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坎坷成才道,德术兼备铸大医

一路坎坷成才道,德术兼备铸大医

——记一位自学成才的名中医

他给人的印象是普通而非凡,眼睛不大,透着睿智,金边眼镜映衬着两鬓的斑白华发,那是岁月的艰辛和对医术执着追求的印迹,年过半百的他,微胖而中等匀称的身材,身上有着一股学者的风度和气场,一身白大褂,最显眼的是胸前熠熠闪光的党徽,诊室里有来自各地市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患者,有谁能想到他是一位在乡镇政府机关工作10年,30岁才开始学习中医而成为百姓心中的名中医呢?

一路坎坷成才道,德术兼备铸大医


一路坎坷成才道,德术兼备铸大医


一、医趣启航 梦想成真

对中医的兴趣,一直要追溯到他的小学时期。偶然几回得病,因在老中医的治疗下,几副中药喝下,病即痊愈,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中医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由于长在农村,教育落后,小学初中没有设置英语课,当上到高中时,英语成了最大的难题,高考时英语第一年成了主课,以致高考失利而名落孙山,虽参加了复读,奈何还是追而无果,后从事化验临时工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区人事局选聘的乡镇干部,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在乡镇政府工作,在次期间他目睹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求医困难、被庸医误治的痛苦与因病致贫的悲凉,幼小时学习医术惠民济世的念头再一次蓬勃。

真正开始学习中医,是在1999年。那一年已30岁的他,背负着下岗后家庭生活的重担,以及“人过三十不学艺”的多方压力和冷语,他毅然的上了一条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交织的人生之路。踏上了自学中医之路,既无家传又无老师指导,这些没有压倒坚强而自信他。

1、首先从中医经典入手,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逐一通读,自觉胸中有些轮廓,但具体运用时还是茫然无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学习计划,并报考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学习,每天坚持学到晚上11点后,除新闻联播外其他电视节目一律不看。两年下来用坏了一书包笔芯,写下读书笔记上百本。勤学和坚持使他不断进步。2、学习中医的重重阻力还是摆在面前,首当其冲的就是考取执业资格证书。在医学考试上,国家要求极其严格,必须是全日制文凭方可报考,考题也越来越难,这将众多中医追求者挡在了门外。2006年,因机缘巧合,命运再一次向他倾斜,幸运的参加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习班,在教授名师的点播下,犹如明灯一样,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个机会终于来了,国家为挽救中医、发展中医,开展了中医的学历教育,有此学历后可以报考助理医师,他于是参加了入学考试,获得通过,经过3年的学习,顺利毕业。毕业一年后,参加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遗憾的是以一分之差没有通过,他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倍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考试中,以最高分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考取执业医师的同时,也参加了全国的执业药师考试,用两年时间取得了全国执业药师资格。他通过不断学习,先后取得了中医学中专、大专、本科毕业文凭,并参加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研究生考试,成为一名在职研究生。至此,这个中医痴迷者,终于一步步登入梦寐以求的中医学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