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湖北多措并举维稳楼市


后疫情时代,湖北多措并举维稳楼市


一.一周热点

4月2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通知》共计28条措施,主要核心要点如下

后疫情时代,湖北多措并举维稳楼市

♦政策解读:

1.湖北发布的针对房地产专项政策,主要从金融信贷、开发建设和土地市场等方面加大对房企和建筑企业扶持力度,提供金融信贷支持等,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

2.其中为加快土地市场回暖,保障政府财政收入,减轻疫情对土拍的冲击,通过降低资金门槛,鼓励房企参与土拍,预计今年湖北将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尤其是住宅用地,建议有资金实力的房企可积极关注土地市场捡漏机会。


4月21日,武汉发布《关于允许商业和办公用房等存量用房改造为租赁住房的通知》,将在武汉市部分区域内执行的新政策,符合条件的商业和办公类存量用房,可改造为租赁住房。

后疫情时代,湖北多措并举维稳楼市

后疫情时代,湖北多措并举维稳楼市

■ 荆州:再次上演楼市宽松政策“二日游”

4月23日,湖北省荆州市于4月20日发布楼市新政,内容包括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为二成、二套房首付降为三成、限时免契税等。但该政策上演了“两日游”,荆州市政府官网于4月22日发布通知称,因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部分条款内容不符,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停止执行4月20日发布的楼市政策。

中原观点

湖北作为疫情重灾区,经济受到重挫,其中荆州发布的房地产政策以降低首付门槛在需求端做出“大尺度”宽松政策尝试,但因当前房地产调控基调仍为“房住不炒”,上演“二日游”,可见当前房地产调控围绕前端土地开发、救助房企为主旋律。


■ 武汉: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再度扩容 增至600亿元

4月22日,武汉召开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政企银对接会透露,将依托在汉银行机构,以财政贷款贴息为杠杆,武汉组建首期200亿元,二期增加到40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截至4月21日,共有4752家企业通过“汉融通”平台提交申请,已为819家企业发放贷款62.7亿元,另有1207家企业正在加快审批放款。同时,我市还将新设立200亿元个体工商户的定向纾困资金。至此,我市设立的纾困基金总金额扩容至600亿元。

中原观点

疫情之后武汉中小企业面临生产困难,资金紧张的局势,城市经济亟需复苏,政府前期通过发布免税、免息等相关组合拳对武汉中小企业加以支持,并在金融政策上予以扶持,本次武汉市再次对中小企业纾困基金扩容以帮助中小企业,预计武汉市作为疫情核心重灾区,今年将会获得更多金融、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支持。


■ 武汉:未来3年,武汉市新增供应住房总计7019万平方米

4月24日,依据武汉市住房发展规划(2020-2022年)显示,2020-2022年,武汉市新增供应住房总计7019万平方米、82.9万套(间)。其中,商品住房5072万平方米、50.7万套,市场租赁住房1112.5万平方米、22.25万套(间),公共租赁住房157.5万平方米、3.15万套(间)(其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0.75万套(间)、37.5万平方米;货币补贴2.4万/户次),拆迁安置住房677万平方米、6.8万套。

中原观点

未来3年武汉市将积极保障商品房供应,从过去3年武汉市成交体量来看,连续3年位居全国TOP3,市场需求旺盛,本次疫情之后,武汉的房地产市场短期虽受到影响,中长期来看,武汉的城市基本面未变,房地产市场仍长期看好。


二.武汉纪事

■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户同济医院

4月25日,国家卫健委下文,决定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该中心将落户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本次以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将致力于防控机制、保障队伍、平台构建、管理模式、网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打造集预防、预警、救治、管理、教学、研究等一体化医学中心,以期实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效防控与救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


■ 武汉:武大高速今年争取基本建成主线

近日,根据省政府“三年攻坚”任务,由武汉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项目计划今年争取实现主线基本建成的目标。武大高速项目连接武汉与大悟,全长79公里,是武汉新“九省通衢”及“五小时都市圈”的重要支撑工程。拟定在黄陂区境内共设置互通12处,主线互通依次为汉口北互通、段家咀互通、青峰互通、喻家咀互通、肖家吉互通、涂店互通、罗汉寺互通、长轩岭互通、十颗松互通、姚家集互通;支线互通分别为小菜湖互通、桃源集互通。


■ 武汉:2019年GDP16223.21亿,排名全国第八

近期,武汉市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位列全国第八。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9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988.8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855.34亿元,增长8.2%,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5545元,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10元,比上年增长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