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國企、外企、民企,哪個坑更適合你?

國企、外企、民企,哪個坑更適合你?

畢業季剛剛過去,相信很多應屆畢業生還在猶豫:到底選擇國企、外企,還是民企。甚至對於剛入職場時間不是特別長的小白,或許也還在糾結這個問題。我想,沒有人能明確這三種企業到底哪一個最好,只能說哪個是最適合自己的。對於國企、外企和民企的選擇,最好是根據自身的志向和人生目標作出選擇,而不是一竿子打死或者一刀切。不久前,和一幫朋友在討論職場話題時,其中一個朋友說“選對了‘主子’,職場才會更精彩”,這話只說對一半,還應該加一句:“選對了職場,才有更精彩的人生”

國企、外企、民企,哪個坑更適合你?

在選擇企業類型的時候,應該要明白和了解兩件事情,其一是“這三種企業各自的優劣”,其二是“我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麼”。

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國企。

我們這裡把國企作為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和國企的代表來談,因為在中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家管轄的企業,在人文環境方面,本質上基本一致,只不過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並不是盈利性機構(現實中,有些事業單位已經把自己變成了盈利性機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我們就不再另外說明。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屬於計劃經濟體制,國家存在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企或國營單位。改革開放後,國策開放,允許一部分外資進駐中國,於是便有了外資企業(外企),同時國策開放也造就了“集體所有制”的公司,繼而又延伸出民營企業(民企)。在國家的整體組織中就形成了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存的格局。

對於個體來講,由於歷史和政策的原因,國營企業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些優勢包括了工作穩定性強、工作壓力小、政府支持力度大、市場壟斷性強等。國營企業的正式員工,如果沒有極其嚴重的工作失誤,幾乎不會有“解僱”、“開除”、“辭退”的可能;由於其產品在市場上的壟斷性(現實中,這種壟斷性變得越來越小)決定了它在市場上的競爭壓力小,企業的收入穩定,員工福利也相對來說比較好;加之人員編制充足,使得國企員工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工作時間自由度高。

國企的劣勢也很明顯,不是特別多但最讓多數人受不了。由於歷史原因,國企內部的“政治鬥爭”和“內耗”非常明顯;薪酬也不是特別出眾,薪酬向上調整的機會不多而且每次調薪的程度不高,多數員工只能按部就班、隨行就市。

所以,想在國企工作的人,要能忍受其中的“人和人之間的鬥爭”

;想要在國企有點成就的,必須學會處理中國式的“人情”關係;如果你寧願當一輩子小嘍囉,對人生沒有太多的追求和奢望,只要穩定安逸就好,國企是不錯的選擇。

國企、外企、民企,哪個坑更適合你?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外資企業,這裡探討的外資企業主要指歐美的外資企業。

外資企業與國營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

員工關係簡單。每個員工以自身的價值和業績說話。外企一般都比較務實,以數據說話,拿證據說話。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到2010年之間的這段時間,外企的職位都是香餑餑,尤其在跨世紀的前後這段時期,外企無論從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環境、人文環境,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2010年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的發展,在薪酬和福利上,外資企業的優勢逐步退化,但幾十年、上百年形成的積累的管理優勢依然明顯,諸如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系統化,以及它的工作環境、人文環境。在外企,永遠不要擔心自己的人格不受尊重,永遠不要擔心會被老闆“罵娘”,他們對於“人性”的理解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得多。人的壓力,其實往往不是來自工作,而是來自精神和“面子”。我們常常看到外企的員工喜笑顏開,面帶自信,不是沒有壓力,而是他們沒有精神壓力,工作壓力早就被他們設計的各種“機制”化解了。另外,要想系統學習管理精髓,非外企不可;要想憑自己的真本事而不是“嘴皮子”吃飯,非外企不可。除此之外,外企還有一個優勢,就是
出國培訓的機會相對較多。

