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大幸, 是遇到了陳平

作為劉邦倚重的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為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張良多以奇謀、陽謀而著稱。

劉邦想安享秦國宮室時,張良勸諫他聽從樊噲的建議;鴻門宴時,張良輾轉應對;劉邦入川時,張良獻計燒絕棧道;酈食其獻計分封六國國君時,張良勸止;韓信請求封假齊王時,張良獻計封真齊王;鴻溝議和後,張良獻計對項羽斬盡殺絕;劉邦要建都洛陽時,張良獻計定都長安,大漢果然長治久安四百年之久。

張良的謀略高屋建瓴、目光長遠、洞徹時勢,然而群雄逐鹿天下,光有這些陽謀和奇謀是不行的,還有許多見不得光的操作,也就是“陰謀”。這些陰謀並不光彩,一般也不見不得檯面,獻策人的名聲也不見得會好。

張良的大幸, 是遇到了陳平

當年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對耗三年,範睢用計收買趙國權貴,廣佈留言,使趙國換上了趙括,才招致大敗。陰謀用好了,往往會收到奇效。

以張良的智慧,不可能設計不出這種陰謀;以張良的超凡入聖,又怎會屑於這種下作的勾當?

然而你要是沒有這種下作的招數,劉邦就短了一截,更何況劉邦本就以面厚心黑著稱,這樣豈不是發揮不了劉邦的長處?

幸好,張良遇見了陳平;幸好,劉邦遇見了陳平。

陳平估計也會設計陽謀、奇謀,但很難說能到張良那種水準,那麼好了,他獨闢蹊徑,走陰謀路線。

陳平分析過劉項二人的長短,認為項羽仁而愛人,但不捨得封賞;劉邦慢而悔人,但不吝封賞,所以獻策揚長避短,用重金實施離間計。劉邦豪橫地甩給他四萬黃金,任他自己處置。項羽果然中計,和諸將離心離德。

陳平繼續把離間計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項羽派使者過來,劉邦先是高規格禮遇來使,交談之後,驚訝道:“原來你是項王派來的,不是亞父的使者。”就換上了很差的接待規格。項羽由此不再信任自己最重要的謀士。後來矛盾繼續發酵,項羽直接趕走了范增。陳平的計策直接剪出了項羽的臂膀。

天下大定以後,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本想直接帶兵征討,陳平問道:“有人上書說韓信謀反,有知道這件事的外人嗎?”

劉邦:“沒有。”

陳平:“韓信本人知道這情況嗎?”

劉邦:“不知道。”

陳平:“陛下的精銳部隊跟楚國比哪個強?”

劉邦:“不能超過它。”

陳平:“陛下的將領中用兵有能超過韓信的嗎?”

劉邦:“沒有誰趕得上他。”

陳平:“如今陛下的軍隊不如楚國精銳,將領的才幹又趕不上韓信,卻要發兵攻打他,這是促使他同我們作戰,我私下裡為陛下的安危而擔憂。”

劉邦:“那該怎麼辦呢?”

陳平說:“古時天子巡察各地,會見諸侯。南方有個雲夢澤,陛下只是假裝出遊雲夢,在陳縣會見諸侯。陳縣在楚國的西部邊界,韓信聽到天子懷著善意出遊,看那情勢定然無事,因而到郊外迎接拜見陛下。拜見時,陛下趁機將他拿下,不過用一個力士就可以了。”

劉邦欣然前行,一代兵仙就此成擒。

後來,劉邦出征陳豨、英布,張良身體太差,不能跟隨,舞臺全都給了陳平。陳平有了出奇計的機會。司馬遷說他“六出奇計”,被益封六次,但計策太過神秘,無從知曉。

張良出身高貴,為人淡泊名利,是不會去用這些陰謀的,一旦用了,他的形象也不會完美了。陳平正是彌補了張良的這一缺陷,才使得劉邦能平定天下,從而間接保證了張良奇計陽謀的成果。

當初陳平曾經說過:“我經常使用詭秘的計謀,這是道家所禁忌的。我的後代如果被廢黜,也就止住了,終歸不能再興起,因為我暗中積下了很多禍因。”

張良的大幸, 是遇到了陳平

《一代宗師》裡,有一篇“面子”和“裡子”的道理。雖然對他倆來說,張良絕不僅僅是“面子”那麼簡單,陳平也到不了“裡子”的程度,但是也有一定程度的體現。假設沒有陳平這個“裡子”兜著,張良這個“面子”的光彩起碼會減卻幾分。

張良應該慶幸遇到了陳平,光彩的活自己都幹了,不光彩的都讓陳平攬過去了。如此這樣,自己的計策方能確保無虞,形象方能光芒萬丈。

張良的大幸, 是遇到了陳平

不過陳平願意替張良幹陰詭的事,卻沒把顏值但當讓給張良。他的顏值一直被當時人所稱道,說他是“美丈夫”,“面如冠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