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文脉相继

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

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时 间

2019.9.10-10.10

2019.9.10 上午10:00

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展演

2019.9.10 上午10:30

展览开幕

2019.9.10 下午14:30

研讨会

地点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钟明善,陕西咸阳人,1939年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现任中国书协顾问、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书协名誉主席、西安市书协顾问、西安书学院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顾问、西安终南印社顾问、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西安交通大学文化艺术系名誉主任。

著有《中国书法史》、《篆刻选》、《意象艺术散论》、《钟明善书学论集》、《国画习作选》、《艺林絮语》、《长安书法胜迹》、《书法欣赏》、《行书技法》、《长卷三种》、《自书韵语楹联》、《钟明善书法篆刻》、《书法基础》、《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汉字书法初步》、《谈艺录》、《墨舞》(中央电视台拍摄艺术片)续集解说词、《于右任的书法艺术》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义》、《行书临范》、《金文三种》、《于右任书法艺术》、《名碑帖学习与欣赏》、《于右任书法全集》、《中国历代名碑帖临写与鉴赏》等。

1987年获教育部“全国教师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书法一等奖;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 特殊津贴;《书法基础与欣赏》2002年10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被授予西安交大“教学名师”称号;西安交大“师表奖”“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2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专题报道;2009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钟明善书法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等单位收藏。曾访问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新加坡、奥地利、荷兰、韩国、肯尼亚、南非等国举办书画展、讲学、进行文化交流。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展览主要内容:

1.交通大学历史上名家书法及人文艺术教育文献陈列。

真迹:叶恭绰书法中堂、陆定一书校训、茅以升书中堂;复制品:展出唐文治、张元济、黎照寰、张美翊、沈曾植、王伯群、吴乃琛、孙科、侯宗濂、彭康等墨迹复制品;手抄档案:包含人文教育历史、现状、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内容。

2.钟明善教授书画作品展。

展出钟明善教授各个时期书画代表作60幅。

3.钟明善教授教学成果展。

展示钟明善教授的系列著作《中国书法史》《书法基础》《书法欣赏》《行书技法》《书法鉴赏》《三秦书法胜迹》《艺林絮语》《钟明善书学论集》《谈艺录》《意象艺术散论》《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于右任书法全集》36卷、《历代名碑帖临写与鉴赏》10卷本、《中国历代名作鉴赏与临习一本全》5卷本、陕西省中小学书法教材及练习册36册等。

校外普及教育:展出在西安书学院主持工作期间所编写的系列教材(《学书法》30余册、《汉字书法初步》《书法入门》《行书技法》《书法美学》《诗词与书法》《书论选读》《书法遗迹考察》等)、学生花名册。学生代表简介及作品照片(如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兆银)。

展示书法专业教育成果,授课照片、带领学生考察照片;所带硕博士毕业论文、著作、发表论文杂志。硕博士简介(工作单位、职称、职务、学术成果、代表作照片、主要业绩等)。

师 说

道法自然

在书法学习、研究、创作中,悟性是最关键的。所谓悟性,就是基于对天地万物的体验在灵魂深处所撞击出来的艺术火花。我以为书法创作有三个阶段: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钟明善作品

第一阶段:寻寻觅觅,刻意求是。书家在潜心研究前贤艺术经验,文鉴博览之后,寻求表达自己意象性情的书法语言,寻找自己的“心线”。想创作理想的书法作品,往往要在各种风格的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缝隙间寻求自己的出路。一般书家进入第一阶段,已经是十分可贵的了。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钟明善作品

第二阶段:冲破传统,不断否定自我。在第一阶段,书家们总是强调笔笔有来历、笔笔不虚。传统的法度、程式既给书家以美的范例,同时也限制着书家个性的充分表达。于是,明智的书家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冲破古人窠臼的新过程、新境界便开始了。这是书法创作中最艰苦的境界。

也就在这一阶段,书家不但要冲破、否定古人,也要不断否定自我,否定背着因袭重担的自我。一个有进取精神的书家的一生应当是不断否定旧我、创造新我的艺术实践过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所点示的这种精神是必须要有的。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钟明善作品

第三阶段:情之所至,物我皆忘。当其挥毫染翰之时,真正到了心忘手、手忘法,纯是天真自然的佳境。“书为心画”,只有在这时才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就是张旭、怀素曾经进入过的创作状态。此时,书家的下意识、潜意识、梦、联想、幻觉……各种在冷静状态下不会出现的美的意念都出现了,书家简直有点轻躁狂、神经质了。

尚未进入书法创作第一阶段的焦躁者,还是从潜心于传统的研究入手去充实自己吧。火候不到,时间不到,不但鸡蛋变不成小鸡,就是凤凰蛋也变不出小凤凰来。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钟明善作品

步入书法创作第二阶段的成功者应当看到艺术桂冠永远是流动的金奖杯,永远属于以全新面目出现的一代艺痴。

当你痴心于书法艺术的时候,第三阶段就在你的笔下孕育着。当你进入第三阶段“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的时候,你也许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更不会意识到你已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最佳境界。“书圣”“书仙”“书魔”“书狂”“书怪”“书癫”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正像孙行者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之时,他还以为自己仍然是花果山的猴子。猴子成佛,艺术创作的道理大约也是这样。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钟明善作品

我不像以创作为主的朋友那样潇洒,那样有充裕的时间去琢磨作品的境界、技法,去不断创新。在教学之余,我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钻故纸堆,考查、考证、研究,写费力耗神的文章。我历来不敢把自己的书法、篆刻作品称为创作。因为这些只是习作,是在古人、前人优秀书法艺术风格的缝隙中寻求自己面目的习作。我不想过早地形成自己的风格、模式,只想就这么自自然然地写。写行草书,为了追求静谧、清隽的趣味,便自觉地向王羲之、智永、文徵明靠近;为了追求活泼、老辣的气息,便又向于右任、王鲁生靠近。

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

钟明善作品

我总想,书法、篆刻的创作和绘画、文学创作一样,都应当是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不是强以为之的事。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就出现了,达到了就达到了。“道法自然”,是我对艺术追求的起点与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