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一名宫女,为康熙生下三子,晚年却被雍正赶出宫外

说起康熙皇帝的宠妃,大家都会想到四妃,即惠、宜、德、荣四妃,在这四位妃子中,宜妃与德妃乃宫女出身,也深得康熙宠爱,不过,德妃心性和善,一直淡泊名利,相比较而言,宜妃就要强势得多了,《永宪录》中称宜妃受康熙“眷顾最深”,可见宜妃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

她只是一名宫女,为康熙生下三子,晚年却被雍正赶出宫外

宜妃的出身

关于宜妃的家世,我们在研究清朝史料后,可知其父亲名为三观保,是一名佐领。不过,三观保并不是普通的佐领,他掌管着盛京内务府的关防大印,虽然只是一个从四品的武官,却能与一品大员一同行走和入坐,康熙三次东巡甚至住在了三观保的家中,这在清朝是极为罕见的。

据《盛京典制备考》可知,宜妃一家属于京城包衣,也就是皇室奴才,也就是说,宜妃是宫女出身。

她只是一名宫女,为康熙生下三子,晚年却被雍正赶出宫外

宜妃入宫

康熙十六年,宜妃郭络罗氏以宫女身份进入大清后宫,令人震惊的是,初入宫廷的她竟然直接在当年被册封为宜嫔,位列七嫔,宜妃之宠,可见一斑。只过了两年,宜妃便在翊坤宫生下了一名小阿哥,即皇五子胤祺。

虽然宜妃甚是得宠,但却没有亲自抚养生子的资格,胤祺生下来后便被康熙交给了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抚养,仁宪皇太后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蒙古女人,对汉文化一直比较排斥,便不让胤祺阅读汉文书籍,以致胤祺竟不认识汉字。不过,在性格方面,胤祺却受到祖母(仁宪皇太后)的熏陶,养成为人和善的秉性,后来也没有参与夺嫡之争,无疑是受到了仁宪皇太后的影响。

她只是一名宫女,为康熙生下三子,晚年却被雍正赶出宫外

盛宠清宫

就在生下皇五子胤祺之后不久,郭络罗氏便获得了妃位的册封,即宜妃,在四妃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惠妃。此后,宜妃受宠更荣,又生下了皇九子胤禟与皇十一子胤禌。除了给康熙不断生子之外,宜妃还抚养了两位公主,一位是庶妃郭络罗氏(宜妃的亲妹妹)所生的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另一位是庶妃章佳氏(敬敏皇贵妃)所生的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

康熙晚年,宜妃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大而失宠,相反却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甚至就连佟贵妃(悫惠皇贵妃)都要让她三分。有一次,康熙过生日,为了重修德胜门外永丰屯的弥勒院,宜妃竟出了几千两银子和三顷七十亩香火地,可见,宜妃不但深受皇宠,在财力方面也有很强实力。

她只是一名宫女,为康熙生下三子,晚年却被雍正赶出宫外

晚年凄凉

康熙去世之后,大清迎来了新的帝王,即雍正皇帝。雍正在做皇子时一直与宜妃之子九阿哥胤禟不和,两人可谓是水火不容,而且,在康熙的丧礼上,宜妃竟有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当时宜妃正在抱病,她便乘坐软榻参加了康熙的丧礼,竟走在了德妃(雍正生母)的前面,当见到雍正新君时,也面露傲慢之色,这令雍正十分不满。这就为宜妃母子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

果不其然,雍正按照康熙遗诏将年老且生有皇子的宜妃送到了恒亲王胤祺府上赡养,按照规矩,宜妃逢年过节,应该入宫向皇帝和皇后请安,但宜妃在出宫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宫中,这更是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再加上宜妃之子九阿哥胤禟仍然不安分守己,最终被雍正圈禁致死,削除宗籍,改名为塞斯黑。宜妃所生的长子胤祺也在雍正十年病逝。然而,宜妃也没有再回到宫中居住,而是留在了恒亲王府,于第二年(雍正十一年)病逝于王府,宜妃与雍正之间的矛盾,可见一斑。

宜妃去世后,雍正并没有将其下葬,或许有不让她入土为安的想法,一直到乾隆二年,宜妃才被葬入康熙景陵妃园寝。

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永宪录》《清史稿》《盛京典制备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