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建安区:“一研一编一兜”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

近日,河街乡柿张村产业扶贫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一垛垛发酵好的香菇菌棒整齐码放一起,7名贫困群众和16名村民挨个儿给一袋袋菌棒剥去外膜,几位村民则将剥去外膜的菌棒运到大棚摆放在架子上。另外几座大棚里,一垄垄甜瓜、西瓜苗长势喜人。

柿张村扶贫产业基地实行“务工积分”管理,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每周务工不少于2次,每次务工不少于3个小时,每月发放600元以上工资,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可以由他们的亲属替工。“每月600元,一年下来就是7200元,比原来的年底分红2000元多了不少!”贫困户李国全告诉记者,他心里真是高兴。

许昌建安区:“一研一编一兜”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

“今年,我们种了2棚夏香菇、13棚甜瓜和西瓜。这是前两天运来的夏香菇菌棒,得赶紧入棚。今年我们实行贫困群众务工积分管理,务工有收入,积分还可以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解决了部分群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问题,也调动贫困群众了务工的积极性。李桂莲大娘70岁了,还要求参加劳动,我们安排她干一些整理菌袋塑料皮等不太重的活!”柿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卫东高兴地说: “按照我区一研一编一兜工作要求,我村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已全部实现务工就业!”

柿张村产业扶贫基地有15座大棚,2017年9月建成,种植平菇、香菇、蔬菜等。这几年,他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到漯河市舞阳县、南阳市西峡县考察学习,又经过不断摸索和技术创新,掌握了夏香菇种植技术要领,突破了种植短板,他还探索平菇制棒和增产技术,每棚节约成本6000多元、出菇5万斤,实现了产量、效益翻倍。他采用轮茬种植,在种植过平菇的大棚种植芹菜等,提高了大棚效益,平均每棚纯收益2万元。

“去年,我们以香菇种植为主,种植了8棚香菇。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打算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收获了10棚芹菜和蒜苗后,就赶紧种了2棚夏香菇和13棚甜瓜、西瓜”张卫东告诉记者,香菇耐储存,配套建设的冷库和烘干房,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甜瓜品种是绿宝,皮薄瓜甜,产量高,预计亩产8000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