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金融之重回地產、重提規模的萬達

地產金融之重回地產、重提規模的萬達

地產金融之重回地產、重提規模的萬達

4月23日,已多年不拿宅地的萬達,罕見地在江蘇鹽城拍下一宗純住宅地塊!

業內普遍認為這是萬達要重新入局土地市場的前奏,是萬達重回地產行業的信號之一。

是的,曾經表示“原則上2020年以後,萬達不再搞重資產,全部為輕資產”的王健林要回來了!在這個被認為全面轉型輕資產的關鍵年份,在“去地產化”5年的時候,萬達重回地產,重拾當年走出大連、發家壯大的根本。

為什麼?

護城河正在消失

6年前,萬達房地產開發風頭正盛,地產銷售額位列行業前三,不動產持有物業面積全球第一。獨創的商業地產標準化模式,被同行競相學習,萬達成為實體商業中堅力量,樹立了極強的品牌形象和價值。

但隨後,為挖深護城河,王健林開始進行“去地產化”轉型——想從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轉型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商業地產也開始強調以輕資產為主。

然而, 事與願違。

2017年,在外部融資收緊之後,萬達開始出售資產。當年,萬達旗下十三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以438.44億元出售給了融創,77家酒店以199.06億元出售給了富力地產,資產大幅縮水。

變賣六百多億資產之後,萬達的負債減輕,王健林開始“悶著頭賺錢”,重建商業聲譽和金融機構的信任。

在2018年的年會上,王健林哭了。萬達也迎來史上最艱難時刻:萬達商管A股上市困難、文旅資產幾乎清倉、核心團隊人員流失、院線虧損、萬達房地產開發板塊的銷售額一落千丈。

2020年4月14日,萬達電影對外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預計今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狀態,虧損規模在5.5億元-6.5億元之間。

AMC院線關閉了1000家影院、600名員工暫時停職之後,又面臨著債務違約風險,有可能申請破產保護。儘管萬達集團馬上出面澄清,但AMC股價在4月12日、13日兩天內暴跌了37%。7年前萬達耗資200億人民幣收購的這所全球最大的院線公司,最新的市值是18億人民幣(2.54億美元)。

萬達寶貝王,也在今年4月12日被爆出100%股權出質。萬達體育已將其核心業務鐵人三項以7.3億美元出售給了美國私有公司Advance。

萬達商管在上週發行了3年來首次境內債,註冊規模為50億元,利率水平當週最高,為4.89%。

……

地產金融之重回地產、重提規模的萬達

聲勢浩大的“去地產化”,經歷了這6年的內外焦灼,最終黯然收場。

還是地產開發的錢“更好賺”

其實,這6年間,萬達也是一直在“去地產化”和重回地產之間搖擺,有過空前的轉型決心和雷霆舉措,也面臨了被反超的失落、收入下降的陣痛。更為致命的是,國內優秀的商業運營公司正在增加,和他們相比,萬達集團依靠萬達廣場建立的護城河正在消失,公司在核心城市已經很難再拿到那麼便宜的地了。

驀然回首,還是地產開發的錢“更好賺”。王健林也不得不正視這一事實,開始低調回頭,重新要求提升地產開發的貢獻,開始重新發揮它最核心的拿地能力。

其實這兩年,萬達也在土地市場發力拿下不少項目,例如杭州富陽萬達廣場項目、延安萬達城、蘭州萬達城等文旅項目等。

今年以來,又繼續在天津、四川眉山、浙江台州、廣東河源等地新增萬達廣場項目。

梳理萬達自2019年以來獲取的地塊發現,住宅佔比顯著提高:延安萬達城7宗地塊,4宗是住宅,佔總建築面積比達到80%。近半年內拿下河源項目,也多是以住宅為主。比如,河源項目住宅用地總建築面積佔比達到約84.5%。

今年以來,萬達迴歸住宅開發市場的跡象越發明顯。早前4月23日,萬達還罕見拿下江蘇鹽城純宅地。

重提規模

萬達核心拿地優勢還存在嗎?

