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藝術”瑣談(下)

根雕“藝術”瑣談(下)

名稱:蛟龍出海

材質:太行崖柏陳化料

根雕“藝術”瑣談(下)

近十幾年來,我所居住的那一區域,人們對根雕、對有點特色的木頭,突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當然,其他地區也同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熱情(探其根源,超出了本文的範圍,這裡也不談),那些動手能力強的人,利用現代工具,如臺式雕刻機,電鑽,水槍等等,很快就能掌握其製作技巧,一時間,“雕刻師”們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了出來,雕刻工具也是品類繁多,銷量自然是極好的,各種型號的砂紙銷量則更好。那些動手能力弱的人則各有各的辦法,總會擁有到一件半件,再沒轍的人就只好到商販那裡去買了。

在這些眾多的作品中,一般的是珠子,製作起來容易的很;複雜一些的,比如雕個手把件就複雜的多,常見的題材有隨形的,葫蘆形的,錢袋形的不等,最有創意的是一種雕個腳丫子,上面再趴一隻蜘蛛,取知足常樂的寓意,儘管不是出至一人之手,但總體風格趨於一致而各具神采,這恰恰與前一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的書法視頻,在寫橫批“知足常樂”時,故意將足字空下,然後讓大胖小子肥嘟嘟的小腳丫子或美女的纖纖秀足蓋個紅戳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與傳統繪畫中畫個桃子就是拜壽的意思;畫只貓撲蝴蝶就是耄耋的意思同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珠子呀,手把件呀是需要盤的,盤的目的是讓它生髮出包漿來,有了包漿就會更光亮、更好看。盤這些小物件是有很多講究的,手容易出汗的不行,半出汗的手也不行,需要不出汗的手才行,像我這出汗的手是玩不了的。盤的時候可以把心愛之物放在棉料小袋子裡反覆揉搓,也可以不放在小袋子裡,戴上白手套去揉搓,至於是用左手盤呢?還是用右手盤呢?倒是沒聽說有什麼特殊的要求。

接觸這些事情多了,就會漸漸地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凡是在大街上遇到戴白手套的,那一定是在盤著什麼呢,這條經驗很準,但也有不準的時候。比如我有一次出門,在路上遇見一輛開半掛的司機師傅,見他戴著一副白手套,我說:快看,他在盤方向盤呢。結果惹得同行者一陣爆笑...

再說說另外兩種木材吧。一是六道木,也稱降龍木,據說是受電視劇《穆桂英掛帥》的影響,加之其木有辟邪之功效,自然成為了人們喜愛的理由,將其製成珠串戴在手腕上,又美觀、又吉祥,何樂而不為呢?後因其木質色淺,不好盤玩,怎麼看怎麼不像個名貴木材,慢慢地這股風就弱化了。二是小葉貞子,俗稱對節木,因其橫幹出枝,個別枝幹能接近九十度,有刺,每個刺下都有小凸起,便於把握而不易脫手,歷來就有用它來做柺杖的,現在也被徹底地挖掘了出來,常常見到不是老叟,就是青壯手持一杆款款而來,頗有些倫敦紳士的範兒..,

最後回頭再說說崖柏,說起崖柏,我多少有點發言權,這是因為我曾久居在太行崖柏產地,在崖柏熾熱炒作的時候就身處其中。

崖柏起源於恐龍時代,它的木材化石發現於侏羅紀,距今兩億年左右,是迄今存活的植物活化石之一,它生命的延續主要是靠復齒鼯鼠,俗稱寒號鳥的糞便來傳播,寒號鳥以柏葉和仔為食物,其糞便就是名貴的藥材五靈脂。

在以前,接觸到崖柏的人很少,只是山裡的採藥人懸索攀巖採集五靈脂而不會去採伐崖柏。到崖柏炒作火爆之時,採伐的村民就越來越多了,在整個崖柏產地,尤其是偏遠的小山村裡更甚,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會從事這一行業,從院裡到屋內至房頂,到處堆積著崖柏而待價而沽,在採伐隊伍裡,時常發生從崖上跌落死亡的事件,而在各旅遊景點,各古玩市場,崖柏買賣仍然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崖柏的陳化料是崖柏已經死亡了幾百年甚至更遠時間的存留,現在有人稱之為“舍利”。採伐陳化料,導致的結果是多少都會對山體產生破壞。又因後來陳化料越來越少,便開始採伐活料,稱為紅白料,採伐活料,不只是對山體有所破壞,還直接影響到鼯鼠的基本生存條件。更有甚者,盜採側柏,古柏來冒充崖柏以牟利。

至於目前崖柏根雕作品的風格則趨於寫實化,極盡雕鏤之能事,內容以佛像,人物,花鳥,富貴吉祥為多,有些作品觀之確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態。這些精湛的造型手段,是與眾多專業雕刻師介入這一行業不無關係,但其藝術含量究竟如何,且不得而知,這裡就不妄加評論了。而那些造型簡單小型的崖柏,則通通被車了珠子,剩下的木屑粉末也不能浪費,製成崖柏香,不似沉香而勝似沉香,真可謂是物盡其用了...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試看崖柏將來之運命吧。

話外音:你也買過不少崖柏吧?誒呦喂...我就是偶爾遇到了便宜的,才買那麼一點點,大都還是小的呢...嘿嘿...

2019.10.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