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讓家長歡欣鼓舞的“神獸歸籠”

說明:

這是一個頭條粉絲的故事,私信和我溝通傾訴,我能深深感受到他的傷心和無可奈何。

聽了他的事情以後,我特地上網搜了一些資料,發現這並不是個案,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案例,所以就在今日頭條做這樣的分享,希望引起更多家長、老師的重視,並且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這樣的案例。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兒子的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他患了憂鬱症並且開始傷害自己。

嚴格來說這篇文章的標題應該是: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無比心痛的樣子。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抑鬱的年輕人


我無意中發現了兒子大腿的傷痕累累

兒子高二,春節過後接近三個月因為上網課又是高中生涯關鍵時期,我們把他留在自己房間,每天老師的課程以及外面培訓班的網絡課程讓他成為這個時間段家裡最忙、時間最緊張的人,我記憶中整整三個月他只下樓了2次,從未出過小區大門。

我和他媽媽都認為他在按部就班的學習,事實上也是按部就班的在學習,因為怕打擾他,所以基本上沒有主動地交流,兒子也只是在吃飯的時候走出他的房間。

好不容易等到神獸歸籠了,我和他媽媽都鬆了一口氣,我們終於不用無比小心的生活了。

那段時間我們連說話都刻意壓低聲音,生怕打擾他的學習,影響他明年的高考。

孩子上學那天,我和孩子媽媽相視一笑,不約而同欣慰於這段讓人緊張的日子終於過去了。

按部就班的上學、放學、寫作業、上培訓班的網課,一家人恢復了疫情之前、寒假之前的生活節奏和方式,然而就在上個禮拜,一件讓我們無比痛心的事情發生了。

春天來了,淮南的天氣轉眼就暖和起來了,看到兒子還穿著冬天穿的秋褲,媽媽給他拿了七分睡褲讓兒子換上,兒子換衣服的時候我正好從陽臺回來,無意中看見兒子大腿有很多淤青還有很多道刀子劃過的傷痕,一把拽過兒子,奪過穿上一半的睡褲,我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

兒子兩個大腿全部傷痕累累,除了淤青,密密麻麻像蜘蛛網一樣的鉛筆刀劃過的傷痕幾乎覆蓋了整個大腿,還有幾道傷痕甚至還滲著血跡。

第一時間的我是憤怒的“你幹什麼,你在幹什麼?你為什麼要把自己劃成這樣?”,我藏著心痛大聲的責問。“沒怎麼,划著玩的,不痛也死不了”。兒子的輕描淡寫讓我瞬間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直覺告訴我:兒子的心理出了問題。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抑鬱的年輕人


確認無疑,兒子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聞訊趕來的妻子第一時間嚎啕大哭,但是這一次兒子沒有在媽媽情緒失落的時候有任何安慰,以前的兒子是最關心媽媽的,別說嚎啕大哭,就算是稍有低落,兒子也會放下所有事情安慰媽媽。

我試圖和兒子很平靜的溝通,但是很明顯,他已經關上了自己心裡那扇溝通的大門。他什麼都沒說,什麼都不願意說,只是強調自己沒事,這樣也不會對自己有傷害,甚至衝我咆哮了一句“你們能不能不管我,讓我自己一個人待著”。

醫生告訴我們孩子的病很嚴重,目前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住院治療,脫離家長;第二個選擇是回家待著,吃藥同時家長疏導,前提是24小時有人隨時在身邊。

醫生同時告訴我們,最近一段時間接診了很多這樣的病例,都是和我兒子差不多的情況,但是我兒子屬於比較嚴重的,心理科室的外面排了長長掛號候診的人。

而我們的兒子,原本是開心快樂了,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屬於少數的高智商靠著歡樂能保持學習成績不錯的人”,喜歡打籃球,學習成績也不差,和我們之間親密無間,有很多的好朋友好同學。

而現如今的兒子成了這樣,我該如何是好?

看了網友的這個故事,我求助了研究心理學的朋友,他給我普及了關於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心理學常識。

一個原本活潑的人長時間獨處、尤其是固定在某種環境與狀態下,會出現性格閉塞、拒絕溝通,心裡情緒無法傾訴與傳達,導致鬱結,最終很可能就會成為抑鬱症的一種,而自我傷害是為了尋找心裡鬱結情緒的釋放出口。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抑鬱的小孩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可以稱得上“悲劇”的事情

為了給這位網友更好的建議,我和我從事心理學的朋友進行了長聊,他最近也在接診一些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患者,結合網友的實際情況,他首先分析了導致如此“悲劇”的原因。

1.生活環境與空間短期內發生巨大變化導致孩子的心理變化。

孩子一開始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穿梭,即使是兩點一線,依然每天會接觸到很多人,與很多人有交集、有溝通,比如老師、同學,甚至早點攤買煎餅的老大爺等等,因為與人有更多的互動,所以孩子內心是活躍的,是不斷在變化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的。

