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家族权利的扩张

高欢在扩大自己家族权力时,采用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扩大高澄(高欢长子)的权力地位。


  高澄十四五岁时,就开始在帝国独当一面了,在二十岁前,就是帝国代理执政官了。当时高欢常驻晋阳,帝国中央政府(邺城)的执政官,一直是由高澄代理的。

高欢家族权利的扩张

  高欢这样培养高澄,显然是为了扩大高氏家族的权力。因为在高欢这种安排下,东魏帝国的一号、二号人物,都由高欢父子担任了,高欢是帝国执政官,高澄是帝国代理执政官。
  这种结果显然让高欢一系的权力更大了。
  高澄的权力扩张,一方面是因为在高欢的支持下,他把元老重臣挨个收拾服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澄一直是以帝国二号人物的身份(代理执政官)出现。
  高澄的阅历与能力显然不足以胜任这种职务,所以高澄就让政治经验丰富的崔暹做自己的大总管。
  崔暹只是高澄的大总管,他的权力都是源于高澄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崔暹权力扩张了,就意味着高澄的权力扩张了。为了扩张崔暹的权力,高澄遂一再提高崔暹的地位。

高欢家族权利的扩张

高澄给崔暹的不仅仅是职务,还有尊荣、权威。高澄见到崔暹时,总是一副敬畏不已的样子。而崔暹见到高澄时,也总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甚至是一点面子也不给高澄留。
  有一次,高澄和众多高级官员一块出行,在途中遇到了崔暹出行的队伍。为崔暹开道的卫士,拿着红棍子对高澄等人照例击打。总而言之,崔暹出行,大家都得回避。高澄立即掉转马头表示回避。
  高澄希望给大家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我高澄见到崔暹也是害怕的不得了,如果你们不想听崔暹的话,先掂量一下你们有几斤几两。崔暹显然是一个优秀的鹰犬,他在高澄的支持下,把帝国的元老重臣都收拾得一退再退,并且把东魏帝国的管理纳入了正轨。
  但实际上,高澄一点也不怕崔暹,因为他才是幕后的大老板,崔暹只是他的管家罢了。
  后来,高澄因为宠爱一个身份卑微的女人(虽然她有贵族血统,却是高欢老战友抛弃的一个妓妾),就把她封为琅琊公主。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可能有点不着调,所以高澄说,崔暹肯定会来劝阻我的,假如他敢劝阻我,我会给他好看的。等崔暹来了之后,高澄一直板着脸,崔暹吓得提也不敢提这件事。几天以后,崔暹竟然主动表示,愿意拜见这个女人,于是,高澄终于又给崔暹笑脸了。


  高欢在驯服帝国元老重臣时,是经过这样一系列缓冲进行的,高欢在背后操纵高澄,高澄在背后操纵崔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即使矛盾激化了也会有着许多缓和的机会。
  比如大家对政策不满时,会把矛头直接指向崔暹,如果高澄感觉自己能扛住这种压力,他就会在背后强有力的支持崔暹。如果感觉局势太危险,高澄可以作为第三者调解这种矛盾,甚至在关键时候,可以用崔暹的人头安抚大家的情绪。
  如果高澄判断失误,让自己也面对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父亲高欢则可以出面,以第三者的身份调解这种矛盾。换而言之,我儿子错了,我现在就处罚他,希望大家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就当给我点儿面子。
  如果高欢亲自出面打击自己的老战友、老朋友,一方面很容易刺激这些元老重臣们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变得难以调和。
  让崔暹、高澄出面打击元老重臣,却可以有两层缓冲空间,等到了高欢这里矛盾影响已非常有限了。就算闹出了乱子,高欢也可以通过处罚崔暹、高澄的方法缓和大家的不满情绪,或是通过一些安抚的手段缓和大家的不满情绪。
  许多权力者喜欢在幕后操纵,通常都是基于这种原因,因为幕后操纵的方式,可以留下一系列缓冲空间。

高欢家族权利的扩张

  权力者居于幕后,各种压力就可以让幕前的人承受。而且,幕前的人惹出乱子来,幕后的人还可以用第三者的身份调解大家的矛盾。总而言之,他可以通过处罚幕前的人,给大家一个交待,也可以亲自出面调整幕前者制订的政策,从而缓解大家的情绪。
  当然了,高欢父子对元老重臣的打击,也不完全是是基于自己的私人利益,更深层原因,那就是高澄代表了普遍利益群体渴望秩序的需要。因为元老重臣,通常难免像李自成手下的刘宗敏,总而言之,我们打了半天江山,现在就应该纵情享受了。


  事实上,在高欢进入河北后不久,杜弼就强烈要求高欢整顿贪污腐败,高欢当时的回复是,如果我这样做,他们肯定会离开我的。现在宇文泰、萧衍都是纵容这种事,就我严厉整顿这种事,他们肯定都会离开我的,到时我还拿什么争夺天下呢?
  后来,杜弼还是一个劲的要求高欢整顿贪污腐败,高欢就让将士们把刀枪架起来,把弓箭拉开,然后叫杜弼从前面走过来。杜弼自然吓得脸都白了。高欢对杜弼说,现在刀枪没有砍下来,箭也没有射出来,你就怕成了这个样子,那些将士们则需要冒着枪林箭雨拼命,如果我不让他们得到一些利益,他们谁会为我卖命呢?
  当然了,高欢也对杜弼许诺,这种事现在是不能做的,因为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以后,只要局势稳定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话。
  从这层意义上,我们也不能单纯的把高欢父子打击、削弱元老重臣,简单的理解为争权夺势,因为这里面也包含着重建河北秩序的意味。当然了,也正因为高欢父子代表了许多人的这种愿望,所以才能够成功削弱元老重臣们的权力、地位。
  看到开国皇帝对元老重臣大开杀戒,我们常常认为皇帝残忍、刻薄,但是,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下,那些元老重臣又有几个是省油的灯?不打击这些人,且不说皇帝晚上会睡不着觉,普通老百姓恐怕也睡不着觉。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这些元老重臣卖命打天下,绝不是为了什么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而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如果不打击他们,他们一方面会垄断政府的人事权力,因为他们的子弟,都享有优先当官的权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强有力的影响政府工作正常进行,因为以他们的势力很容易打破政府的种种法律条文。

高欢家族权利的扩张

  我们认为皇帝对元老重臣大开杀戒很残忍,通常都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那就是元老重臣都是忠君爱国、为国为民的人。但实际上呢?这通常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


  但是,单纯打击、削弱新兴的军功贵族,是无法让高欢父子地位稳固的。于是高欢父子只能沿着司马炎的老路走,在这种背景下,高欢的儿子们,都成为帝国最主要的权力者。当然了,高氏皇族内讧的阴影也已开始出现在帝国上空。
  甚至高欢培养高澄的结果,本身就意味着他们父子的矛盾,有一天会激化的。只是因为,高欢父子的共同的敌人还没有完全被削弱,所以他们父子关系保持了某种融洽。如果他们的共同敌人消失了呢?换而言之,如果高欢当了皇帝呢?
  高欢在没有彻底巩固权力之前就死了,如果高欢彻底巩固了权力并爬上了皇位,他恐怕会成为萧道成(或石虎)第二的,因为以高澄当时的权力,假以时日,高欢如果不选择及时退休,他们父子的矛盾恐怕就无法调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