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艺术学院和“鲁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后来被称为“鲁迅艺术学院”。


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一座中世纪城堡式样的大礼堂,每到新年之际这里都举办稀奇迷人的化妆舞会。现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窑洞数十孔。属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培养学生685人。穆青、贺敬之、冯牧、李焕之、郑律成、刘炽、莫耶、王昆、成荫、罗工柳、李波、时乐蒙、于蓝等文学家、艺术家均为鲁艺学员。鲁艺还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艺初期设戏剧、音乐、美术3个系,后增设文学系。各系除设置专业课外,以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为共同必修课。各专业的学制最初规定为6个月。1940~1941年期间,学校加强专业化学习,各系一律延长为3年(实习除外),并且注意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紧密联系实际,鲁艺设有文艺工作团、实验剧团、歌舞团、美术工作团以及其他科研组织。


关于鲁迅艺术学院和“鲁美”


1946年,鲁迅艺术学院先后迁校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和沈阳,曾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后来以美术部为基础组建、发展成鲁迅美术学院,是中国八大美院之一,学院现有沈阳和大连两大校区。


关于鲁迅艺术学院和“鲁美”


1996年,鲁艺恢复成立并入延安大学,学院下设音乐系、美术系,现有音乐学、舞蹈、美术学、艺术设计4个四年制本科专业,6个教研室。秉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院训,本着稳定规模、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本目标,弘扬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