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類新規五一實施 城管委:全市垃圾處理能力可滿足需求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五一實施 城管委:全市垃圾處理能力可滿足需求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再過兩天,從5月1日開始,北京市將正式實施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下稱《條例》)。這意味著北京市也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

4月27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如剛在2020年垃圾分類進展情況通報會上表示,北京全市垃圾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穩步提升,可以滿足垃圾分類處理需求。全市有垃圾分類指導員2萬餘人,進行垃圾分類的引導宣傳、分類整理、投放監督等工作。要加強垃圾分類全項系統建設,穩紮穩打,讓垃圾分類走在全國前列。

“我們在做好全鏈條硬件體系規範運行管理基礎上,也會重點抓好《條例》中對單位及個人源頭的分類。總的來說,我們會借鑑疫情防控的經驗,通過落實垃圾分類的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來引導單位及個人的積極參與。”他說。

據李如剛介紹,北京全市設置了垃圾分類驛站11.3萬餘座,共有廚餘垃圾運輸車1259輛、其他垃圾運輸車6412輛、密閉式清潔站/小型垃圾中轉站980座。各區正按照統一部署進一步規範垃圾收集站點,優化垃圾收集車輛及密閉式清潔站。

截至2020年3月底,北京全市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共44座,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32711噸/日。其中焚燒設施11座,能力達到16650噸/日;生化設施23座,能力達到8130噸/日;填埋設施10座,能力達到7931噸/日。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巖對記者表示,目前北京市保障新版《條例》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紮實推進,為5月1日《條例》的正式實施打下基礎。

2019年12月,首都環境建設管理委設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聯席會議,58家成員單位主管領導為聯席會議成員,該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各區政府和市級部門把垃圾分類作為”一把手”工程,制定本轄區本部門工作方案。

為配合《條例》實施,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已印發垃圾分類減量實施辦法和四個配套方案,制定了各區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工作計劃,明確了各項管理標準、實施步驟和工作要求。首環建管辦印發了《北京市垃圾分類宣傳動員方案》,製作了宣傳手冊、掛圖、摺頁等宣傳資料,籌備垃圾分類宣講團,加大”兩桶一袋”居家分類宣傳,發佈了“垃分寶典”分類小程序。

記者注意到,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將聯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相關部門出臺物業管理區域垃圾分類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各區住建管理部門將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納入監管考核範圍。《條例》也要求北京市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管理的綜合考核制度,並納入政府考核指標。

此外,5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將開展生活垃圾強化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查處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運企業混裝混運等行為。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制定了《北京市垃圾分類專項執法工作方案》,明確了執法案由、執法依據、執法標準,區分執法單位和個人,細化工作措施。

稍早前,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北京市城管委瞭解到,北京各社區桶車對接在逐步實現和推廣,將堅決杜絕垃圾混裝混運。

北京市還將對城區內的等級旅遊景區垃圾分類硬件設施升級改造,從現有的“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兩類設置,增加到“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類設置。未來景區評定及複核將加大垃圾分類制度落實的權重。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行業管理處副處長喬劍平稱,該項升級改造工作爭取在2020年5月1日前全部落實到位;到2020年年底前,將遠郊區的等級景區垃圾分類硬件設施改造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