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文脈相繼

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

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時 間

2019.9.10-10.10

2019.9.10 上午10:00

大唐芙蓉園東倉鼓樂社展演

2019.9.10 上午10:30

展覽開幕

2019.9.10 下午14:30

研討會

地點

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

主辦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書法家協會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鍾明善,陝西咸陽人,1939年生。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書協副主席。現任中國書協顧問、陝西省文聯顧問、陝西省書協名譽主席、西安市書協顧問、西安書學院院長、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長、陝西省詩詞學會顧問、西安終南印社顧問、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館長、西安交通大學文化藝術系名譽主任。

著有《中國書法史》、《篆刻選》、《意象藝術散論》、《鍾明善書學論集》、《國畫習作選》、《藝林絮語》、《長安書法勝蹟》、《書法欣賞》、《行書技法》、《長卷三種》、《自書韻語楹聯》、《鍾明善書法篆刻》、《書法基礎》、《于右任書法藝術管窺》、《漢字書法初步》、《談藝錄》、《墨舞》(中央電視臺拍攝藝術片)續集解說詞、《于右任的書法藝術》等。主編:《中國傳統文化精義》、《行書臨範》、《金文三種》、《于右任書法藝術》、《名碑帖學習與欣賞》、《于右任書法全集》、《中國曆代名碑帖臨寫與鑑賞》等。

1987年獲教育部“全國教師書法、美術、攝影展覽”書法一等獎;200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2001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 特殊津貼;《書法基礎與欣賞》2002年10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2003年被授予西安交大“教學名師”稱號;西安交大“師表獎”“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2月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專題報道;2009年4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鍾明善書法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法委員會等單位收藏。曾訪問日本、美國、意大利、德國、新加坡、奧地利、荷蘭、韓國、肯尼亞、南非等國舉辦書畫展、講學、進行文化交流。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展覽主要內容:

1.交通大學歷史上名家書法及人文藝術教育文獻陳列。

真跡:葉恭綽書法中堂、陸定一書校訓、茅以升書中堂;複製品:展出唐文治、張元濟、黎照寰、張美翊、沈曾植、王伯群、吳乃琛、孫科、侯宗濂、彭康等墨跡複製品;手抄檔案:包含人文教育歷史、現狀、規章制度、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內容。

2.鍾明善教授書畫作品展。

展出鍾明善教授各個時期書畫代表作60幅。

3.鍾明善教授教學成果展。

展示鍾明善教授的系列著作《中國書法史》《書法基礎》《書法欣賞》《行書技法》《書法鑑賞》《三秦書法勝蹟》《藝林絮語》《鍾明善書學論集》《談藝錄》《意象藝術散論》《于右任書法藝術研究》《于右任書法全集》36卷、《歷代名碑帖臨寫與鑑賞》10卷本、《中國曆代名作鑑賞與臨習一本全》5卷本、陝西省中小學書法教材及練習冊36冊等。

校外普及教育:展出在西安書學院主持工作期間所編寫的系列教材(《學書法》30餘冊、《漢字書法初步》《書法入門》《行書技法》《書法美學》《詩詞與書法》《書論選讀》《書法遺蹟考察》等)、學生花名冊。學生代表簡介及作品照片(如美國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李兆銀)。

展示書法專業教育成果,授課照片、帶領學生考察照片;所帶碩博士畢業論文、著作、發表論文雜誌。碩博士簡介(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學術成果、代表作照片、主要業績等)。

師 說

道法自然

在書法學習、研究、創作中,悟性是最關鍵的。所謂悟性,就是基於對天地萬物的體驗在靈魂深處所撞擊出來的藝術火花。我以為書法創作有三個階段: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鍾明善作品

第一階段:尋尋覓覓,刻意求是。書家在潛心研究前賢藝術經驗,文鑑博覽之後,尋求表達自己意象性情的書法語言,尋找自己的“心線”。想創作理想的書法作品,往往要在各種風格的古代優秀書法作品的縫隙間尋求自己的出路。一般書家進入第一階段,已經是十分可貴的了。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鍾明善作品

第二階段:衝破傳統,不斷否定自我。在第一階段,書家們總是強調筆筆有來歷、筆筆不虛。傳統的法度、程式既給書家以美的範例,同時也限制著書家個性的充分表達。於是,明智的書家尋找自我、完善自我,衝破古人窠臼的新過程、新境界便開始了。這是書法創作中最艱苦的境界。

也就在這一階段,書家不但要衝破、否定古人,也要不斷否定自我,否定揹著因襲重擔的自我。一個有進取精神的書家的一生應當是不斷否定舊我、創造新我的藝術實踐過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所點示的這種精神是必須要有的。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鍾明善作品

第三階段: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當其揮毫染翰之時,真正到了心忘手、手忘法,純是天真自然的佳境。“書為心畫”,只有在這時才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這就是張旭、懷素曾經進入過的創作狀態。此時,書家的下意識、潛意識、夢、聯想、幻覺……各種在冷靜狀態下不會出現的美的意念都出現了,書家簡直有點輕躁狂、神經質了。

尚未進入書法創作第一階段的焦躁者,還是從潛心於傳統的研究入手去充實自己吧。火候不到,時間不到,不但雞蛋變不成小雞,就是鳳凰蛋也變不出小鳳凰來。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鍾明善作品

步入書法創作第二階段的成功者應當看到藝術桂冠永遠是流動的金獎盃,永遠屬於以全新面目出現的一代藝痴。

當你痴心於書法藝術的時候,第三階段就在你的筆下孕育著。當你進入第三階段“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的時候,你也許不理解自己在做什麼,更不會意識到你已進入了藝術創作的最佳境界。“書聖”“書仙”“書魔”“書狂”“書怪”“書癲”不就是這樣產生的嗎?正像孫行者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之時,他還以為自己仍然是花果山的猴子。猴子成佛,藝術創作的道理大約也是這樣。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鍾明善作品

我不像以創作為主的朋友那樣瀟灑,那樣有充裕的時間去琢磨作品的境界、技法,去不斷創新。在教學之餘,我絕大部分時間用於鑽故紙堆,考查、考證、研究,寫費力耗神的文章。我歷來不敢把自己的書法、篆刻作品稱為創作。因為這些只是習作,是在古人、前人優秀書法藝術風格的縫隙中尋求自己面目的習作。我不想過早地形成自己的風格、模式,只想就這麼自自然然地寫。寫行草書,為了追求靜謐、清雋的趣味,便自覺地向王羲之、智永、文徵明靠近;為了追求活潑、老辣的氣息,便又向于右任、王魯生靠近。

文脈相繼——交通大學人文教育文獻暨鍾明善教授從教60週年成果展

鍾明善作品

我總想,書法、篆刻的創作和繪畫、文學創作一樣,都應當是一個人的藝術修養的自然流露,不是強以為之的事。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就出現了,達到了就達到了。“道法自然”,是我對藝術追求的起點與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