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让家长欢欣鼓舞的“神兽归笼”

说明:

这是一个头条粉丝的故事,私信和我沟通倾诉,我能深深感受到他的伤心和无可奈何。

听了他的事情以后,我特地上网搜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并不是个案,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所以就在今日头条做这样的分享,希望引起更多家长、老师的重视,并且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样的案例。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儿子的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他患了忧郁症并且开始伤害自己。

严格来说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是: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无比心痛的样子。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抑郁的年轻人


我无意中发现了儿子大腿的伤痕累累

儿子高二,春节过后接近三个月因为上网课又是高中生涯关键时期,我们把他留在自己房间,每天老师的课程以及外面培训班的网络课程让他成为这个时间段家里最忙、时间最紧张的人,我记忆中整整三个月他只下楼了2次,从未出过小区大门。

我和他妈妈都认为他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事实上也是按部就班的在学习,因为怕打扰他,所以基本上没有主动地交流,儿子也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走出他的房间。

好不容易等到神兽归笼了,我和他妈妈都松了一口气,我们终于不用无比小心的生活了。

那段时间我们连说话都刻意压低声音,生怕打扰他的学习,影响他明年的高考。

孩子上学那天,我和孩子妈妈相视一笑,不约而同欣慰于这段让人紧张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按部就班的上学、放学、写作业、上培训班的网课,一家人恢复了疫情之前、寒假之前的生活节奏和方式,然而就在上个礼拜,一件让我们无比痛心的事情发生了。

春天来了,淮南的天气转眼就暖和起来了,看到儿子还穿着冬天穿的秋裤,妈妈给他拿了七分睡裤让儿子换上,儿子换衣服的时候我正好从阳台回来,无意中看见儿子大腿有很多淤青还有很多道刀子划过的伤痕,一把拽过儿子,夺过穿上一半的睡裤,我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

儿子两个大腿全部伤痕累累,除了淤青,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的铅笔刀划过的伤痕几乎覆盖了整个大腿,还有几道伤痕甚至还渗着血迹。

第一时间的我是愤怒的“你干什么,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划成这样?”,我藏着心痛大声的责问。“没怎么,划着玩的,不痛也死不了”。儿子的轻描淡写让我瞬间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直觉告诉我:儿子的心理出了问题。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抑郁的年轻人


确认无疑,儿子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闻讯赶来的妻子第一时间嚎啕大哭,但是这一次儿子没有在妈妈情绪失落的时候有任何安慰,以前的儿子是最关心妈妈的,别说嚎啕大哭,就算是稍有低落,儿子也会放下所有事情安慰妈妈。

我试图和儿子很平静的沟通,但是很明显,他已经关上了自己心里那扇沟通的大门。他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愿意说,只是强调自己没事,这样也不会对自己有伤害,甚至冲我咆哮了一句“你们能不能不管我,让我自己一个人呆着”。

医生告诉我们孩子的病很严重,目前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住院治疗,脱离家长;第二个选择是回家呆着,吃药同时家长疏导,前提是24小时有人随时在身边。

医生同时告诉我们,最近一段时间接诊了很多这样的病例,都是和我儿子差不多的情况,但是我儿子属于比较严重的,心理科室的外面排了长长挂号候诊的人。

而我们的儿子,原本是开心快乐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属于少数的高智商靠着欢乐能保持学习成绩不错的人”,喜欢打篮球,学习成绩也不差,和我们之间亲密无间,有很多的好朋友好同学。

而现如今的儿子成了这样,我该如何是好?

看了网友的这个故事,我求助了研究心理学的朋友,他给我普及了关于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心理学常识。

一个原本活泼的人长时间独处、尤其是固定在某种环境与状态下,会出现性格闭塞、拒绝沟通,心里情绪无法倾诉与传达,导致郁结,最终很可能就会成为抑郁症的一种,而自我伤害是为了寻找心里郁结情绪的释放出口。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抑郁的小孩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可以称得上“悲剧”的事情

为了给这位网友更好的建议,我和我从事心理学的朋友进行了长聊,他最近也在接诊一些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结合网友的实际情况,他首先分析了导致如此“悲剧”的原因。

