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著力打造生態旅遊森林小鎮

<table> 五桂山:著力打造生態旅遊森林小鎮

五桂山著力打造生態旅遊森林小鎮,於去年成功獲得“廣東省森林小鎮”稱號。 葉志文 攝

/<table>

挖土、提苗、培土,最後用腳踩緊、壓實,再澆上定根水……今年的植樹節,五桂山辦事處黨政主要領導帶領著幹部職工來到岐澳古道旁,栽下黃花風鈴木、鐵東青、荷木等1500棵樹苗,為古道添上新綠。

同一時間,在距離岐澳古道不遠處的山裡,專業的造林公司工作人員正熟練地為去年種下的樹苗進行撫育工作。有中山“綠核”“市肺”美譽的五桂山,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2020年是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基本建成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山推進建設高品質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域森林小鎮的關鍵之年。五桂山辦事處作為中山市唯一全境被劃入生態保護區的鎮區,已於去年成功獲得“廣東省森林小鎮”稱號。

秉承“生態優先,民生優先”的發展戰略,五桂山辦事處始終堅持以生態保護為首要,全力保障五桂山山脈生態環境,維護著全市國土安全基礎,同時深入挖掘綠色發展動力,著力建設生態宜居五桂山。

生態森林

大力實施森林提質增效

走出中山市區,沿著城桂路一路南行步入五桂山轄區,周圍環境從鋼筋水泥變成了綠樹群山。少了城市的喧囂,耳邊多了鳥鳴,就連空氣也變得更加清新。

這滿目綠意盎然的背後,是五桂山辦事處近年來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持之以恆的努力。

驚蟄剛過,五桂山2018年種下樹苗就開始了今年的第一次撫育。五桂山林業站工作人員隔三岔五就要爬上山去,查看樹木的生長情況。

“為不斷優化森林生態環境,五桂山開展了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對面積為1700畝的森林進行提質增效項目,項目分三年實施和三個標段進行。”該林業站工作人員介紹,除提質增效外,近兩年五桂山還累積完成了提質增效幼苗撫育任務700畝,對石鼓行政服務中心對面山的荷木、相思、陰香等鄉土闊葉樹種等進行清雜、施肥,促進樹種健康穩定的生長,提高森林穩定性和生態效能。

楹樹、沉香、千年桐、黃花梨……在山間行走,護林員都會在每一株樹苗前停留片刻,查看樹苗生長情況、病蟲害情況和土壤肥力。

林業站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選擇這片山頭進行提質增效,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此前該處樹木品類雜多,從景觀上看不太美觀;該地生長著不少桉樹,作為外來樹種,桉樹極大影響了其他樹木的生長;松樹則多患有“松材線蟲”“馬尾松毛蟲”等病,並且枯死的松樹極易燃燒,有引發森林山火的風險……

“一年種植、五次撫育。”

重新規劃一片森林並不容易,補植澆灌、防旱防澇、防蟲治病和防山火等養護工作都要考慮在內,才能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綠一片。

不僅如此,五桂山的森林提質增效項目並不急於求成,選擇一些易生長、快見效的樹木,反而種植了大量土沉香、黃花梨之類生長緩慢的樹種。

以土沉香為例,種下數年後,才能達到粗細十幾公分、3米多高左右。不僅如此,獨特的香味也會招來蟲子的啃食,比起一般樹種更需悉心養護。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珍稀樹種的經濟價值、生態效果相比一般樹種更加明顯,如果說種樹是給子孫後代造福,那麼種植珍稀樹種就是為後人留下一座綠色寶庫。

對森林生態環境的重視,在五桂山上下已經成為共識。為此,特地成立了森林小鎮建設領導小組,要求各村居分別簽訂綠化工作責任狀,定人、定責、定標準、定進度、定時限完成任務。正是在多方努力下,去年底,五桂山與黃圃鎮、三角鎮、神灣鎮、東昇鎮一起,入選2019年“廣東省森林小鎮”名單。

生態旅遊

串聯“古道”“紅道”“綠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不僅為五桂山帶來了宜人的環境,也為其開闢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每逢週末、節假日,五桂山大尖山公園都分外熱鬧,在辛勤勞作之後,遠近市民們紛紛來到這大山深處,感受原始森林帶來的別樣風光。

