,擁有的社會渠道資源各方認可,對個人提幹,以後的發展收益良多,筆者看到這個城市新成立的國家級新區,政府及社會渠道引進的一些優秀青年才俊紛紛主動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建設中,新區級別高、潛力大、機會多,對於青年人才來說是難得的好舞臺,這當然是正面的。也有一些走歪門邪道的,比如,有些國企主要負責人的家屬均在外面開公司,拉國企項目進去,轉手倒騰發家致富,最後全家共陷囹圄"大團圓",本質上獲益必須講求策略,不改初衷真英雄,不擇手段非豪傑。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無論是國企員工,還是與國企合作,均需看清大勢,認清本質,否則當機會來臨時,處在職場某個階段的你卻無準備,一頭霧水、兩手無策,錯失良機,反而成為競爭對手的大好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