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最近工作室互动群里,有位家长提出了一个疑问:自己家孩子看书并不少,为啥这段时间辅导作业时发现,他连个看图写话都那么费劲呢?孩子无辜的说:"我就是不知道该写啥啊?"

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告诉家长,作文写不好,是因为孩子书读的少。我们的古人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那为什么自己家娃看了那么多书,下笔写作,文辞却仿佛卡在了笔尖?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事实上,"读的多就一定写得好"是个误会。从阅读到写作,并不是一个往水壶里加水,再倒出水,而是加水倒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读书的时候,需要爸爸妈妈用正确的方法带领孩子,帮他们汲取书中的"精髓",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爸妈妈如何帮助孩子,用读书的方式,提升写作能力。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亲子共读善用CROWD原则,提升孩子写作能力

该如何陪孩子读书,才能帮助他们提升写作能力呢?在《美国共同教育大纲》中,教育专家建议家长,想要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读书就要"精读"。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汲取知识,锻炼思辨能力。

为此,教育专家们还专门为家长们提供了"CROWD原则"作为帮助孩子阅读的指导方法。下面我就结合实践和大家聊聊,该如何在亲子共读中运用"CROWD原则"?

C:completion完整内容的提问

让孩子就完整的内容进行概括。对于妹妹那样低龄的孩子,我们可以在给她读完短篇故事时,要求她回顾一下情节。开始可以接连不断的提问题,比如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角有谁,起承转合如何发展?关键性的对话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表达能力和故事思维。对于哥哥这样四五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在问他最近看什么书时,顺便问一句:那本书是讲什么的?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R:recall复盘式提问

在一起读完一本书之后,帮助孩子进行"复盘"。在我家,如果和孩子一起读的书比较偏科普,我们就会尝试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如果是故事,我们就会时常一起回顾关键情节点。比如看完《夏洛的网》后,在准备圣诞节装饰时候,就会问"威尔伯在圣诞节要被做成什么?"孩子们会抢答"熏肉火腿!"。

这样做并非要让孩子记住那些无关紧要的情节点而是为了给他们搭建"文化阶梯",日后的阅读中,如果遇到那些约定俗成的"梗"孩子也比较好理解。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O:open-ended开放型问题

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是不是有思考,是不是有自己的看法,对写作十分重要。

写文章讲究有感而发,看了那么多书,都没有自己的看法,无论学会了多少华丽词语,都不能算是会写文章。孩子年级越是高,开放性问题越要多问。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问,也可以在整本书结束后问。

比如,你觉得这个人物是什么性格?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在我和儿子的阅读中,我们还会经常问这个问题:"如果是你写,你会让情节怎么发展。"如果孩子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回答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先自己回答一个版本的答案,再鼓励孩子和我们探讨。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W:wh-question特殊提问

抓住主题思想的六要素":什么(what),在哪儿(where),什么时候(when),为什么(why)、谁(who)怎么做(how)。

Wh-式的提问即上面所说的"六要素"。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对读的内容,进一步深度思考。但对于帮助写作的阅读而言,仅仅随口问几句,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书本的结构做个梳理,即便是简单的故事,也能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脉络。比如孩子需要写一篇出游的记叙文,就完全可以借用绘本或故事书中的结构,让整个过程更有冲突和张力,而不是平铺直叙的去写景色。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D:distancing question拓展问题

有位粉丝私信问:"都说让孩子读经典,那些发生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经典,究竟和孩子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他们怎么能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呢?"

我的回答是,你可以试试,在亲子共读时,用拓展问题作为经典和现实生活的桥梁,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还跟她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方便她理解和使用。

比如,我第一次给儿子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因为故事发生在那个时代,而且内容太过惨烈。在读完之后儿子陷入了沉思,问了好几个关于那个时代的问题,后来我们聊讲到了"孤儿"和"福利院"的话题,还一起查了相关书籍,关于如何帮助那些没有家人的小朋友。

上学后,儿子写了一篇自己穿越时空去帮助卖火柴小女孩的作文,还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呢!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孩子6岁后,仍需亲子共读

在《阅读力》一书中,作者指出:学习发生在你与孩子的互动中,而不是内容本身。

为小学生的家长做亲子共读推广的时候,很多家长表示疑问:他们都已经会拼音了,一般的书都能看了。还需要像小时候那样,手把手的念绘本给他们听么?答案是肯定的,即便孩子已经到了小学阶段,还是需要父母和他们共同阅读。

首先,共同阅读能让你知道孩子在看什么书。我和儿子保持着每晚半小时的共同阅读习惯,从开始的我选书读给他听,到后来的他选书读给我听。平时我也会推荐一些好书给他。

并不是所有书都值得孩子花时间来读,也并非所有书都对写作有所增益。不止一位爸妈跟我聊起,看似孩子在看书,其实一看都是爽文。保持亲子共读的习惯,能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究竟在读什么。

孩子看了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试试CROWD提问法,轻松带娃刷书

其次,孩子需要一些"超纲"阅读。刚上小学的女儿,读的都是带拼音的故事书。家里有些书她想看,但是看不懂。孩子也需要我们读一些"超纲"读物,用来丰富他的语言系统和知识体系。

因此,爸爸会在早饭前给他们读《三联生活周刊》和手边正在读的人物传记。两个孩子听的津津有味,还常常会问爸爸:"为什么呢?"

最后,"互动"有助于输出。在宝宝学说话的时候,早教专家都会建议爸爸妈妈给孩子读绘本,并且在读的时候多多提问,和宝宝充分互动。让他们逐渐在对话中掌握语言。和小学的孩子讨论读书的内容,也有相似的作用。

读过的书,只有再一次的输出和分享,才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娴熟运用。

凌晨妈妈来叨叨:

我们都知道,孩子作文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有很大关系。但是如果只读不想,那么读书也最终会成为打卡式的完成任务。和孩子一起读书,在共读后合理的提出问题,不断引导孩子思考,建立这个习惯。下笔有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