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融工具的创新——飞钱,就这样创造了历史

如果你要到西安购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全款支付。假设需要现钱支付,100万元有多重呢?100斤!1万元的一百元纸币,大概有一斤重,100万元大约就是100斤。100斤的重物如今能有多少人背动?100斤就是农村50公斤的一包化肥,我12岁的时候背过,记忆犹新,太沉了,背不动,一公里的路程,连背带滚,带回家的。城里的同志,一桶18.9L的饮用水,19斤左右,感觉如何?

当然,如今的你,不需要背负100斤的百万纸币购买房子,有很多途径解决办法,比如带一张银行卡、或支票、或手机微信支付、或手机支付宝支付。轻轻松松,无须费力。可是,当这些金融工具还没有出现的古代,大宗交易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比如,唐朝时候使用的开元通宝,每贯重六斤四两,每贯一千文铜币。那么若是穿越回唐朝,感受一下如同《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盛世,在长安买套房子,需要多少钱呢?李峤在《代公主让起新宅表》中写到:“且坊为要冲,地当贵里,亩赁二三十贯,居人四五百家。”可知醴泉坊的地价为1亩20贯到30贯,唐代的一斤为16两,一贯就是100两,按照现在一斤10两计算,一贯就是10斤,那么大约需要铜币200斤至300斤购买一亩土地建房。

唐代金融工具的创新——飞钱,就这样创造了历史

长安的里坊

一贯铜币如此之重,在唐代甚至其他朝代,大宗交易时就会有许多的不便。那么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呢?

在唐代,出现飞钱,就是解决办法。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从中可知,商人在京城长安,把钱币交给诸道进奏院、诸军、诸使、或富家(注:进奏院,是指唐代各道—相当于现在的省,在京城长安设置的办事处),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钱币的数量以及到何地取现,然后商人到目的地凭借凭证取钱,这个凭证就是飞钱,也称之为“便换”。

这样,就不需要带上大量的较重的铜币,只需带一张飞钱,就可以实现长安买房的梦想。

一、飞钱产生的背景

1.金属货币太重,不易携带

实物货币逐渐演变为金属货币,并慢慢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最主要的优点就是满足了稀缺性,但是也附带赠送了一个缺点——重,数量较多时,更重,特别不易携带。

上面已经计算,一贯钱的重量大约是现在的10斤,100贯就相当于重1000斤,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商人带着大量的铜币往返各个城市,交易成本是很高的,给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便。

唐代金融工具的创新——飞钱,就这样创造了历史

一贯钱

那么是否可以使用黄金和白银呢?在汉唐时期,金银更为稀缺,供给量较少,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那个时候主要充当装饰物品,没有成为法定的支付货币。

这就急需一种新的金融工具来解决这种困境,飞钱就满足了这种需求。

2.唐代钱荒较为严重

唐高祖对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通用数百年的五铢钱,改用开元通宝。规定以文为单位,一两十钱,确定开元通宝的大小、重量,确定为唐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兑换能力。

唐朝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整个社会经济进入空前繁荣。经济繁荣,就需要大量的货币与之相匹配。而唐朝使用的金属货币制度,其一枚开元通宝的面值和其实际价值是相等的。那就意味着,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商品之和价值N,与之相对应应该有N的开元通宝数量。但是,金属货币时代,铜币的稀缺,无法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出现货币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钱荒现象由此出现。

唐代金融工具的创新——飞钱,就这样创造了历史

开元通宝

唐代中央政府为了应对钱荒,采取各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禁止现钱出境。现钱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流通,不能流通到其他地区,导致商品贸易停滞,经济混乱。中央政府也使用过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兼用,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货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可以带出境外满足经济正常运行,又可以满足货币需求的同时,政府还可以掌控铜钱的新金融工具呼之欲出。

3.商业信用逐步成熟

唐代经济十分繁荣,出现了租赁业务——柜房。各地商人云集长安,经过交易之后获得大量的钱币,在不易携带以及安全的考虑,市场催生出柜房业务。就是当地的一些商家推出为外来商人保管钱物,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类似于后期的钱庄。这里就有信用的存在,彼此互相,业务才能开展,互利互惠。

