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前言


一段時間沒有寫文章了,這段時間友燈自我思考了許多,所以有些工作拉下了,接著上篇的文章。

《【大勢所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融合之商務樓宇中小企業篇》

結尾處所這篇文章寫“門店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文章,但是在9月份有幸見了一個行業夥伴聚焦的“門店經營”。因為他的聚焦以及做的模式與原本描述的內容有一些雷同,那麼思考一下還是讓子彈飛一下,以後有機會再發出此類文章。

讓子彈再飛一下,10月1日,新的個稅法已經開始進入試運營階段,那麼這篇文章,重點就和大家講講“自然人納稅”開始以後的“服務遐想”。

既然是“遐想”就有對有錯,友燈也不是專業“稅務”背景出身,必然,多說多錯。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新稅法納稅的類型分類


這邊重點關聯幾個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地區自然人納稅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完全站在市場的角度看待“自然人納稅”後可能存在的服務產品設計,那麼我們要溫習一下新稅法中對於自然人收入的歸類:

01

收入類型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02

實效性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03

特色增加


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

關於個稅法的調整,我們結合市場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出亮點的突出變化:

◆ 個人收入的多元化是一個大趨勢

◆ 個人的納稅義務很重要,納稅意識要建立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分類的客戶畫像人群組合


關於這塊客戶畫像人群的我們通過他的收入來源,來思考一下以後這類人群的可能存在的納稅事宜以及事務性工作,不便的點,不懂的點。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這裡面的組合有很多,但是從性質有很多,但是我們看一一下我們的人群分類

1

現有的人群分類

◆ 企業經營者:企業經營者,股東,投資者等

◆ 企業職工:企業的員工早九晚五

◆ 勞務人員及個人承包經營:勞務工,小時工,網約工(自由職業者)

◆ 財產屬性人群:有房產轉移,股權轉移,房屋租賃人員等。

◆ 偶然所得:運氣佳者(中了500萬彩票)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2

不同人群現在社會角色存在廣泛性如何


企業經營者


他們的收入來源多元化是必然的——投資、參與經營、合夥都有可能,同時也會有薪金收入,但是這樣的人員,他們有很專業“稅務會計企業”進行服務,能為他們做到合規精準的納稅服務。

企業職工


企業職工的代繳義務人首先是企業,但是從企業的角度都希望我的員工是專一隻為我這家企業服務,最好是8小時工作,16小時準時候命的。

那麼對於大部分的職工來說想利用空餘時間去獲得其他收入本身就是具有挑戰性,即便可以從事也會尋找更容易體現個人專長的互聯網平臺來獲取勞動以及對應的勞動報酬。

例如:約車類,直播類,賣手類等。而對應的納稅主體單位同時也是對應的企業。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勞務人員


因為具有典型的按次收入及僱主不固定性,所以他們的納稅通常會採用稅務代開的方式來完成,如果是按月固定時段且金額較大的人群,我想他們對於地方的稅務代開代繳應該不會陌生,同時企業為其支付勞務費並進行完稅服務也未嘗不可。

房產等財產轉移


租賃因為財產的固定化以及項目的不高頻,這樣的收入通過屬地的代開通道或者是互聯網自然人納稅稅務管理平臺進完稅也是及其普遍的。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偶然所得


大部分是主動進行完稅服務的,所以也不復雜。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整體來說因為不同收入人群獲得收入的路徑還是比較單一,而單一的獲得方式下的事務性工作暫時並不會太複雜。

而在未來,不同“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會越來越不同,那麼複雜的稅務管理服務重要性也會凸顯。

裂變玩法

存在併合理的業務類型及人員特性

現在我們通過自身的僱傭主體來完成個稅代辦及完稅服務,已經是一個主流。且個人具有關注個人隱私以及收入來源的保密性特性——企業為員工代為申報他所有的收入來源可行性高呢?還是多渠道完成個人收入的納稅呢?

我想你的員工也不太願意和您直接交流他有多少套房子在出租一個月有多少租金收入吧。

所以,以個人為服務目標的納稅服務是一個趨勢,只是看怎麼做,誰來做,如何做?

