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的奋斗(一)——"卡约.杜伊利奥"级铁甲舰

前言

意大利人的奋斗(一)——

航行中的"卡约.杜伊利奥"号

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作为普鲁士盟友的意大利人被奥匈帝国在陆地和海洋上双线爆锤。"在利萨海战"之后,意大利人痛定思痛。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他们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海军扩张计划。最初,只是对抗隔海相望的奥匈海军。但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恢复地中海的战略意义。意大利也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其在该地区的贸易航线。这项宏伟计划的开始,便是——"卡约.杜伊利奥"级。

她们是由海军设计师贝内德托·布林设计。最初打算装备阿姆斯特朗的35吨(34长吨;39短吨)前膛炮。在漫长的建造过程中,她们几经修改,以容纳阿姆斯特朗生产的最大火炮,从35吨变更到60吨(59长吨;66短吨)主炮,最终安装了102吨(100长吨)的450mm主炮。

布林原本想建造三艘这样的船,但最后只完工了两艘。这很大的原因是:当时,意大利国内的工业能力不能为战舰配齐所有材料。从建造船体所用的钢铁到船上的动力设备和火炮,都必须进口。这些增加的成本,使得布林不得不进行妥协。

"卡约.杜伊利奥"级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火力最强的主力舰之一。建成时,除了口径巨大、射速缓慢的主炮外,几乎没有任何其它武装。为了帮她们减轻重量,设计师使用了一个在当时十分激进的方案:只在舰体中部的动力舱和弹药舱覆盖厚厚的装甲,船体的其它部分则处于裸奔的状态,在内部设置了数量众多的水密隔舱,以限制炮弹的爆炸威力和进水速度。

意大利人的奋斗(一)——

"卡约.杜伊利奥"级的线图

规格参数

"卡约.杜伊利奥"级的船体总长109.16米(358英尺2英寸),垂线间长为103.5米(339英尺7英寸)。"卡约.杜伊利奥"号的舰宽为19.74米(64英尺9英寸),而"恩里科.丹多洛"号的舰宽稍窄,为19.65米(64英尺6英寸)。她们的吃水深度为8.31-8.36米(27英尺3英寸-27英尺5英寸)。在排水量上,两舰也各不相同。其中,"卡约.杜伊利奥"号的标准排水量为11138吨(10962长吨),满载排水量达12265吨(12071长吨);"恩里科.丹多洛"号稍重一些,分别为11202吨(11025长吨)和12230吨(12037长吨)。

该级是意大利海军中第一级完全不用帆装的铁甲舰;在战舰的前部有一个小的上部建筑,包括司令塔和一个烟囱;它们通过飞桥甲板与中部的军用桅杆和舰尾的上层建筑,包括第二个烟囱相连。船上共有420名官兵,后来增加到515人。两艘船都载有一些较小的船只。但"卡约.杜伊利奥"号在舰尾有一个舱室,用来容纳一艘小型鱼雷艇。

意大利人的奋斗(一)——

"卡约.杜伊利奥"号的照片

动力系统

"卡约.杜伊利奥"级使用两台复合式蒸汽机提供动力,每台蒸汽机驱动一个单叶螺旋桨前进。蒸汽由八座矩形燃煤锅炉供应;锅炉分为两组,一组在前面,一组在后面,每一组都使用一个大烟囱排放废气。

"卡约.杜伊利奥"号的引擎功率为7711马力(5750千瓦),最高航速15.04节。而"恩里科·丹多洛"号的原始引擎功率没有保存下来。但在她1895-1898年的改装中,安装了新的蒸汽机,功率稍显强劲,输出8045马力(5999千瓦),航速提高到15.6节。该级可以以10节(19公里/小时;12英里/小时)的巡航速度,航行3760海里;当巡航速度提高到13节时,航程下降到2875海里。

意大利人的奋斗(一)——

"卡约.杜伊利奥"级的主炮图

武器装备

"卡约.杜伊利奥"级装备了4门17.7英寸(450mm)20倍径的100吨级主炮,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中,在船中部呈对角线排列。

这种火炮,每门费用16000英镑。火炮只有20.5倍径长度,但重量跟后来的"衣阿华"级的406mm50倍径主炮差不多,达到103888公斤,简称"100吨级"大炮。每门火炮都有35人的炮兵组,其中18人负责处理炮弹。它使用三种,均重2000磅(910千克)重的450mm炮弹;第一种是穿甲弹(AP),长1.12米,内部装药14.5公斤(32磅),能在2000码处(1800米)击穿21英寸厚的钢板;第二种是榴弹(HP),长1.23米内部装药35公斤(78磅);最后一种是榴霰弹,长1.1米,内部装药只有2.3公斤(5磅),但却有920颗110克(4盎司)重的霰弹。发射药每枚重51公斤,初速1490-1670英尺/秒(450-510米/秒),这取决于推进剂的装药量。当以最大初速发射时,需要4-5枚发射药,后坐力为1.75米。在1880年3月5日的射击试验中,"卡约.杜伊利奥"号的一门主炮以最大发射药量射击时,炮管发生破裂。因此在英军的建议下,正式的最大装药量为204公斤,而不是255公斤。

