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写毛笔字,对吗?怎么样?

丘建友


看了这两幅书法习作,我想诚恳地告诫各位书友——不要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浪费在学习当代人的书法“习气”上!

此书法作者,写草书,看得出有一定的功底,肯定花了不少时间。唯一遗憾的是走得路子不正,学到的多是当代人的“习气”,若是有“明师”指点,肯定会有另外一番景象。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不当之处——

1、学的当代人的字,境界不高。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为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 古代书法是正宗源头,当代人的书法只是细支末流,取法当代人,就很难汲取到正宗书法源头的艺术养分。

2、笔画有些油滑,行笔不够艰涩。这个字比较绕,走笔的方向基本上没有变化,线条有点像“泥鳅”,比较滑,在纸上留不住,终归来说,是作者不懂草书行笔“艰涩”才有力度的道理。

3、笔法较为单一,中锋用笔过多,从头到尾,都是一个笔调,线条瘦硬,缺乏毛笔字的风韵,看起来有些乏味。


总结来说,该作者的书法基础不错,悟性也好,笔头也有一些功力,问题主要还是在“取法”,从现有的基础上看,建议作者忘记以前学的字,重新临写王羲之小草《十七帖》一类,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麓风轩


也请高手帮我指点一下











冰粼


看你的两幅草书作品,感觉在学草中下了不小的功夫。好多草写的字也没有大的毛病。要说提升的方向,一是大草和小草的归位。如偏向小草,在十七帖上多下功夫,吸取晋小草的温细儒雅。如偏向大草,在唐张旭、怀素作品中多汲取营养。二是作品创作理念。作草应该在结体和字势上突出草法的特点,在章法中应体现轻重、枯润、疏密。这样写出草书来才有味道。


桃源觅踪


不错,没有五年不间断的练习达不到这种效果,临摹的帖应该是怀素的(自叙帖),出帖时间太短,自己创作还是不太成熟,也有一些问题。

整体看虽然有了草书势态,但是笔法单一,同是中锋用笔,你的笔法没有怀素转折之处毫无拖沓矫揉,前后呼应,笔断意连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哪种电光火石的速度和转笔意境。

草书讲究的是藕断丝连,在你的书法中没有体现出了,即使是有也是僵硬的,不太自然。对草字的结构把握不好,一些字结构比例不协调。

综合以上,建议两点。

一是在多看看怀素的(自叙帖),自己在模仿他的用笔,不临都可以,一定要多看,一边看一边自己模仿写。

二是去临摹一下张旭的(古诗四帖),学习笔法的变化多端和墨法的用法,整体布局等。

书法是时间堆积出来的,你只要努力练习,一定会有收获的。





墨道修者


不成熟的看法,学书人临习的是怀素的《自叙帖》,笔法多用篆书用笔方法,少提按,线条均匀,圆润,飘逸,流暢。转折过多用圆转而过。总体看还是有一定基础,但黑法上缺少枯,湿,浓,谈的变化,章法上还得认真去研习原帖瓜佈局安排变化。说实话学自叙帖不和适宜,现在书界的人都是要线条厚重,丰富,方圆兼备,对此类作品的评价是线条单一,过于圆滑,飘浮,不厚重,不丰富,实际上书法的美飘逸,流畅本身就是一种美,又特别草书,但时下就是这么一个现实。我是经历过的人。也深有感触体会。








逸仙居士3


写的挺认真的,


静观客


不错的草书!

下面是我写的请书友们指导!




御风书法0216


看了你这两幅字,在草法上没有多大问题。但是,这不代表没有问题,而且还比较典型,我讲三点:

一、如果我没看错,这两幅字都是临摹之作,书者能很好的把握了草书的书写规范,自己强加的想法有少许几处,也不为过。

二、缺点在于书写缺少笔法、墨色的变化,更像硬笔书写,平铺直叙,无华彩而言,就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缺少古意,这也是草书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

三、同样在章法上也是如此,草书讲究错落有致、有梗有畅、疏密穿插等等,有气韵、有节奏、有呼吸,写出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的直白,要让别人无法猜到你下一笔画的表达方式,才有想看完整个作品的冲动。

当然,基本功扎实了,这些在短期内可以避免的,这也是我个人在学习之余的一点经验,与你分享。


传承书道袁建华


功底不错,但是,你要转行学一下哲学,这样你的字就有质的飞跃!


张京刚


写毛笔字能让人静下心,磨掉棱角。写的不错,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