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铁线篆不是按照笔顺写的?

起名字好难99


虽然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文字更加符号化,但是此时,笔顺并未完全确定。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字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隶书走上历史舞台不久,其笔画经过自然演变,形成了楷书。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所以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铁线篆属于小篆的一种,因为此时笔顺还未确定下来,所以铁线篆的书写,主要还是靠铁线篆的字形结构决定的。若此时,用楷书的笔顺强加到铁线篆上,那岂不是“乱了辈分”了吗。

铁线篆字形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匀称均衡。决定每一个笔画位置的,不是笔画本身,而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隙间距,决定了笔画的位置,前一笔,往往是后一笔的参照。

每个字结构不同,但笔画之间的空隙均匀,是铁线篆比例是否得当的统一标准。

有书友觉得我说的太抽象了,我大致总结出一些规律:

写篆书的时候要先判断这个字的主笔,先写主笔,其次在写次要笔画,主笔就相当于一个字的骨架,骨架立在那里,再参照、对称。

如果某个字很复杂,由多个部分构成,可同理,先找主部分的主笔。

主笔大致为:中心、外框

中心,即有中心竖线的铁线篆字,先定位中心,再写其他的笔画。(如上图:水)

外框,即半包围或全包围的篆字,一般先写外框的笔画,再写内框的的东西。(如下图:宙)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字,并无规定,做好匀称均衡即可。

至于写铁线篆的其余要点,例如用具、字帖,止山铁线篆主页中也有,欢迎来看看。


止山铁线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书法和写字是有区别的,书法除了本身的实用性以外,更侧重于艺术性。而写字更侧重于实用性。

其次,篆书的特征是由直线和弧线两种线条组成的,也就是说非直即弧,如果按照笔顺去写的话,根本写不出篆书。比如下图“员”字下面的那个贝,我的习惯是先写三横,再写两竖,顺势而为。当然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不同,所以写法也不同。


笔墨丹青zsw


所谓铁线篆是小篆的一种。其主要特点:一是,结体修长,上短下长,两边对称;二是线条等粗细,裹锋入纸,顿笔逆收;三是线条与线条的距离基本相等。根据以上特点,小篆的书写以顺手为主。如左右对称的字宜先写中间一竖再写左右两边的弧线。所以不必按汉字的笔顺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