同樣,多企業經營的經營者也不會委託一個財務人員來完成自身的所有收入的稅務服務,他們更希望有一箇中間者,專業者。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政策落地 市場效應 過渡期


從法條的改變,到市場的響應一定存在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我們如何去建立我們的服務能力,覆蓋更多的人群,對於未來如何去延展出新的服務產品呢?

剛才我們分析了一下整個服務過程中的特性:實效性,頻率性,數字性同時還有就是保密性,同時因為服務還存在一個便利性。

所以我們把這裡面的人群分服務體驗區分出來,可以分為兩類

1

互聯網用戶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互聯網用戶,那麼你肯定希望通過各種便利的工聯網工具,互聯網+政務來滿足你的需求,想進行完稅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系統化的完稅操作。

2

非互聯網用戶


就是對於使用互聯網工具不熟練,或者對於互聯網平臺不信任的人群,他們希望有便利的完稅服務“網點”,可能在自己的小區,可能在上班的路上,一個讓自己最便利的點。

首先我們國家的互聯網發展已經超越了很多其他國家,互聯網產品的體驗及普及也超越了許多國家。所以,關於基礎信息採集以及獨立報稅完稅的互聯網通道產品在合適的時間必然會引入市場,而逃離不了的就是互聯網的流量入口載體了。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另外補充本次稅法改革中設計到的幾個抵扣項:

整體來看除了贍養老人的費用,其他都是存在對應的票據的,那麼抵扣還是信息錄入的一個過程。

而贍養老人會不會就是一個定額費用扣除呢,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對於未來個稅對應的抵扣項目越來越多,那麼對於專業性的核算能力也是一個考驗。

那麼在這個過渡期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以下幾種產品遐想:

人力職能外包(小庫)


關於人力資源職能外包中的稅務服務:所謂的職能外包就是平時說的小庫。

以前的小庫中是代為辦理入離職管理,社保繳納手續,僱員社保服務辦理,員工關係管理等。

如果我們增加稅務服務,那麼就可以形成了:入離職管理,社保繳納服務,僱員社保及一般諮詢服務,以及薪酬核算計算,個人完稅服務,同時個人完稅可以完成2C端的收費,是不是會豐滿許多?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網點資源佔先產品

利用政府便利性的網點服務,現在大家都在探索什麼是真實的人力資源服務,從我的角度看待人力資源服務,我們需要讓我們的用戶“個人“真實感知到的服務很大程度關於”門店“的,那麼所謂的”門店“是否可以增加地方稅務的稅務代開代繳服務呢?

讓更多的勞務者可以便利的獲得自身的完稅服務,當然這個網點或許是政府建立購買了服務,可以嘗試通過自己的服務網點增加這項服務。

最終形成:招聘+人員調配+個人完稅的服務,國家的政策雖然是標準型,但是不同地區的納稅意識是需要去傳播影響的。或許我們不做全國,做幾個區域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富人專屬稅務籌劃服務

讓一部分先富有起來,真的富有了一群人,那麼針對金子塔頂端的人群,我們是不是可以去確認他們的個人稅務服務,或許他們現在還是獵頭企業的被“獵“人員,或許他們現在已經是幾家企業的企業主,做有錢人的生意,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獲客方式好像有點難,關鍵是圈子)

想做 價值思考


1、做為在過渡期宣導納稅義務的價值傳播者

2、服務類產品的粘合性產品,讓你的用戶更依賴你

3、做稅務人力資本的精算師,讓個人及企業都感受到精算的價值

4、為服務資源及能力做“加法”,轉型不是突變,而是增加後的價值升級

自然人納稅服務產品遐想


關於不同


首先是自己的遐想,能不能成立不一定,可能多說多錯。

大家的納稅意識在一點一點的改變,8.83億的案例發生才不久,所以對於大眾來說需要一個時間去接受。同時也是產品設計的溫床期,另外就是不要忽視我們的互聯網企業,他們改變了我們支付,改變了我們的出行。如何更好的利用他們並能和我們的服務產品結合在一起,那麼這些不同的答案就等待大家去實踐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