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的中國市場戰略——可知“中國養活大眾”此言不虛

南北兩個大眾累計累計產量突破4400萬輛

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有兩家與大眾有關的合資公司的名字註定要被銘記——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成立於1984年10月,主營大眾和斯柯達兩個品牌,在2020年2月8日迎來了第2200萬輛汽車的下線。一汽-大眾成立於1991年2月,主營大眾、奧迪和捷達三個品牌,2020年3月30日迎來了第2000萬輛汽車下線。大眾在中國的驕人業績可見一斑。


大眾汽車的中國市場戰略——可知“中國養活大眾”此言不虛

一汽大眾第2000萬輛汽車下線儀式


中國市場銷量佔全球總銷量近40%

2020年2月28日,大眾集團發佈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全年銷售收入達2526億歐元,同比增長7.1%;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達193億歐元,同比增長12.8%;扣除特殊項目支出後營業利潤達169億歐元,同比增長22%。

近年來大眾集團提高了利潤率更高的SUV車型的銷量,其銷量佔比從2018年不到25%,增長到2019年的40%。除此之外,大眾集團和解“柴油排放門”的罰款金額也由此前的32億歐元降到了23億歐元

銷量方面,儘管中國車市連續第二年出現同比下滑,但大眾2019年的在華銷量仍達到423.36萬輛,同比增長0.6%。中國市場佔到了大眾集團全球總銷量的38%,幾乎和整個歐洲市場的銷量相當。

財報數據顯示,大眾集團從中國合資企業獲得的營業利潤為4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40億元)

,僅比上一財年減少了2億歐元,佔比總體利潤的近三成

持續擴大SUV產品佔比

由於SUV產品的利潤率更高,所以將來大眾會繼續重點推出針對於細分市場的SUV,持續擴大SUV產品的比重。上海大眾的途昂、途鎧、途觀、途銳等新老SUV車型齊發力,而一汽-大眾的探歌、探影、探嶽得益於技術上的後發優勢後來居上,成為SUV市場的香餑餑。


大眾汽車的中國市場戰略——可知“中國養活大眾”此言不虛

2018年上市的一汽-大眾中型SUV探嶽

加速推動電動汽車佈局

2020年大眾集團(包括合資公司)計劃在中國市場投資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7億元),其中40%用於電動汽車的研發和佈局。2020年,佛山和上海安亭兩家工廠將生產基於MEB平臺純電動車型。為中國客戶量身定製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奧迪Q2L e-tron 在2019 年11月上市,奧迪 e-tron 的本地生產將在 2020年開始。

計劃到 2020年在中國市場推出30多款新能源車,其中50%在本地生產,並推進建立大功率公共快速充電網絡,電動汽車銷量達到40萬輛。到 2025年推出近40款本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50萬輛。2020年計劃引入新能源汽車生產平臺 MEB 平臺。到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及其合資夥伴將在電動汽車產業化領域投入超100億歐元。


大眾汽車的中國市場戰略——可知“中國養活大眾”此言不虛

小型純電動SUV 奧迪Q2L e-tron

此外,大眾還與江淮汽車設立合資企業,聯合助推西亞特品牌進軍中國市場。2018 年,大眾中國、江淮汽車和西亞特三方設立新研發中心,開發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電動汽車、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同時西亞特入股江淮汽車,並將於 2021 年進入中國市場。

捷達(Jetta)品牌獨立運營

中國汽車業界盛傳一句話:“大眾比中國人更瞭解中國人”。正是因為大眾深刻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和消費心理,才能在中國市場創造了無數的銷量神話。

通過市場調研,大眾發現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汽車的千人保有量仍非常低,而不斷壯大的年輕中產階級成員擁有旺盛的首次購車的需求。2019年2月,大眾推出了子品牌“捷達(JETTA)”,該子品牌面向入門級別市場的年輕首次購車者,由一汽大眾成都工廠生產,車型系列包括一款轎(VA3)車和2款SUV(VS5和VS7),於2019年9月和2020年3月相繼上市。捷達品牌建立獨立的經銷商網絡,以數字展廳和線上銷售等創新的形式開展銷售業務,到 2019年底,經銷商網絡將發展至約200家。根據大眾測算數據,

入門級市場佔中國市場約三分之一,因此捷達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有望為大眾開啟新增長動力,可能會對由中國自主品牌主導的入門級市場產生衝擊。


大眾汽車的中國市場戰略——可知“中國養活大眾”此言不虛

2020年3月上市的中型SUV 捷達VS7


深諳中國國情的大眾在中國汽車行業已經是連續多年無可撼動的霸主。究其原因,

除了先發優勢和過硬的產品質量之外,大眾對於中國市場的特別重視、強大的規劃和執行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大眾集團的“Together Strategy 2025”戰略中,將中國市場單獨列出,與其他六大運營單位並列。在中國汽車市場從增量到存量轉變的當下,大眾集團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產業佈局和全面轉型,可以預見已經“做慣老大”的大眾依舊是其他品牌最強勁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