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一支隊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紀實

“邊疆扶貧成績單”裡的濃濃魚水情——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一支隊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紀實

初春的天山北麓生機盎然。近日,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一支隊籌資修建的扶貧項目——哈薩克民族特色牧家樂和生態採摘園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104團畜牧連順利開業。

“栽下去時沒想它能成活,現在它長得比內地的草莓還大!”4月18日下午,在畜牧連的草莓種植大棚裡,連長阿布都大手一揮,興沖沖地介紹起溫室草莓。

阿布都的喜悅讓人感同身受。兩年前,畜牧連還是一個剛剛從遊牧變成定居、缺乏農業技術、銷售信息閉塞的貧困村,無論是農村產業還是環境整治等問題都亟待解決。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一支隊政委張學奇剛剛上任,這個貧困村的資料就擺到了案頭。

“畜牧連在哪兒?”第一次實地走訪,張學奇就遭遇尷尬。畜牧連離部隊只有三公里,但開車到跟前時轉了幾圈都找不到進村的路,直到碰到路人打聽後才找到目的地。在村子裡轉了一大圈,又走訪了幾戶貧困戶後,張學奇發現這個村的周邊地勢平坦,牧草豐富,適合畜牧,也適合大棚種植。

說幹就幹,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一支隊(以下簡稱執勤第一支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畜牧連扶貧幫困,用行動和真情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溫暖,在雪域邊疆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情深的生動旋律。

>>結對認親,找準親戚窮病根

“戶主姓名:賽力克,性別:男,42歲……”張學奇打開結對認親信息採集系統,貧困人口的家庭狀況、脫貧措施一目瞭然。據張學奇介紹,賽力克2015年從馬背摔下,腰、腿粉碎性骨折,妻子阿力瑪西只能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丈夫和兩個女兒,勉強支撐整個家。執勤第一支隊在2016年動態識別貧困戶時,第一時間將他的情況納入結對認親信息採集系統建檔立卡,為賽力克一家解決了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

“扶貧進入新階段,必須要做到絕對精準,精銳力量要對準最貧困的村,最困難的戶,最難辦的事。”支隊黨委對扶貧工作形勢清醒把握。

為此,支隊黨委組織機關全體幹部先後四批16次走進104團畜牧連,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與135戶少數民族群眾結對子、認親戚,同坐農家炕、同吃一鍋飯、同乾田地活、同照全家福,切實地摸清了“親戚”的貧困底數。

在摸清貧困基礎,點對點實施幫扶的基礎上,支隊黨委與駐地扶貧辦積極溝通,精準實施了“五送五共”活動 ,送理論、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醫療,共學創新理論、共過組織生活、共謀攻堅舉措、共保安全穩定、共建宜居環境,推動扶貧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點穴祛病,扶上致富快車道

“在執勤第一支隊的幫助下,我找到了致富的好門路。我現在有自己的刺繡展廳,專門銷售哈薩克族手工製品,去年‘雙十一’和‘雙十二’兩天,我的網店賣出176件商品,我這個廠家直接發貨,掙到的都是純利潤!”近日,畜牧連女民兵烏木提汗·克爾曼手中壓制著羊毛氈鞋墊,一邊高興地說。

“像烏木提汗·克爾曼一樣,我們這很多年輕人甚至辭去城裡的工作,回到家鄉搞牧家樂、種植園、刺繡廠,富民工程搞得有聲有色。”畜牧連書記李雪源介紹。扶貧幫困以來,執勤第一支隊幫助連隊先後舉辦手工藝品製作、奶牛養殖、牧家樂餐飲、溫室種植技術、電工等技能培訓,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務工的青年返鄉,而今他們大多已成為致富帶頭人。

支隊黨委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遊則遊,適合什麼就搞什麼,什麼項目有前景就引進什麼的原則。從2016年起,依託畜牧連靠近南山、白楊溝風景區的地理優勢,該支隊為連隊8戶居民購置牧家樂配套設施,修建智能溫室和大棚,資助職工種植草莓、食用菌和反季節蔬菜。

如今,104團畜牧連已逐步發展成為距離烏魯木齊最近的生態採摘基地和旅遊小鎮。並被國家民委授予“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榮譽稱號。

>>捐資助學,切斷貧窮遺傳線

畜牧連的學生克里木今年讀初二,這幾天他正和其他準備聯考的學生一樣努力複習。

2016年,克里木的父親因患結腸癌花掉了家裡全部積蓄,還欠下3萬元外債,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家境雖困難,但克里木懂事,學習刻苦。執勤第一支隊的官兵在得知克里木一家的情況後,主動發起捐款,為克里木的父親還上外債,並在每個週末選派大學生士兵為克里木輔導功課。

“感謝武警叔叔,要不然我可能會面臨失學。”說話間,克里木信心十足地表示:“我會努力學習,爭取在中考取得好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以後再考一個好大學,將來回報社會!”

“武警官兵先後資助貧困學生16人,投入30萬元援建西山農場子校圖書室、電教室,購置電教室電腦、LED彩色顯示大屏近百臺,所屬執勤某大隊還與西山農場學校結對助學……”談到駐軍官兵參與扶貧工作,兵團第十二師領導如數家珍。

2016年以來,該支隊為104團西山農場子校和畜牧連捐贈圖書4000餘冊,利用兒童節、建黨節、國慶節契機為學生們義務上課10餘次,義務播放愛國主義電影20餘場次,定期組織衛生隊軍醫深入學校,為年齡小、體質弱的學生送醫送藥,宣講衛生知識,還先後為畜牧連修建運動健身廣場、安裝文化電子屏、購置衛生室醫療器械。

如今,畜牧連群眾經歷了從遊牧轉定居、從馬背到轎車、從風餐露宿到樓臺別墅的今昔鉅變。遊覽觀光的人群在兩公里外就能看到這個屋舍儼然的村莊,沒有人再會迷路。執勤第一支隊的一系列精準扶貧措施效果顯著,在2019年,連隊生產總值完成1120萬元,農牧工家庭人均收入15341元。(竇高平)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