大尖山森林公園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市民喜愛的戶外登山場所,2017年7月納入到廣東中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後,五桂山就投入了大量資金開展建設,不斷完善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園綠化景觀,對公園停車場、沿路兩旁的林木進行綠化美化,增設警示牌標誌和防火設置。

同時,在遵循旅遊產品開發原則的基礎上,五桂山以現有自然、人文資源為依託,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針對森林公園自身旅遊資源特點,進行差異化建設。通過旅遊產品開發突出景區特色,著力打造森林生態觀光旅遊、科普教育遊、紅色文化遊等生態旅遊產品,不斷提高森林公園的經濟效益和知名度。

說起五桂山的旅遊資源,除森林公園之外,不得不提“岐澳古道”。

岐澳古道藏跡於五桂山脈之中,現如今僅剩下一段寬近2米,長500多米的石階。這條修築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的古道,曾是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窗口。當年出洋打拼的第一代華僑,不少就是沿岐澳古道走向澳門,乘船前往香港或者出洋,岐澳古道也被稱作“香山的茶馬古道”。

據悉,五桂山辦事處積極響應全省推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的號召,正在著力打造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通過開展岐澳古道“遺址”公園建設,以及提升改造重點地段和節點植物景觀,來深度修復與活化岐澳古道文化遺產。

此外,五桂山還有著不少“紅色遺產”。

根據《五桂山紅色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規劃方案》,該區將籌建珠江縱隊紀念展示中心和紅色文化博物館,串聯古氏宗祠、政治部、十六烈士紀念碑、中山縣行政督導處遺址等,連片打造紅色文化體驗區,重點打造英雄紀念碑、珠江縱隊烈士紀念廣場、英雄紀念浮雕長廊三大紅色景觀,建立基礎化、常態化、項目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連點成線,五桂山辦事處計劃投入7393萬元,串聯“古道”“紅道”“綠道”,實現紅色文化遺產與傳統村落、自然山水相融合,打造中山紅色遺產保護利用示範地,建設中山黨群活動與紅色教育的“一日課堂”。

生態鄉村

上榜首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花開四季、處處皆景。五桂山的綠樹紅花,不僅存在於森林之中,在鄉村中也隨地可見。

2020年伊始,五桂山辦事處召開大會,開展“五大美麗行動”百日攻堅工作,通過集中整治、規範建設、重點打造、景觀升級等舉措,不斷深化美麗鄉村環境建設,將五桂山打造成“綠芯新鎮”。力爭今年上半年,75%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提前完成省、市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工作目標,逐步實現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的“五美”融合。

事實上,自2013年開始,五桂山辦事處累計投入各級資金1.3億元,先後開展秀美村莊和秀美村莊連片示範帶建設,共完成70多個項目建設,惠及5個鄉村(社區)。

五桂山桂南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以“硬化、淨化、美化、綠化、亮化”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中,該村清淤疏浚村內河涌3000米、完成片區雨汙分流工程、建成沙爺河兩岸風景帶……

不僅如此,桂南村還通過發展香樟公園、客家文化展示區、觀光農田、河濱公園四大精品項目,變身旅遊型村莊,連年實現村集體收入、人均純收入“雙增長”。

今年初,得益於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個古老的村落更是一鳴驚人,作為全市唯一入選首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成為五桂山乃至中山市的一張亮麗生態名片。

帶來變化的不僅是秀美村莊建設,該區的三年綠化美化提升行動,不斷推動轄區內公園、道路、河岸、節點等公共綠地向生態化、森林化、色彩化、景觀化發展,也給五桂山點綴了不少春意。

該行動中,五桂山完成轄內4個行政村所屬的5個股聯社的綠化美化提升任務,在桂南村馬溪—旗溪片區、龍塘村鯉魚山小組片區、長命水村白蘭橋龍井—健身廣場片區、石鼓村聚興花園入口片區和南橋村以南坑入口片區等建成了以鳳凰木、藍花楹、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和簕杜鵑等主要開花樹種為主題,“成林、成帶、成片、成規模”的彩化景觀新亮點。

良好的基礎之上,2020年五桂山秀美村莊建設力度再加碼。該區將通過“五大美麗行動”百日攻堅工作,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從而構建起秀美村莊示範區、社會主義新農村連片示範帶、特色生態旅遊的生態大格局,奮力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