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孩子的“假努力”

一位网友私信我谈及“我有一位高中男同学,学习特别好,一直念到博士,娶了另外一位女博士生为妻,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学习也特别努力,下课问问题把老师都问烦了,结果高考200分,你说这是不是智商问题?”


表面看,这个孩子有如此高知的一对父母,这么认真的学习态度,结果高考四门课考了别人一门课的成绩,好像的确说明这孩子智商有问题。当然,撇开这个家庭有可能出现的先天遗传因素,就我的经验来看,他们有极大的可能遭遇的孩子的“假努力”。

谨防孩子的“假努力”

我先说说什么是“假努力”。“假努力”其实是某些孩子在高智商、高情商的条件下,为了掩盖懒惰,逃避责任而对老师和家长主动实施的一种“示好”。先说个反面的例子:据我媳妇说,她从小就是个“直肠癌”,学习并不好,老师也不待见,主要是因为她——想不出来就一句也不说;哪道题不会就一句也不写;周围人都在打小抄,答案递到她眼前她也不抄,把会写的写完,就爬桌上睡觉,结果考试不及格经常被老师批评。

她就是这样一个“不变通”的性格,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但是说实话,她这前半生没少吃亏,现在也经常吃亏,估计以后还有不少亏要吃。所以我常说她“品格很高”,但是“智商低”、“情商低”,可以作个好妈妈,但是工作中从不受领导待见,“不得烟抽”!

反观我所教过的很多学生,其中有一类人:学习很差,上课几乎从不听讲,作业也是一塌糊涂,基本来学校就是度假的。但是他们“脸皮很厚”,经常主动找老师聊天,性格也很开朗,我因为学习批评过他们之后,他们没有怨恨,也没有沉沦,而是在积极寻求改变,只是这种改变不是我所希望的。

例如:他们会问我这样的问题——“老师,‘字典’这个单词用英语怎么拼?”——其实这是一个完全不需要问老师的问题,自己翻翻单词表就能解决了,但是他还是一定要问,因为“爱问问题”是一个好学生的标签,但是他们的水平又实在问不出又深度的内容,也确实不知道要问啥,所以就“人为创造一个问题”,来在老师跟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感觉。

还有人会这样问问题——“老师,你看我这道题做对了没?”——然后他拿出一道很基础的,他自己知道肯定正确的题,来让老师看看。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告诉老师,他是积极向学的。

老师们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并不反感,因为他们的动机是好的,想当“好学生”。只是着力点有问题,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同,而不是真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所以我说这类孩子是“跑偏了”,是“假努力”。但是有的时候,你还不能明着说他,哪句话说不对,他可能连这点积极性都没有了。

谨防孩子的“假努力”

刚才说的是师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有这种情况。说说我的体验:我儿子写作业也有好动、爱走神、畏难的毛病,有一次我用戒尺狠狠地收拾了他一次。第二天我发现他放学回家的时候,主动说他有几个字不会写,他要再练练。我当时还窃喜,一位棍棒教育生效了,就去偷偷观察他写作业。结果发现,他把他已经会写的那几个字,反复抄了一二十遍拿给我,然后说“爸爸,我听你的话了,多抄几遍记得牢!”,我就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抄上次你听写错的那几个字呢?你为什么不先抓紧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呢?“

后来我想来想去想明白了,上次写错的字,这次再写还要去翻语文书,太麻烦了。而那天数学作业是他最不想写的三位数混合运算。他知道写错的字需要复习,但是因为懒惰,选择了挑熟字写;他知道不擅长三位数混合运算,但是因为畏难,而选择回避。但是“爸爸生气了”,他无法独立、无法摆脱我们的监护,只有想办法弥合关系,而最不受罪的方法,就是“假努力”!

如果我本身不是老师,或是对他各科目的学习细节不清楚,我就

可能真的以为孩子“变好了”,孩子“懂事了”,孩子“开始认真学习了”,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如果我经年累月得被孩子这种“假努力”、“真讨好”欺骗的话,孩子不是自己把自己废掉了?

谨防孩子的“假努力”

总结一下,这些孩子都并不笨,甚至太聪明了,有意无意的做出一些“努力”的样子,其实他们很高兴听到老师和家长说他们学习不好是因为“智商低”或是“方法不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智商低”或是“方法不对”是可以被原谅、甚至被同情的,而“懒惰”、“贪玩”、“不好好学”是不能被原谅的。

所以他们宁愿“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被审判对象”摇身一变成为“受害者”。

结尾用我经常跟家长们说的那句话:“现在的孩子营养丰富,哪有笨的?学习差99%都是因为不够努力,只要功夫做到了,最差都是中游以上。

但前提是——小心孩子的“假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