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達成協議,為什麼石油價格只會小幅反彈?

歐佩克+4月13日達成減產協議,首階段將於五、六月份每日減產970萬桶,這是歐佩克+成立以來達成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特朗普在推特上說,這將挽救美國能源產業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

是的,這確實會在一段時間內挽救美國的頁岩油產業,至少不會在美國總統今年大選期間給特朗普添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減產協議只是歐佩克+各國之間石油戰爭的停火協議,並非是和平協定。

高盛認為,油價還會跌。因為,墨西哥對此協議持反對態度;另外1000萬桶的減產,對於市場來講仍然是不夠的,減產趕不上需求下滑的速度。

筆者認為,這次歐佩克+的協議只是把箭頭拔出了,箭桿依然留在了裡面。石油下跌的根本原因並沒有通過此次協議得到解決,所以油價只會短期回升,並且回升程度有限。

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著名學者張宇燕教授在給《石油的邏輯:國際油價波動機制與中國能源安全》一書的序言中說:“石油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一種我稱之為‘政治商品’的特殊商品。”

是的,這次油價下跌就證明了這一點。

此次油價的下跌,除了市場需求急劇下降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政治原因。

政治原因是什麼?就是俄羅斯和沙特為主的傳統石油輸出國對以頁岩油為主要輸出的美國發動的一場能源戰爭。

美國本來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因此,二次大戰以來,美國在國際政治上才永遠站在沙特這一邊,是沙特的實際保護者和中東地緣政治的塑造者。但是,頁岩油的開採,使美國從石油最大進口國變成了石油輸出國。這樣,中東地區對美國來講,國際政治的重要性就日漸減少。這幾年,美國國內一直有從中東撤出、不再主導中東地緣政治的呼聲。特朗普雖然親沙特,但是特朗普也是美國孤立主義的代表。所以,特朗普在中東恐嚇多,實際動作少。從長期來看,美國撤出中東似乎有可能成為美國國內政治的主流聲音。

沙特看出了這一點,因此,要想迫使美國留在中東,繼續保護沙特的利益,就必須打垮美國的頁岩油公司。

至於俄羅斯,和沙特暗通款曲,打壓美國的頁岩油,順便削弱美國在國際政治的能量,又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美國不會坐視頁岩油公司被打垮,尤其今年是總統大選年,頁岩油公司是特朗普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和支持者。所以特朗普發出威脅,要對俄羅斯和沙特的商品增稅。再加上這段時間的油價下跌對俄羅斯和沙特都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暫時停戰,也符合俄羅斯和沙特的需要。但是,從長久來說,打垮美國的頁岩油或使其不能構成威脅,是沙特的最終目標。

所以,油價回升只是暫時的。

歐佩克+達成協議,為什麼石油價格只會小幅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