1.生活环境与空间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一开始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即使是两点一线,依然每天会接触到很多人,与很多人有交集、有沟通,比如老师、同学,甚至早点摊买煎饼的老大爷等等,因为与人有更多的互动,所以孩子内心是活跃的,是不断在变化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的。

而春节之后,一直待在家里、窝在自己的小房间,成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手机、IPAD和作业这些没有生命、没有活力的东西,孩子因为一开始没有对象可以沟通、交流、倾诉甚至宣泄,然后会产生拒绝沟通的欲望和想法,因为孩子内心认定无人可以沟通。

每天面对的环境从家庭、学校、篮球场以及家庭到学校的路途变成十几个平方的小房间,这种环境的变化本身就会有“压抑”和“困局”的心理暗示,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疏导,缺乏独立和冷静思考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钻了牛角尖,最终变成放在心中化不开的纠结。

2.学习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孩子适应的和早已习惯的学习方式是坐在教室看着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还经常有提问、答疑这样的互动过程,学习过程中还不断和同学有交流、沟通甚至打闹嬉戏。

而网课面对着冷冰冰的电脑、作业书本,很少有互动,身边也没有和自己一样接受学习的同学们,孩子需要时间来适应这样学习方式的变化,但是这样的方式变化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适应。

因为对学习方式变化的不适应,导致孩子可能感觉到新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自己的成绩下降,本身就有对未来的压力。

同时太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加全心学习而改变了家庭原本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比如大白天在家低声说话,电视不开机等等,而家长的这些变化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细节向孩子表达着自己的愿望“我们要倾其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孩子学习”,家长的愿望就转变成孩子的压力。

对开学后学习成绩的未知与忐忑,加上来自于家长比以往表现得更彻底、更频繁的压力,成为让孩子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面对阳光的年轻人

朋友最后说,现在的孩子敏感而且多疑,因为接受信息的渠道繁多,充斥了很多有害、负面资讯,心智并不成熟、缺乏甄别信息的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

很多家长都认为“陪伴”的意思就是呆在孩子身边,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做好物质保障,而事实上,未成年人需要更多的是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孩子心中的疑惑与未知。

现在很多家长有钱了,但是并不是合格的家长。——朋友最后说了这么一句。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压力巨大的年轻人

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能有效避免如此情况

正好这位心理学的朋友最近在研究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课题,他和我交流了很多,其中有一个话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因为我也有两个孩子。

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能有效避免如此情况?

1.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甚至比较优越的物质条件对很多家庭而言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使家庭收入不高,家长们自己辛苦一点也可以做到,事实上很多家长也都是紧衣缩食来保障孩子的物质供应。

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是不够的,固执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好,没有什么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和重点。因为没有这样的防范意识,所以导致很多被发现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孩子已经受伤害很重了,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每个家长要做到的。

2.营造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与信任关系。

这是每个家长都需要进修的一门课程。

很多患有抑郁症或者疑似抑郁症的孩子,在患病之前最常遇见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可以沟通、以及不信任家长,不愿意沟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家长平时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总会因为工作繁忙、压力过大,回避甚至逃避与孩子的深度沟通,对孩子日常行为细节的变化缺乏观察和判断,或者不能给孩子公平的沟通机会,总是替孩子做出决定,并且强压给孩子执行,甚至动辄以粗暴的斥骂来代替平和、平等的沟通

3.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在兴趣爱好上。

孩子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还要有时间培养和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寻找快乐和满足感、成就感。

这里说的兴趣爱好不是家长代替孩子做决定选择的什么芭蕾舞、毛笔书法或者英语口语,而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找到快乐和成就感的。

永远不要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同时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完善人格的基础。

提示:三个月长期在家不接触外面的世界,很多孩子容易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做家长的要记得花点时间和孩子沟通以及观察他们的性格和生活细节是否有变化,及时察觉,才能避免产生这位向我倾诉的家长面临的难题。


开学了,但是上了三个月网课的儿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心情抑郁的青年

孩子足够的阳光,是合格家长的必修课

孩子如同小树,在长大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必须接受足够的阳光和雨露。

孩子的眼光来自于家长的关怀与爱,不只是物质上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对我文字感兴趣请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情感与生活,欢迎点赞、互动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