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數字中國》新書發佈,這是一本解讀數字大變局的著作

中國網、中宏網訊:

2020年4月15日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新銳書系之一《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網絡發佈會舉行,並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專題研討。該書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研究員劉玉書合著,中信出版社出版2020年3月出版。該著作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數字中國崛起進行了解讀,全景勾勒40年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務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數字中國”以來,我國數字化發展全面提速,當前新冠疫情卷席全球之勢未減,在全球陷入低迷之時,中國卻充滿了活力,充分展現了我國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社會發展的及時性和戰略遠見。

中信出版社總編喬衛兵致辭時指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至今,一場新冠疫情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大考中,以大數據、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表現很亮眼,數字化變革與數字時代正加速到來。在這個意義上,《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一書的出版恰逢其時。該書全景勾勒了數字中國的發展概貌,並對數字化重構未來變局的時代命題做了具體的回應。令人欣喜的是,兩位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數感力”的概念,認為對數字變化的感知能力是贏取未來的關鍵。

每個人對數字變化感知能力的差異將直接影響他對現實的判斷和對人生賽道的選擇,而國家對數字變化的感知能力將直接影響這個國家未來的發展,這些都是非常深刻、非常獨到的見解。該書無論是對於黨政軍群學習型組織,還是對於政產學研的廣大讀者,要想全面瞭解數字中國的內涵、內容、體系以及現實意義,乃至理解時下非常火爆的新基建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很明顯這些內容與中信出版一直以來關注的時代趨勢、專業性以及前沿性高度吻合,在中信出版此書比較契合,二者相得益彰。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就書的寫作過程談到,“數字中國”的到來決定了國家的未來,決定了人類的未來,決定了世界的未來。要深刻了解數字大變局,我們需要從五百年、四百年、三百年、兩百年、一百年五個歷史層面的視角來剖析。比如說從四百年到現在,數字化革命解放的是大腦,包括納米、超材料、雲計算、數字貨幣、機器人服務、可穿戴設備、數字化家庭、智慧城市等等,這些智能浪潮都是在數字化革命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正在被解放。所以在這樣一個解放的過程中,我們會突然發現人類開始不必事事親自去思考,不必事事親自去發號施令,我們的生活習慣、經濟金融運行的規則、社會治理、全球互動的慣性都在發生顛覆式的革命。

技術革命正在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這一場革命能否抓住?同時我們研究發現數字革命中也存在一些偽革命現象和科學騙局,我們該怎樣去仔細甄別?這是在寫作過程中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玉書對書的重點關注問題進行了三點補充說明,《數字中國》一書主要回答了數字中國建設發展至今需要面對的三個問題,一是流量與民意的問題。數字社會的網絡關注和流量對國家治理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要注意流量熱點中的倖存者偏差的問題,要關注流量之外的短板。二是要警惕算法的壟斷和內容上的數字鴻溝。所謂數字鴻溝,不僅僅是不同的人所能使用的網絡硬件基礎設施的差距,更多的是內容上的區別。因此要高度警惕過於智能的數字網絡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人類不能淪為在精神上,有選擇的被人工智能投放數字飼料,被機器餵養的群體。三是對於產業升級,數字化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萬能的,要避免人為焦慮拔苗助長產業升級的正常節奏。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從世界的角度發表了對本書的看法,第一是該書提到了整個生活和社會的量化產生的治理問題。比如說“數據孤島”的問題,“被數據餵養”的問題等。在數據驅動的時代,數據已經生活化了,比如目前疫情的監測和防控,就充分採用了數據化的管理方法。所以我們今天所談論的數字化(Digitalization)其實是數據化(Datafication)。第二是這本書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它不光是講數據,還提到了和數據相關的幾個基本結構。區塊鏈和5G,這屬於基礎結構。如果數據不能很快的共享、不能容易的製造數據產品就不能形成數據生產力。第三是書中已經開始談到數據資產化和資本化的問題。數據一旦成為自然資源,不管在什麼社會結構裡,一定會出現兩大問題:資源為誰所有和如何產生價值。一是數據的資產化問題。要解決數據的資產化問題必須要解決數據的擁有權問題。誰擁有數據權?只有界定了數據的所有權,才可能有數據的資產化——也就是交換。在交換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交換價值。交換價值必須要保證這個東西的不可“雙化”。不能是我賣給你,我自己還有一份。而數據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如果有“雙化”它就無價值,所以它必須要有可競爭性。一個資源你用了我還能用,這個資源就很難交易。所以,這是區塊鏈產生的很重要的原因。

第四是從世界來看,如果要寫數字世界的話,是很有挑戰性的。因為數據是一個資源,這個資源流動性極廣,數據資源也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數據必須放在一起用才有意義。舉個例子,疫情數據要和世界的數據放在一起,才能算出來整個疫情的傳播。現在我有一個研究問題,疫情在7月份會不會結束?因為溫度上來了,溼度上來了,會不會因為這個原因疫情就沒有了?但這個數據從中國拿不到,因為中國還沒有到夏天,所以,這個數據現在在哪裡?在熱帶國家,這個數據的貢獻就很重要。所以社會數據是天然流動的,它不像石油只埋在某一些地區,要在特定的地區才能開採,它不是這樣的。那邊產生這邊就能感覺到,數感力是全球化的。

聯想研究院原副院長、首都科技領軍人才謝耘談到,這本書站位較高,一個是從世界的廣度,一個是歷史的深度,從這兩個角度來分析了數字技術對中國、對世界曾經歷史上發生了什麼,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以及未來將會發生什麼,做了很全面的分析。在這裡確實對我啟發很大。

站在國家治理宏觀的角度,確實做了很多很有開拓性的視角的分析,包括數感力和數字餵養的問題。不只是給我,給廣大讀者會有很大的啟發。在書的最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提到了數字化是引發社會變革的核聚變和核裂變。從信息技術的角度來講,信息技術本質上是一種意識性的工具,也可以說是智能工具,智能本身是意識的工具。它會給社會帶來深刻變化,它對社會產生的作用是超越了工業革命。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震認為,數字中國正在提速,所以這本書的出版正當其時。最近我國出臺了很多政策,讓中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大步邁進,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央高度重視這些工作,該書為解構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深化解讀。首先,這本書的內在邏輯很嚴謹。從技術、經濟、社會到制度變革有清晰的內在層次。其次,對數字中國不僅有歷史的梳理,也有未來的展望,視野很宏大,不僅有國內的一些考量,也有中美關係以及數字思路走向全球的這些內容。所以,它不僅僅是就中國談中國,而是在世界和全球來看中國,今日中國不再是中國之中國,而是全球之中國了。

再三,對於本書我還有一點很深的體會,就是對於數字人才的重視。作為一名高校的老師這種提法非常認可。中國的數字化建設離不開數字化人才,當前人才可能依然還是制約數字中國發展的一個短板,如何讓高校、企業進行產學研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數字人才的培養這些可能也是建設數字中國非常重要的一些工作。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主持。

《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王文 劉玉書 著)中信出版社(請點擊購買)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劇烈的數字化。從國際關係到個人的“朋友圈”,從智慧城市到鄉村治理,從數字海洋到社區的垃圾分類,數字化正在以不可逆的方式全方位滲透。《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為您揭秘數字中國崛起之謎,把脈數字時代的發展先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碼關注我們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书讯」《数字中国》新书发布,这是一本解读数字大变局的著作

“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