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由來

保險(Insurance),本意是穩妥可靠保障;後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的支柱。

人類的社會從開始的時候就面臨著自然災害,在古代人類在大自然的生活中,就萌發了對付自然災害的方法。

保險的由來

至今無法抵禦的龍捲風


世界保險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在公元前兩千年前後,古巴比倫王國國王命令僧侶、法官、村長等收取稅款,作為救濟火災的資金。古埃及的石匠成立了喪葬互助組織,用交付會費的方式解決收殮安葬的資金。古羅馬帝國時代的士兵組織,以集資的形式為陣亡將士的遺屬提供生活費,逐漸形成保險制度。隨著貿易的發展。

保險的由來

古巴比倫王國

大約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正是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時代,商業繁榮,為了援助商業及保護商隊的騾馬和貨物損失補償,在漢謨拉比法典中,明確規定了共同分攤補償損失之條款。這個大概是首次以明文流傳下的保險條款。

保險的由來

漢謨拉比法典

隨著時間的發展,在公元前九百年左右,海上貿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海上貿易有一個我們至今都無法完全克服的風險,那就是遇到風暴沉船。造成貨主遭受損失,為了保證海上貿易的正常進行後來海上保險就應運而生了。規定某位貨主遭受損失,由包括船主、所有該船貨物的貨主在內的受益人共同分擔。

保險的由來

盧多爾夫·巴克赫伊森 風暴中遇難的船隻

公元前一百年,在古羅馬成立的各雷基亞(共濟組織),向加入該組織的人收取100阿司,和一瓶敬人的清酒。另外每個月收取5阿司,積累起來成為公積金,用於喪葬的補助費,這是人壽保險的萌芽。

保險從萌芽時期的互助形式逐漸發展成為冒險借貸,發展到海上保險合約,發展到海上保險、火災保險、人壽保險和其他保險,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代保險。

十七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後,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經過大規模的殖民掠奪,英國日益發展成為佔世界貿易和航運業壟斷優勢的大英帝國,為英國商人開展世界性的海上保險業務提供了條件。保險經紀人制度也隨之產生。十七世紀中葉,愛德華·勞埃德在泰晤士河畔開設了"勞合咖啡館",成為人們交換航運信息,購買保險及交談商業新聞的場所。隨後在咖啡館開辦保險業務。一六九六年勞合咖啡館遷至倫敦金融中心,成為勞合社的前身。

英國在一六八八年建立的"寡婦年金制"和"孤寡保險會"等保險組織,使人壽保險企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