它们的射速为1发/6分钟,实际上可以要花15分钟才能发射一发。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体积很大,所以射速很慢。当以10度30秒的最大仰角,204公斤的最大装药量发射时,射程为5990米。在这个距离时,仍然可以穿透394mm厚的钢板。

按照这一时期主力舰的惯例,船上还携带了3具14英寸(360mm)鱼雷管。使用的鱼雷携带125公斤(276磅)的弹头,射程为600米(2000英尺)。

在她们的整个服役生涯中,船上的武器装备都进行了重大改装。1890年,"卡约.杜伊利奥"号接收了3门4.7英寸(120mm)40倍径副炮;它们以870米/秒(2854英尺/秒)的初速发射16公斤(36磅)重的炮弹。1900年,又安装了2门75mm(3英寸)舰炮和8门57mm(2.2英寸)40倍径诺登菲尔特速射炮。此外,还安装了4门37mm(1.5英寸)20倍径哈乞开斯机关炮。在1895-1898年期间,"恩里科·丹多洛"号进行了彻底地改装。使用4门10英寸(254mm)40倍径速射炮取代了她的17.7英寸主炮。它们使用224.2公斤(494.3磅)的炮弹,炮口初速750米/秒(2460英尺/秒)。她的副炮由5门4.7英寸(120mm)40倍径速射炮组成。另外,还装备了16门57mm(2.2英寸)43倍径诺登菲尔特速射炮,8支37mm(1.5英寸)20倍径哈乞开斯机关炮和4挺机关枪。

意大利人的奋斗(一)——

"卡约.杜伊利奥"级的主炮塔

装甲防护

"卡约.杜伊利奥"级船体最厚的部分覆盖着21.5英寸(550mm)厚的钢板,保护着船体的弹药舱和动力舱。装甲带的钢板由法国施耐德克鲁索钢厂制造,两端与15.75英寸(400mm)厚的横向隔壁相连。中央装甲堡和炮塔都使用了新的镍钢装甲。她们有一层厚1.1-2英寸(28-51mm)的装甲甲板。主炮塔厚17英寸;而"恩里科·丹多洛"号完成改装后,她的新炮塔只有8.8英寸(220mm)厚。船体的首尾都没有装甲防护,但划分了众多的水密隔舱,旨在降低炮弹爆炸威力和进水速度。

船体两端都缺少装甲防护,引发相当大的争议。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前总造舰师爱德华·詹姆斯·里德参观了正在建造的该型战舰后,批评了这一设计特点,认为如果两端受损,灌入的海水将损害战舰的稳定性。但意大利新任海军部长的西蒙那.帕科雷特.德.圣本则在议会会议上回答说:"这样的事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只有在水密舱室的所有舱壁都被摧毁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影响舰体稳定性的事情。

意大利人的奋斗(一)——

改装后的"恩里科.丹多洛"号

各舰简介

"卡约.杜伊利奥"号(Caio Duilio)

1873年4月24日在斯塔比亚海堡皇家造船厂开工建造,1876年5月8日下水,1880年1月6日服役。最终命运未知。

"恩里科.丹多洛"号(Enrico Dandolo)

1873年1月8日在斯佩齐亚兵工厂开工建造,1878年7月10下水,1882年4月11日服役。1920年7月4日报废解体。

意大利人的奋斗(一)——

1882年完工不久的"恩里科.丹多洛"号

服役经历

加入舰队后,两艘船都在现役舰队服役。整个服役生涯中,常常在现役和预备役舰队轮替。在此期间,他们主要从事训练演习。在她们服役后不久,意大利于1882年加入了与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三国同盟。结果,这个国家最有可能的对手变成了法国。因此,意大利舰队经常的演习,就是模拟针对数量上有优势的法国地中海舰队的防御行动。在1893年的演习中,"卡约.杜伊利奥"号模拟意大利舰队的一员,而"恩里科.丹多洛"号模拟敌方舰队。

从1895年开始,"恩里科·丹多洛"号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造,安装了全新的武器装备和新的蒸汽机,以及第二根军用桅杆。由于该项目成本高昂,海军决定不按照"恩里科·丹多洛"号的方案来对"卡约.杜伊利奥"号进行改装。在1900年时,她只进行了有限的改造,主要是安装了大量的副炮和速射炮。1902年,"卡约.杜伊利奥"号退出现役,之后成为一艘练习舰。而"恩里科·丹多洛"号于1905年也跟她一样,成为一艘炮兵训练舰。在1909年时,"卡约.杜伊利奥"号被海军除名,解除武装,并被改装成一个浮动的储油船。她的最终去向不得而知。但"恩里科·丹多洛"号则继续服役数年。1913年,她首次成为利比亚托布鲁克港的警戒舰。在1915年5月时,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她前往布林迪西和后来的威尼斯,在那里她继续担任警戒舰的职责。在1920年1月,她被海军除名,随后报废解体。

注:本文翻译自万维百科英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