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机器人“囧”途


碧桂园机器人“囧”途


恒大造车,碧桂园造机器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你只是安安稳稳地做一家房产公司,似乎已经是落伍了。

自2018年高调宣布进军机器人以来,碧桂园的机器人之路如梦如幻。

豪华的梦想先后吸引了机器人业内顶尖的技术人才沈岗和周小天。沈岗曾是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机器人事业本部的技师长(总工程师),周小天是放弃西门子终身制高管的职位加入的。

碧桂园对机器人的执着还体现在真金白银上。2019年,碧桂园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将投入800亿。

更难能可贵的是决心。碧桂园掌门人杨国福对机器人有极大的兴趣,他是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的忠实粉丝,曾将节目中的农民发明家请到碧桂园做分享交流。杨国强也多次对外表示要把碧桂园打造成“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有心比天高的决心、有顶尖的技术人才、有真金白银,但碧桂园的机器人梦进行地并不顺利。


碧桂园机器人“囧”途


两年三换高管,撤回没经打磨的机器人


据报道,2020年2月,碧桂园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博智林机器人的执行总裁张志远被调任湖南区总裁,下任执行总裁的人选至今悬而未决。

在博智林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已经是其第三次高管变动了。

博智林的前两任执行总裁分别是沈岗和周小天。沈岗曾是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2018年7月加入博智林担任执行总裁,但2019年5月便离职,任职时间不到一年。

随后,周小天无缝衔接。他曾是西门子终身制高管。但仅仅4个月后,周小天也离职。2019年初,时任碧桂园副总裁的张志远“空降”博智林。但与前两位不同,张志远地产出身,此前并无机器人业务相关经历。

除了两年三换高管外,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似乎也并不顺利。

2019年8月,央视新闻频道曾走进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现场直播博智林机器人的项目成果,直播中共展示了3款其最新研发的建筑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及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

碧桂园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已有32款建筑机器人投放工地。

但碧桂园内部员工曾对媒体透露,去工地测试的机器人根本没经过打磨,基本全都出现问题,上过央视新闻的三款机器人也没能通过测试,已全部撤回。


“碧桂园速度”背后的傲慢


碧桂园的机器人梦,要从其掌门人杨国福说起。

如同很多92下海一代的企业家一样,杨国强胆识过人。他18岁辍学,从底层小工一路做到

建筑公司总经理。

1992年,杨国强和几位同乡合资将建筑公司买下并成为大股东,一步步打造出了如今的地产巨头碧桂园。

但他不甘于于此,2018年5月,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刘宁在一场业内高峰论坛上正式官宣:“现在我们老板(杨国强)要干两件事情,一个是现代农业,一个是智能制造,他自己亲自干。”

随后,在机器人业务上,碧桂园展示了火箭一般的神奇速度。

仅仅一个月后,碧桂园深圳机器人产业园揭幕,7月,碧桂园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9月在顺德建设机器人谷,12月博智林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了机器人联合研究院。

2019年初,碧桂园明确了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的三驾马车。并提出机器人要在“当年完成量产前的试运营,2020年大量投入使用的目标”。

在项目研发上,碧桂园也不甘于慢。据报道,杨国强在公司内部会议中要求博智林2个月就完成一项机器人项目的落地。


碧桂园机器人“囧”途

这幅火热朝天大造机器人的画面似曾相识。

3C电子制造巨头富士康也曾有过一个如此般雄伟的机器人计划。

2011年,郭台铭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三年内,即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5年到10年内打造完成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

然而如今几年过去了,据富士康2018年年度报告,富士康及其下属企业共拥有机器人约8万台。富士康坦言“这个计划几乎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

“长周期”,正是机器人项目最基本的技术规律。

电话是贝尔于1876年发明的,然而电话机的普及却要到二战后;世界上第一台汽车诞生于1886年,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汽车才开始走近寻常百姓家,如今计算机、互联网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后计算机和互联网都诞生于二战中。

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再到落地、量产,其周期不是一年、两年或三年,而是以10年为单位,往往要历经几十年才能大规模普及。

碧桂园对技术周期的傲慢与无视,是其机器人梦想难以实现最重要的原因。


用房地产思维做机器人


除了长周期,机器人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前期高投入,且短期内很难有回报。

2019年杨国强曾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表示,碧桂园5年内要在机器人领域投资800亿元人民币。然而据2019年碧桂园财报,2019年碧桂园投入机器人业务的研发费用为19.7亿元。仅仅是其计划的2.5%。

事实上,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失败的原因也与高投入的成本约束有关。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曾分析,机器人的成本对于富士康来说算是很高。据统计,国产机器人的成本大约在16万元一台,富士康3年100万台的计划,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手机组装稀薄的利润,无法撑起如此高的投入。

那么,能挣钱的房产公司能撑起如此高的投入吗?

事实上,恒大造车,碧桂园造机器人,正是在房产行业逐渐接近天花板,高速增长不再的情况下做出的多元化战略。

据碧桂园财报,2017、2018、2019,碧桂园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26.31%、32.82%、14.25%,增速连年大幅下滑。

这样的情况下碧桂园似乎更需要专注,然而碧桂园在机器人业务上的摊子铺的却不小。

作为房产公司,碧桂园主要把业务目标放在建筑机器人上,但杨国强似乎有更大的野心。除了建筑机器人,碧桂园也跨界了餐饮行业。2019年5月,碧桂园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涉足餐饮机器人。

除此之外还布局了安防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多个品类。即使在建筑机器人上,碧桂园2019年报中提及的已有32款建筑机器人投放工地。


房地产是资金高周转、业务高循环的模式,工程建设周期长反会影响资金回笼。然而机器人业务却相反,它需要以数十年为单位的技术落地周期,需要承受前期超高投入但基本无回报的资金回笼模式,把高速运转的“碧桂园模式”套用在“小步慢跑”的机器人业务上,忽视了技术发展最基本的规律。

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高涨,以机器替代人力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的必然途径。

然而,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并不单单是决心、资金、人才的问题,能否告别过去的地产思维,遵循工业技术发展规律,或许才是碧桂园机器人梦想实现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