另外,民间经济中,预付款交易也较为发达,大家遵守公平交易,坚守合同的契约精神。官府与民间也产生商业信用,政府为收购足量的粟米,向百姓提前支付预付款,政府也向百姓赊销粟米,在其中赚取一定的利差,同时还能保持粮价稳定,比如天宝六年太府少卿张道奏:“准四载五月并五载三月敕节文,至贵时贱价出粜,贱时加价收籴。若百姓未办钱物者,任准开元二十年七月敕,量事赊粜,至粟麦熟时征纳”。商业信用在唐代发展以及很成熟。

商业信用的本质就是延期支付或赊销,并不是最为常见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业信用的成熟发展,为飞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飞钱的使用

唐代的道略大于现在的省,都在长安开有办事处,叫做进奏院。进奏院的职责是向中央政府上表奏章、传递公文、以及缴纳赋税。到了唐代中后期,各地前往京城长安贸易的商人把钱币存入进奏院,由进奏院开具凭证,凭证上面记载交钱人的姓名、钱币数额,以及取钱的地点。这个凭证一式两份,一份交于存钱的商人,另一份由进奏院派人送回本道的取钱机构。商人返回本道以后可以凭借这种凭证取钱,办事机构拿出另外一份与之核对,真实有效之后付钱给商人。

这个凭证就是飞钱!不需要在运输大量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

唐代金融工具的创新——飞钱,就这样创造了历史

飞钱

当然,各道在京城长安收取大量的铜币,不需要全部运送回本道的,可以由这些存钱从当该道上交中央政府的税赋。而该道收取的税赋也不需要全部运送至长安,部分给商人取走。

如此,商人和政府都在飞钱中实现双赢!《国史旧闻》中就记载:“商人纳钱京师,可少慢藏之患;地方纳钱中央,可省转搬之劳”。

当然,政府给商人提供如此便利的金融服务,是要收取手续费的。公元812年,唐宪宗就下令有户部、度支和盐铁三司统一飞钱业务,开始每一千贯收取一百文的手续费。

在飞钱的使用过程中,国家信用已经有所体现。

三、飞钱是最早的纸币吗?

大多数人都知道,我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交子,而不是飞钱。那么飞钱为何不是最早的纸币呢?

从上面分析可知,飞钱在当时主要的职能还是兑换功能,相当于现在把一笔钱存入银行,可以在异地办理汇兑。并没有像交子已经具有纸币货币的其他职能。

交子具有兑现功能,飞钱不行。北宋时期,交子是可以按照面值向各家发现商兑换相应的白银或者是铜币,而飞钱只能在相应的道兑换钱币。

交子可以流通,执行交换手段,而飞行不行。北宋时候的交子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百姓可以拿着交子购买任何商品,也可以使用交子上交税赋,它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是第一张被人认可的纸质货币。而飞钱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也不能用于购物。

四、飞钱为何没有成为解救唐代政府的金融工具

上面分析了飞钱的产生,以及使用,可知飞钱的产生对当时的经济贸易有很大的好处,那为何飞钱业务没有能在唐代发展繁荣,用于解救政府的财政危机呢?

1.金融系统不健全,存在政府信用违约

唐代经济空前繁荣,偶然间发展起来飞钱业务,的确是货币金融史中的金融创新。可惜当时没有健全的金融体系,货币相关的各种制度还是由中央政府规定,而各时期的帝王们都要绞尽脑汁解决财政危机问题,货币制度就得服务于财政,未能建立完善金融体系。

另外,各地方政府在缺钱的时候,就开始打飞钱的主意,商人存入进奏院的飞钱会被地方政府延期兑换,甚至有的时候想尽办法不给兑换,这样的结果就是政府信用崩塌,商人不在把钱寄存进奏院中,飞钱业务随之消失。

2.没有制约的皇权,王的信用价值几何

上至夏商周,下至明清,我国都是王权至上,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皇权制度,皇权就没有相应的制约对手,而历朝历代的帝王大都很缺钱,为了供养大量的政府公务员,供养军队,还需国家工程建设,大量的财政支出总是压得中央政府喘不过气,各位帝王就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各种税制以及金融上的改革,终归于垄断,盘剥民间经济,

王的信用在这里价值不高,古代最早的中央政府债务违约是周郝王的“债台高筑”,也就难以发展出以信用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