除開始拿地外,萬達也將今年的銷售目標設定為1000億元。儘管受制於疫情影響,這一目標完成的難度加大,但截至目前,萬達並未因疫情影響改變千億目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萬達最核心的就是拿地能力,萬達拿的地,尤其便宜。

萬達曾在一份招股書中寫道,“萬達…的新項目中,上海某區項目樓面地價不到1000元,當地一般地價至少要3000元。我們在北京長安街西邊拿的地,樓面是2400元,而一街之隔的另一塊地樓面地價是6000元。青島項目我們的樓面地價是2100元,和我們相隔的項目則是8000元。”

通過萬達廣場的號召力吸引人流,抬高所在區域的土地價值;通過引入購物中心和豪華酒店,改變城市/新城形象,還能創造持續稅源和增加就業——這一直是萬達模式的核心——一方面通過低價地降低開發成本、吃到土地紅利;另一方面藉助“配建”的住宅部分快速回籠資金,維持正常現金流,繼續滾動。

在這個模式中,萬達拿到便宜的土地,地方政府獲得形象和整個版塊的土地價值提升,這是一個雙贏的交易。

在萬達風頭最盛的那些年,王健林曾透露,每年到萬達總部邀請其投資的城市有上百個,萬達只能從中挑選30%來做。財新曾在報道中評價:“這種強勢的‘選擇權’,使得萬達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談判中總能處於‘類似於甲方’的優勢地位。”

在前幾年,萬達商業都會帶動銷售型產品,無論是商鋪還是周邊的居住產品,都有人買。無論是萬達商鋪,還是萬達項目中的住宅產品都是搶手貨。

但最近幾年,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萬達廣場正在失去其號召力,被大悅城、萬象城、龍湖天街搶佔風頭。而在二線城市,新城控股、寶龍、蘇寧、保利、正榮等企業也在分食市場。

那麼,想要再次突破規模的萬達,在如今競爭越發激烈的土地市場,原有的拿地優勢還存在嗎?

充滿挑戰!

一位接近萬達人士認為,萬達這幾年在商業、電影、體育、文旅、大健康等產業上建立自身護城河,非其它房企能及。萬達現有投資邏輯與過去有一定區別,目前更傾向於多產業的一攬子投資,而不是單一項目。

“政府需要什麼,就配什麼”,可以看作萬達轉型以來的成果,畢竟現在的大型項目投資都離不開商業、文化、體育等產業加持。

比如在商業廣場方面,萬達在全國範圍內深耕多年,依舊享有優勢。特別是在下沉市場,發展空間還具有一定想象力。

商業發展由一二線發達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普及的趨勢顯著。據2019年9月萬達發佈的《萬達商業白皮書》披露,彼時萬達廣場已開業項目數量中,一線城市23座,二線城市92座,三線城市97座,四線城市82座——三四線項目數量佔到了61%。

而三四線城市商業發展水平又相對落後,商業模式仍以傳統住宅底商及商業街為主,大型商業廣場較為缺乏,市場潛力巨大。

“投資三四線城市也是沒有問題的,但它的去化十分有限,整個城市的面積都不大,市場很容易飽和”,一位商業地產資深人士表示,“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也在做商業地產,競爭多了,萬達的優勢就被拉低了。”

在傳統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和“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 ,萬達重提規模並非易事。今年的地產行業環境相比前幾年,快速增長壓力更大,行業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房企,都降低了今年的預期增速。已經掉隊的萬達地產,能否順利達成目標,充滿挑戰。

地金網是地金科技攜手《中國房地產金融》面向B端客戶(房企、金融機構及大宗資產交易方)全力打造的以媒體為入口的房地產一站式投融服務平臺,以土地拓展、地產融資、大宗資產交易為核心,以專業服務為房企、金融機構、大宗資產交易方提供專業規範的投融資顧問服務,助力市場參與方提高投融資效率。

信託+資管+託底

地金科技已在杭州成功組建融資新平臺和融資新模式,專為中小房企和地方龍頭房企、住宅項目提供資金。前融、已有土地證、符合432標準均可對接,需抵押,明股實債,可不用擔保,由浙X資管進行擔保和託底,同時資金使用不受監管。以長三角區域的住宅項目為主,其它區域各省會城市和經濟前三強地級城市項目。

6000+資方資源→幫項目方解決以下資金痛點

√融資難 √ 出貨慢 √ 資金成本高

3000+簽約交易師→幫資金方解決以下項目痛點

√ 優質項目少 √ 中間渠道多√ 溝通成本高

50000+活躍會員→幫從業者解決專業服務問題

√ 成交難√ 資方少 √ 不專業

地產金融之重回地產、重提規模的萬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