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隻能寄封信?面對財政赤字,國家應如何解決?

隨著海外疫情的發酵對經濟產生了劇烈的衝擊,多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大力度財政刺激措施,例如美國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就連對財政赤字看的最緊的歐洲也準備採取特別措施突破財政約束。那麼問題來了,財政赤字是不是能靠央行的無限印錢模式來解決?為什麼歐洲之前對財政赤字約束的非常嚴格?今天資管君和你聊聊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MMT理論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 —— 歐盟成立的基礎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又稱歐洲聯盟條約,是由1992年歐共體12國外長和財政部長在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簽署並正式生效,也是歐盟成立的基礎。其中的《經濟聯盟條約》規定最遲於1998年7月1日成立歐洲中央銀行,並於1999年1月1日實行單一貨幣——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歐元。


一億隻能寄封信?面對財政赤字,國家應如何解決?


除此之外,區內各國都必須將財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並且把降低財政赤字作為目標。同時,各成員國必須將國債佔GDP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下。上述兩條也是其他歐盟國家加入歐元區必須達到的重要標準。也正是這一項要求,導致歐洲一直以來對財政赤字的約束都較為嚴格。


歐盟為什麼要約束財政赤字 —— 惡性通脹之殤


這就要從歐盟核心國德國幾十年前一場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之旅說起了: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強迫德國魏瑪政府簽訂鉅額賠款條約,但是魏瑪政府作為一個新成立的政府,僅靠稅收收入無法負擔鉅額賠款,只能通過向中央銀行出售債券來彌補赤字,此舉引發了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通貨膨脹:1918年寄一封信只需要0.15馬克,但是1923年寄一封信竟然需要一億馬克!


一億隻能寄封信?面對財政赤字,國家應如何解決?


儘管政府激進的增稅措施希望回收貨幣,但通脹並未得到抑制。1923年底,魏瑪政府不得不主動宣佈原有貨幣體系破產,發行新幣代替老一代的馬克,新馬克相當於老馬克的1萬億倍,同時將新幣發行量控制在32億元。這次通貨膨脹對德國的破壞力要遠大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自此以後,德國就極其注重保持物價穩定與財政預算平衡,為了歐元區的穩定,德國為極力倡導歐盟約束成員國的財政赤字,防止歐盟成員國的財政風險累積成財政危機,以至威脅歐元區成員國和非成員國的財政安全。


財政赤字能靠無限印錢來填補嗎? —— 現代貨幣理論(MMT)


想象一個這樣的世界:政府想花多少錢就印多少錢。用印的錢來建設基礎設施,如醫院和學校,或者給公務員發工資,給公民提供高額福利等。政府通過從經濟中增加或減少貨幣來保持經濟持續繁榮。


乍看上去是不是特別美好?上述場景就是現代貨幣理論支持的三個基本原則:


1.政府對國家貨幣的發行具有壟斷權。


2.與家庭或公司不同,政府沒有預算限制,也花不完錢,因為它可以印鈔票。


3.當政府產生過度通脹時,唯一的影響是它的消費能力會受到限制。


但是現實並沒有這麼美好,德國惡性通脹的慘痛經歷就表明,如果不對財政赤字的總量進行管理,而只是以瘋狂印錢的方式將財政赤字貨幣化,未來很有可能引發通脹甚至惡性通脹。因此,按照現代貨幣理論完全施行的理想狀態似乎很難實現。


一億隻能寄封信?面對財政赤字,國家應如何解決?


財政赤字需要加以約束嗎?


從過去各國的實踐經驗來看,財政赤字是需要加以約束的,但具體合意的赤字水平其實沒有理論上的定論。


目前國際上較為通用的就是參考馬斯特裡赫特條約中約定的水平——GDP的3%,但事實上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或應對危機,歐洲各國都曾經或多或少的超出這個限制,還曾在2010年鬧出過歐債危機的事件。美國的財政赤字彈性更大,在08年經濟危機時一度達到10%,但隨後也在三四年後逐漸回落至3%-4%的常態水平,這為美國經濟帶來了十年的長牛週期。


因此,在大的經濟危機來臨時,採取巨量財政刺激政策進行救急,避免危機的影響長期化,在危機過去後逐漸將財政政策迴歸常態是更為合理的選擇。目前我國的赤字率水平主要參考歐洲的3%標準來控制,但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相信財政政策也將靈活應對,加大力度對沖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助力經濟儘快回到正常的運行態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