反過來講,外企的劣勢不是沒有。比如,在外企想混飯吃基本沒有可能(也許這不算一種優勢),在外企想單憑“人際能力”吃飯也沒有可能,在外企想過安逸的生活也沒有可能,對於經理層來講,如果業績不佳,隨時都有可能被“炒掉”的可能,當然,“被炒掉”一定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執行的。大型的外資企業,還有一個明顯的劣勢,就是流程太長。從決定一件事情到將這件事情付諸實踐,在外企需要的時間遠比民企要長,所以從某個層面上講,外企也有它“官僚”的一面。

所以,喜歡挑戰、能力強、外語不錯、討厭“人情關係”、願意系統學習管理的,可以把外企作為自己工作的首選,但必須保持自己的業績滿足公司的要求(儘管外企對目標的要求不會像民企那樣過分或“無賴”)。一個人,從外資企業到民企企業工作,有點像從“天堂”到了“地獄”;反過來,一個民企的員工到了外企,會覺得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國企、外企、民企,哪個坑更適合你?

最後,我們來談談民企。

中國的民營企業,有點像介於外企和國企之間的一種機制和組織。與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相比,它的優勢並不那麼明顯,但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進入民企的門檻相對來說比較低,只要你有一技之長,進入民企工作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民企的內部流程簡單、快捷,有利於提案和建議的快速轉換,

在國企、外企需要十天、半個月的事情,在民企也許一、二天就能搞定;民企給人發揮的空間比較大,不像國企、外企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重要的是在升遷上具有國企和外企不具備的優勢,民企對於自身生存的恐懼感更強,導致它在人的才能認定上高效、快捷,不像國企那樣論資排輩,所以在民企,員工可以因為自己的價值和才能從一個一文不名的普通崗位在不長的時間內上升到經理、總監,從而使自己的身價暴漲,所以民企給予個人發揮的空間是國企和外企無法比擬的。

民企的劣勢大家也有目共睹。民企對制度本身和制度執行比較隨意,要不就是制度不夠完善或不夠系統,要不就是制度執行層面有欠缺,管理不夠系統,內部、外部誠信度相比國企和外企要低,加班時間長(關鍵是沒有加班工資),人際關係比較複雜,薪酬福利的優勢不明顯,而且週末能休息兩天的民企為數不多。他們既缺乏國企、外企的優勢,又把國企的毛病和外資的劣勢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可能遭受排擠甚至“被離職”;業績差、工作能力不夠,很可能隨時遭受“被離職”,甚至直接被辭退。要命的是民企按照國家的法規法規辭退員工的不在多數,由此而發生勞動糾紛的情況屢見不鮮。除此之外,在民營企業工作,

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比國企和外企要大得多;在現實與未來的平衡上,民企老闆更傾向於現實。

所以,能力不夠強大、能接受“人情世故”和“內耗”、能“忍氣吞聲”的人、有靠自己打拼的野心的人,民企可能是最好的歸宿,如果各方面發揮得當,在民企闖出一番自己的天地也是大概率事件。

需要引起大家關注的是,近些年,中國民企為了生存和理想,執著、上進、拼搏,相比以前的狀況已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硬件環境、管理水平,還是薪資水平與福利的多元化,都在步步緊逼國企和外企。

國企、外企、民企,哪個坑更適合你?

進國企,要有關係,要會處理關係;進外企,要有能力併產生成果;進民企,要有點能力的同時,還要能處理人情關係,接受“委屈”、“不公”甚至“捱罵”。從生存的意義上來講,荒蠻之地,民企人的生存能力其實比國企和外企的人都強。

說到大家常說的話題------抱怨,中國有句古話,叫“身在福中不知福”,國企、外企、民企都存在抱怨,這是所有企業共有的“特徵”,甚至很多情況下,這山望著那山高,國企的羨慕民企的,民企的羨慕外企的,外企的羨慕國企的。其實大家都一樣。這茫茫宇宙中,哪裡有完美無暇的世界呢?

至於跳那個坑?就看自己是哪一塊料了。

(備註:我們這裡談民企、談外企、談國企,都不走絕對路線,比如拿阿里巴巴和華為說事兒,拿最爛的外企說事,拿瀕臨倒閉的國企說事兒。之所以這樣備註,是因為國企、外企、民企都有在待遇和人文環境上非常優秀的公司,也都有非常糟糕的公司。我們不走極端說事兒,只談我們經歷過的和驗證過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