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 不爭真的對嗎

在某個節目中,一位大學生問白巖松老師,說道:“人們總是教導我們要拿得起放得下,但如果把所有東西都放下的話,就會沒有進步的動力和慾望了。很多佛系青年之所以佛系,就是因為他放下了,無所謂了,是這樣嗎?“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白巖松老師回答到:你不能簡單地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道德經》的最後一句話說“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天之道,要對別人更加有利,而不是有害;人之道,要努力作為但不爭不搶。老子強調“以無為去為”,但不要去爭,因為爭反而會擰巴,這裡頭有更深的超越字面之外的概念。為而不爭是另一種“為”,放得下和想得開才能真正地拿得起來和拿得久,而不是說真的全都放下了,那就出家了。”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道德經》裡面的很多話都在強調不爭,到其實老子所強調的不爭,是指不在道德上面爭,而是在行動上面爭,類似於之前網絡上對於順其自然的解讀: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而很多佛系青年都曲解了《道德經》表達的思想,把這個當做自己逃避現實的理由。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你越無私,得到就越多

《道德經》雖然只有僅僅的5000字,但是卻越往裡看越能看出深意。《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無利萬物而不爭,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道”字怎麼寫?先寫首,然後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為統一。道篇是對大千世界萬物規律的闡述,而德篇是你知道這些規律後你如何去實現。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真正的智者是大智若愚,在不爭不費中去經常性勝利!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應該做的事情,就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樣,思想境界與心態也都在不斷變化。我們總是在春天去談擔心秋天發生的事,平白給自己添了許多煩惱,而《道德經》中的話就告訴我們,不要去糾結以後的事,春天的時候就應該平整土地,你在三四月做該做的事,八、九月自會給你答案。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作為當代青年,《道德經》裡最要記住的一句話

作為當代青年,《道德經》裡最要記住的一句話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意思就是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大自然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季節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會生老病死,但後面這句話“弱者道之用”告訴我們,這個變化不是一夜之間疾風暴雨的變化,而是緩慢的運行方式。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現代社會巨大的壓力使得多數的現代青年都陷入了焦慮,對未知的迷茫、最好的年紀沒有變成最好的自己、30歲的後半段依舊一事無成、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遙遙無期......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單純的焦慮是沒有什麼用處的,這隻會加劇我們的壓力,我們需要的只是轉變我們的思想。《道德經》就告訴我們“物極必反”的道理,壞的事物和好的事物是互相換轉化的,在遇見煩心事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平心靜氣的做好眼前的事,事情就一定會慢慢好起來。同樣,這種思想也教育我們,在獲得成功時,要居安思危,謙虛低調,這樣才能贏得長久。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動中靜,忙中閒,乃永葆安寧之道

《道德經》的第十二章裡談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色彩一多了,人們就什麼顏色都看不見了,聲音混雜了,耳朵也就聾了,味道太複雜了,最後你的嘴就吃不出什麼味道了。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老子認為“聖人為腹不為目”,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聰明的人是為實在的內容而不是為表面的東西。《道德經》第十五章說到,水汙濁怎麼辦?靜下來就清了。我們現在有多少人,能把自己像水一樣,放置個十分鐘,靜會兒?靜為燥君,你平常的煩躁,靜能管它。

老子強調的不是不作為,他是在強調一種你怎麼才能永遠保持一種安寧感或者說是安全感。老子強調是不斷、緩慢地動,動中求靜。其實,現代人應該求得的是動中靜和忙中閒。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道德經》——生命之書

《道德經》的“因其無私而成其私”,當你不考慮很多因素,回到規律,回到這件事該做什麼的本質上,這件事就靠譜了。水杯子滿了,你這個杯子就再也到不進去任何東西了,怎麼辦?潑掉它!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清零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過程。生命之書,不僅重要,還在於你的每一個生命歷程都能和它碰撞出火花。認識自己,把自我融入自然,達到率性天真、物我兩忘的自然境界。無論是治學修身、處世待人,還是經商置業、從政為民;無論是王公貴族、富商大賈,還是 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文言文版的道德經是十分晦澀難懂的,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嘗試讀一下白話文圖解的版本的《道德經》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它裡面還有600多副的彩圖,是一篇篇韻文,字字句句之間全是高度的濃縮,語言堪比藝術品,很是優美。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生命中的一本大書,不爭真的對嗎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經過全世界的驗證,的確是這樣的,希望你讀完,也能找解決自己疑惑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