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不務正業的學生對老師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

閒來無事,翻看自己QQ空間記錄教書的點滴,一個叫張巖峰(化名)的學生引起了我的回憶。

“老師,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這句話又在我耳邊響起,思緒慢慢回到了2007年。

教育故事:不務正業的學生對老師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

那一年,我在當班主任,張巖峰是初二合班時來到我班的。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孩子很另類,用時髦的話就是“殺馬特”:頭髮很長,呈爆炸狀向上豎著,耳朵上戴著耳釘。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神態:總是撇著嘴,斜眯著眼看人似乎對什麼都蠻不在乎。在學校奇裝異服當然是被禁止的,但他非對著幹,老師讓他改,但他也不買帳。

教育故事:不務正業的學生對老師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

我想了又想,貿然去指責他,會擔心適得其反,於是我決定先了解一下他的情況。他原來班主任反應比較強烈:“這小子一天到晚不務正業,一上課就睡覺,成績一塌糊塗。越說他,他越跟你對著幹。就說他的髮型吧,我叫他必須把頭髮剪短,否則就別進教室,他乾脆就曠課了。可同學們卻說他多才多藝,他喜歡繪畫,人物山水都栩栩如生,他酷愛體育運動,是課餘籃球隊的主打。”

怎麼辦呢?這可是一個刺頭,來硬的肯定不行。面對這個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學生,我也考慮了好幾天,要想把這塊“廢鐵”煉成鋼鐵,就必須找準突破口。翻看許多教學案例,教育理論,覺得“只有從尊重他、關愛他、讚許他、欣賞他,使他已經開啟的智能得到鼓勵和發揮,才可能帶動未開啟的智能發展,才能幫助他將優勢智能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其他智能領域中。”

教育故事:不務正業的學生對老師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

想好了,我就開始了行動。

找來一個時間,我單獨和張巖峰談了一次話,他的眼神裡流露出戒備,也許他已經習慣了,被老師一找就要捱罵。可是他想錯了,我只字不提他的穿戴,而是邀請他擔任班上的體育委員。“什麼?”他滿臉狐疑。我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別吝嗇你的體育天賦,讓我們也分享一下你的光和熱嘛。”在體育老師的幫助下,很快幫你流行了“全班健身風”籃球,足球,羽毛球......“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此舉不但起到了強健身心,豐富課餘生活的目的,學風上也更上一層樓。後來,在他的組織下,在和其他班級籃球聯賽上取得了幾次小勝,為班級贏得了榮譽,自信與自豪洋溢在他的臉上。

教育故事:不務正業的學生對老師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

慢慢的慢,張巖峰不再對我有牴觸了。我也更願放手讓他去做一些他愛做的事,打鐵還得趁熱,我又捕捉到了一個好機會:本市要舉辦一次青少年書法繪畫比賽,當我交給張巖峰一張報名表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師,你支持我去?你不覺得這是不務正業?”我很認真的回答:“當然可以去,好好展現一下你的創作才能。不過你肯定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準備,那學習怎麼辦?”他著急了:“我保證不影響學習。”為表明他的決心,他還專門做了一份時間計劃表交給我。我仔細觀察於過去整天心不在焉混日子的狀況相比,張巖峰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

比賽是在一個週末舉行的。最後張巖峰以一副水彩畫獲得了二等獎。領獎後他激動的來找我,“老師,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我從未想過,我在這個班裡還是一個有用的人。”看著他兩眼閃爍著亮光,我也非常高興。“恭喜你!不過,你這只是初級水平,要領悟藝術的真諦,創造出有思想的作品,必須得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他一下子愣住了。他說:“可是能上高中、大學不都是學習好的人嗎?可我......"我打斷他的話,語重心長的說:“今天你不是已經很好的證明了自己嗎?你知道嗎?一個真正優秀的人該是全面發展的人。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同時他也是出色的小提琴家。科學與藝術並不矛盾,學習與愛好當然可以共同發展。如果你能考上高中、大學,你會發現在那裡還有各種各樣的社團,等你去挖掘自己的才能。”張巖峰陷入了沉思。

教育故事:不務正業的學生對老師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

圖與文無關

漸漸的,我看到了他的變化:上課不再睡覺了,開始聽課了,而且開始回答問題了,自習課不再講小話了,放學了還經常拉著同學問問題......

期中考試後,我把成績單給張巖峰看.得知自己在年級進步了100多名後,他驚喜極了。我趁機問:“如果在期末考試,你的成績排到前十幾名,要是上臺領獎,你的髮型......”還沒有,等我說完,張巖峰就說:“老師您別說了,我知道了!”當天晚上,他就剪短了頭髮,摘掉了耳釘。

兩年的時光很快過去了,在他的努力下,他考上了高中。離校的那一天,他非要和我合影,辭行時,他懇切的說:“老師,我真的非常感謝您。如果沒有您這位特殊的伯樂,我可能早就破罐子破摔了,怎麼可能會有今天的成績呢?”我也感到無比欣慰,這個“不務正業”的學生終於“上道”了!

教育故事:不務正業的學生對老師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

想想,像張巖峰這樣的孩子其實有很多,作為老師,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他們是學生,也是“人”,需要尊重、欣賞和理解。這可能就是當老師的“愛心”吧!

朋友們,你們覺得我做得對嗎?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