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拆遷戶”或將銷聲匿跡!新政策下,1450萬畝土地需消化

大家都知道這幾年來我國的房價漲勢之猛,已經遠遠超過普通民眾所能承受的範圍,那麼大家想過誰才是房價上漲的最大推手呢?或許會有人說開發商,開發商所奉行的是一種“高週轉”策略,快速拿地蓋房,取得預售條件之後,迅速回籠資金,再把這些錢投入到三四線城市中,從而不斷擴張土地儲備,最終帶動全國的房價上漲。

明年起,“拆遷戶”或將銷聲匿跡!新政策下,1450萬畝土地需消化

或許有人會說是炒房客,因為炒房客也是房價上漲的得力推手,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限購之後,他們把大量的資金從北上廣深撤離,然後投入到中西部的二線省會城市,隨後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乃至小縣城。所以大家看到一個小縣城的房價上萬元,這全都是炒房客的“功勞”。

其實真正的房價推手既不是開發商也不是炒房客,真正的幕後大佬是“拆遷戶”。至於為什麼是拆遷戶,或許還要從棚改貨幣化說起,至少2015年~2017年的房價上漲與棚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大家都知道那幾年正是房價瘋狂上漲的時期。

以前的棚戶區改造是隻分配房子不給錢,就算有補貼金也是一些小錢,使用這種安置方式可以很好的杜絕回遷房上市流通。拆遷戶只能通過出租或者低價轉讓的方式才能賺錢,這種方式對於當地樓市流通的衝擊較小。然而一旦拆遷戶拿到一筆鉅額資金的話,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用來買房子,市場上的房子就會告急,造成房價上漲。

明年起,“拆遷戶”或將銷聲匿跡!新政策下,1450萬畝土地需消化

既然棚改貨幣化會帶來這麼多負面影響,為什麼還要推行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存量待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所以在城市擴張的時候不得不以越來越高的價格補償給拆遷戶,而這些資金最終都會變成當地樓市的購買力,房價上漲的基礎自然形成。

不過這種模式並不會一直存在下去,從明年開始,“拆遷戶”或將銷聲匿跡,憑藉拆遷一夜暴富的事情將成為往事。據《第一財經》近日報道,2017年以前批而未供的土地大約還有1450萬畝,所以說存量盤活還是有比較大的潛力。不過這部分土地入市之後並不會建成商品房,而是加大對租賃房、保障房體系的供應。

其實早在2年前,住建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的通知就明確,商品住宅消化週期在15個月以下的市縣,應控制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更多采取新建安置房的方式。根據央媒《21世紀經濟報》報道,監管部門已下發要求,明確2020年全年專項債不得用於土地儲備、棚改等與房地產相關領域。

這些巨量土地入市之後,土地的稀缺性將不再存在,貨幣化安置也將成為歷史。所以到時候房價也會得到控制,一切都將往平穩發展,那些至今還在做著”拆遷變富“夢的人,或許如今該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