而春節之後,一直待在家裡、窩在自己的小房間,成天絕大部分時間面對的是手機、IPAD和作業這些沒有生命、沒有活力的東西,孩子因為一開始沒有對象可以溝通、交流、傾訴甚至宣洩,然後會產生拒絕溝通的慾望和想法,因為孩子內心認定無人可以溝通。

每天面對的環境從家庭、學校、籃球場以及家庭到學校的路途變成十幾個平方的小房間,這種環境的變化本身就會有“壓抑”和“困局”的心理暗示,沒有得到及時的關注和疏導,缺乏獨立和冷靜思考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環境的變化鑽了牛角尖,最終變成放在心中化不開的糾結。

2.學習方式的變化帶來的心理壓力。

孩子適應的和早已習慣的學習方式是坐在教室看著老師在講臺上講課,還經常有提問、答疑這樣的互動過程,學習過程中還不斷和同學有交流、溝通甚至打鬧嬉戲。

而網課面對著冷冰冰的電腦、作業書本,很少有互動,身邊也沒有和自己一樣接受學習的同學們,孩子需要時間來適應這樣學習方式的變化,但是這樣的方式變化並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適應。

因為對學習方式變化的不適應,導致孩子可能感覺到新的學習方式可能會讓自己的成績下降,本身就有對未來的壓力。

同時太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加全心學習而改變了家庭原本的生活節奏和方式,比如大白天在家低聲說話,電視不開機等等,而家長的這些變化隨時隨地的通過各種細節向孩子表達著自己的願望“我們要傾其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保障孩子學習”,家長的願望就轉變成孩子的壓力。

對開學後學習成績的未知與忐忑,加上來自於家長比以往表現得更徹底、更頻繁的壓力,成為讓孩子抑鬱的重要原因之一。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面對陽光的年輕人

朋友最後說,現在的孩子敏感而且多疑,因為接受信息的渠道繁多,充斥了很多有害、負面資訊,心智並不成熟、缺乏甄別信息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傷害。

很多家長都認為“陪伴”的意思就是呆在孩子身邊,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做好物質保障,而事實上,未成年人需要更多的是溝通和交流,及時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惑與未知。

現在很多家長有錢了,但是並不是合格的家長。——朋友最後說了這麼一句。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壓力巨大的年輕人

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能有效避免如此情況

正好這位心理學的朋友最近在研究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課題,他和我交流了很多,其中有一個話題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因為我也有兩個孩子。

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能有效避免如此情況?

1.關注孩子物質生活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甚至比較優越的物質條件對很多家庭而言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即使家庭收入不高,家長們自己辛苦一點也可以做到,事實上很多家長也都是緊衣縮食來保障孩子的物質供應。

但是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度是不夠的,固執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好,沒有什麼問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和重點。因為沒有這樣的防範意識,所以導致很多被發現出現了心理問題的孩子已經受傷害很重了,如何做到“防患於未然”才是每個家長要做到的。

2.營造與孩子之間良好的溝通環境與信任關係。

這是每個家長都需要進修的一門課程。

很多患有抑鬱症或者疑似抑鬱症的孩子,在患病之前最常遇見的問題就是沒有人可以溝通、以及不信任家長,不願意溝通。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家長平時缺乏與孩子的溝通,總會因為工作繁忙、壓力過大,迴避甚至逃避與孩子的深度溝通,對孩子日常行為細節的變化缺乏觀察和判斷,或者不能給孩子公平的溝通機會,總是替孩子做出決定,並且強壓給孩子執行,甚至動輒以粗暴的斥罵來代替平和、平等的溝通

3.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在興趣愛好上。

孩子的任務不僅僅是學習,還要有時間培養和享受自己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尋找快樂和滿足感、成就感。

這裡說的興趣愛好不是家長代替孩子做決定選擇的什麼芭蕾舞、毛筆書法或者英語口語,而是孩子真正喜歡的,在參與的過程中能找到快樂和成就感的。

永遠不要抹殺孩子的好奇心,同時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這是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完善人格的基礎。

提示:三個月長期在家不接觸外面的世界,很多孩子容易出現這樣的心理問題,做家長的要記得花點時間和孩子溝通以及觀察他們的性格和生活細節是否有變化,及時察覺,才能避免產生這位向我傾訴的家長面臨的難題。


開學了,但是上了三個月網課的兒子變成了我不喜歡的樣子

心情抑鬱的青年

孩子足夠的陽光,是合格家長的必修課

孩子如同小樹,在長大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必須接受足夠的陽光和雨露。

孩子的眼光來自於家長的關懷與愛,不只是物質上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對我文字感興趣請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情感與生活,歡迎點贊、互動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