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程揚,號十三行印人,別署耘石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常委。199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書法篆刻4000米長卷展。16歲學習篆刻,從漢印、秦印、古璽印、署押印、鳥蟲印、封泥印、瓦當、肖形印等入手。2014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程揚篆刻作品選》,200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程揚篆刻一一抗震救災印譜》。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程揚從小痴迷書法篆刻, 15歲就開始幫助村民刻木印章和牛角印章,用以記工分和分糧食之用。1983年以後,得嶺南金石名家黃文寬、秦咢生、黃強等老師指導,治印注重臨摹古人,主要取法漢印、秦簡、古璽,並對“浙派八大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和新浙派趙之謙的篆法章法,苦學不輟,特別對黃牧甫印譜研究學習尤深。書法則得《書譜》《聖教序》《石門頌》《曹全碑》《爨寶子》和金農、趙之謙、鄧石如的影響為多。幾十年來,程揚治印兩萬多方,洋洋大觀。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程揚治印,突出三法:

一是經營法。印章雖小,方寸之間,但它是精神之作,進步之作,靈魂之作。要取法自然,隨時隨緣,以期達到天人合一,印德合一。治印之前,認真思考,運籌帷幄,合理佈局,努力使方寸間的印章達到最佳效果。治印先從印文書法思考,再而定奪刻白文還是朱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二是刀法。治印要有神有意,善刀法,裁頓合度,努力追求刀法而不失筆意。下刀之前精心經營,構思設計,使內容與形式儘量達到完美統一。確定朱文、白文和印文書體後,果斷下手,力隨心轉,刀隨心行,乾脆利落,一氣呵成,少有修修補補,不嬌柔造作,追求暢快和自然美。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三是章法。在追求變化的同時,力求內容和線條相統一、相結合。方寸印作“拙中見雅,凝中見逸,章法純整,結字洗練,靜穆穩俊而出機杼,或清秀而見骨力,格高而韻古”,足見其以書入印、以石抒情、以痕見舞、剛直磊落的品格。無論是圓轉的朱文、秀勁的漢金文,還是飽滿的漢白文,都能在線條上表現出剛健爽勁的行刀之跡,剛勁之刀痕,體現出強健有力、神完氣足的藝術風格。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程揚的篆刻個性鮮明,具有明顯的個人特徵,以雄強直率、生辣猛勁、酣暢淋漓的面貌示人,而形成這種風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獨特的用刀方法和書法意趣。仔細品賞程揚印譜,其刻印刀法主要以雙刀為主,有時用單刀,平推與豎推相結合,運刀手勢有時由右向左平推,有時由內向外衝推,有時順逆結合;行刀方式有時單衝,有時復衝,有時單衝加復衝,切刀、衝刀並用。行刀過程注重角度變化與轉換,有時垂直切入,時而變為60度行刀,時而變為45度或30度行刀,印面線條丰姿朴茂,妙化無窮。程揚印作注重融古出新,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相當考究,力求既古意盎然,又具現代感,不經意間往往有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呈現。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程揚認為,學習篆刻藝術主要是學篆、知篆,學書、得行,刻字、懂石,治印、悟道,摹古、求新。印人不僅要有印道,而且還要有印德。“道”就是指印人的為藝之道,“德”就是指印人的思想品德,行為品行。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程揚曾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篆刻大獎賽並獲獎,先後在廣州、海口、香港、澳門、臺灣等地舉辦書法篆刻展覽。出版有《程揚書法·道德名聯》《程揚篆刻·和諧社會印譜》《程揚書法篆刻集》《程揚篆刻·抗震救災印譜》《程揚篆刻作品選》等書法篆刻作品集10餘部。(文/王貴忱)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程揚篆刻作品欣賞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微展廳丨方寸之間見匠心——程揚篆刻藝術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