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從一小片農田,做到全國12個有機農場,30000名優質會員,上千家集團訂戶。這就是良食,始終堅持用良心,做良食。

黑龍江的五常大米

海南的富硒黑豬肉

廣西的生態瑤山鳳凰雞

還有來自全國12個有機農場

直供的200多種新鮮瓜果蔬菜

良食,為城市人群解決「吃」的問題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我是唐忠,新深圳人。

在朋友圈,我的名字是“農民唐忠”

這準確地概括了我的現狀。

7年前,我創辦了良食網

一腳踏進農業,希望從土壤、空氣、水等基礎入手

解決關於「吃」這個問題。

在很多人看來,我的這次創業,跨界跨得有點大。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因為在此之前,長達15年時間,我在互聯網取得的成績,跟農業毫無關係。

我參與創辦的「深圳熱線」,是中國最早的門戶網站之一;

我任職「A8音樂集團」副總裁,是中國首家上市的數字音樂公司;

我創建的「愛彩網」,是中國第一批互聯網彩票網站⋯⋯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我在農場

15年的互聯網征戰,該經歷的差不多都經歷了。

隨著年紀增漲,心境也隨之發生改變,開始嚮往「躬耕於良食農莊,茗茶以話桑麻」的田園生活。

良食農場誕生記

8年前的一天,我招呼一幫老友組織聚餐。

在那次飯局上,我們一幫中年人,話題從四川火鍋聊到廈門海鮮,從廣州燒臘聊到陝西面食,最後說到蔬菜農藥殘留、禽肉食品激素、毒大米、地溝油⋯⋯

話題越聊越沉重。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良食海南富硒豬肉


席間一個朋友突然提議,“老唐,你現在不是閒著嗎?乾脆為我們大家解決「吃」的問題吧。”

這個聽起來不靠譜的想法,居然得到了眾人的積極響應。

關鍵在於,連我自己都覺得,這主意似乎不錯。

2010年,我開始前往全國各地考察,尋找優質食材的出處。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我還記得,兩年後,《舌尖上的中國》開播第一季,當中很多畫面和場景,看起來無比熟悉,很多地方我也跑過。

跑了一年回來,我心裡稍稍有了底氣。

2011年,我召集另外四位合夥人,在深圳共同創辦了「良食」。

良食除了提供來自全國各地的最優質食材,同時我們還有自己的新鮮蔬菜選配。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起初,我們在南澳半島租了近100畝農田。

規範蔬菜種類、種養計劃、種養標準、產品銷售,同時輸出研發和品控。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按時採收,自建物流,根據用戶需求,配送到家。

一年之後,市場供不應求,我們又在惠州金果灣承包了更多農田。

同時我們在農場加入觀光體驗,讓每一個用戶知道,自己平時吃的放心食物,是怎麼種出來的。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農場裡有很多好玩的項目,深受小朋友喜愛


良食建立的「有機農場+電商」模型,以「小而美」的狀態,漸漸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但做農業這件事,做得越久,越感責任重大,越不敢掉以輕心。

隨著良食的用戶越來越多,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2016年,良食與中糧我買網達成戰略合作,共享其全球產品供應鏈優勢。

之後,良食進入廣州市場,聯手保利、恆大,進駐社區,同時在深圳、廣州兩地,實現新鮮配送。

2017年,更是引入全球最大的物業管理公司彩色生活作為戰略股東。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七年時間,我們從一片農田,擴大到了全國擁有12個有機農場,30000名會員,以及上千家集團訂戶。

一路走來,唐忠有很多知根知底的心裡話,想分享給初入農業行業的CEO。

0-1階段:如何帶來第一批種子用戶


良食的誕生始於一次「無心插柳」:「最早也沒打算做成一個大事情,只是自己圈子裡的朋友正好有(吃健康食品)的需求。」

2011年,深圳半島租了近100畝地,因為那裡「環境好,又在旅遊區」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但後來他們發現,需要重新選址:一是在海邊土壤鹽鹼化比較厲害,二是旅遊區做種植對水土要求比較高,還需要對周邊遊客進行管控,生產和環境都不是很好。

唐忠反思:這是早期不專業或玩票的情況。

深圳是沿海城市,受颱風的影響會很多,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所以第二次就有經驗了,他挑選標準定為:非沿海、背風面、已經轉化的土地。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這一次他們將地址選在了惠州金果灣。同時在農場加入觀光體驗,讓每一個用戶知道,自己平時吃的放心食物,是怎麼種出來的。

他跟開談說農分享了良食積累用戶的秘訣:

第一批種子用戶,首先是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當時他在EMBA的老同學有訂購健康食材的需求,所以良食最早一批用戶都是主動訂購的。通一過最傳統的口碑介紹,良食有了第一批鐵桿種子用戶。

但這種方式也有弊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可能會放大這個需求,還有自己圈子出發可能會有偏差。」

第二階段:找準用戶G點


第二階段有了非自己圈子的種子用戶,這才是真正的關鍵點。

這個階段,良食的打法是:

1. 去目標用戶所在的區域,想辦法觸達

如去小區做試吃、贈送等,「雖然方法很笨,但是很管用。」

2. 參考同行,而不是完全靠自己摸索

有了一定用戶基數,能以數據預估目標用戶在哪個地方後,良食才真正開設門店。2015年,良食經過長達5年的選址,正式開設線下門店。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良食1.0線下社區店


門店的本質是零售,而便利店業態有很多共性,可以向傳統日用品、水果便利店學習,比如便利店一般一公里覆蓋範圍內有多少用戶,消費能力如何,針對家庭的有沒有學校,平均收入水平等,都有很大參考價值。

3. 借力打力,學會藉助電梯廣告

電梯廣告其實對每個地方都有專業的數據分析,比如這個小區有多少戶,多少人,人群是什麼組成,都有數據。良食的股東框架創始人會給出專業的數據分析。

1-N階段 分工和效率是關鍵


「0-1和1-N這兩個階段是完全不同的。」

0-1階段,初創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低估了做農業的難度」,因為沒經驗,易被熱愛和激情迷惑,但事實上,水果和穀物,包裝和銷售、渠道和品牌,每一個領域是完全不同的維度,一定需要冷靜的判斷和學習能力。此時不能all in,而要學會快速試錯。

而在1-N階段,確定方向對了,就一定是all in。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企業的天花板一定是創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決定的,知道自己缺什麼,他才能找更強的人。」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1到N的過程中,他覺得要經營好企業,就一定要學會「分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良食2.0線下社區店


於是,到了2015年,他把天空農場的業務撥出去,自己專注於用戶和門店兩塊。

用良心,做良食


唐忠很喜歡無印良品公眾號裡的一句話:「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重新思考平日使用的,更加溫柔地對待我們的地球。」

食品安全不只是生產者的事,沒有消費者的理解和支持,只能是「城裡人給農民賣假貨,農民給城裡人吃農藥」。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唐忠在良食農場


在中國,還有很多人對有機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常常和綠色產品混淆,這也反映出老百姓的一個認知問題。

因為有機知識宣傳不到位,給有機行業的發展也帶來諸多阻擾:「做有機,同行之間的不認可是最大的問題,一定要抱團,共同做好自己的產品。」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良食的社區門店


做「農民」這事,急不得,也鬆懈不得,但認真播種,終能等來瓜熟蒂落。

6年時間走通“有機農場+電商”模式,服務30000會員、上千家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