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没有实现新旧的嬗变,所以它不能以现代艺术身份发挥其作用

戏曲没有实现新旧的嬗变,所以它不能以现代艺术身份发挥其作用

由于戏曲艺术没有实现新旧之间的嬗变,这就使它不能植根于现代社会的土壤之中,以现代艺术的身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古老的戏曲与变化了的时代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一道无形的鸿沟。遗憾的是,在很长时间里我们对此缺乏察觉,仍然将戏曲同其他现代文学艺术样式一样,一视同仁,相信并期望它能够很好地为新的时代服务。事实上戏曲艺术也的确勉为其难地尽了自已最大努力,因此才没有使我们的舞台出现空白。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白,传统戏曲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它不是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产生直接的认识价值,也不具有现代艺术的审美品格,给人以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感享受。

戏曲没有实现新旧的嬗变,所以它不能以现代艺术身份发挥其作用

换句话说,作为古典艺术,它在内容上只具有一种历史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在形式上则给人以古典美的享受。如同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曲、文一样,传统戏曲创造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其审美价值具有永久性。但是,我们必须明了,这一切非但不能成为戏曲毋需实现更新换代的理由,相反,它表明戏曲艺术只有通过新旧蜕:变,才能跻身于现代艺术之林,更为直接和有效地为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服务。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两个巨大冲击波,都没有动摇传统戏曲的根基,这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戏曲不必象其他文学艺术的门类一样,可以不经过蜕变而径直走人社会主义社会。

戏曲没有实现新旧的嬗变,所以它不能以现代艺术身份发挥其作用

其实不然,与其说戏曲不必经过蜕变实现新旧更替,不如说是因为我国社会的小农经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等等,与几千年的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造成了审美心理和习惯的顾强的延续性。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即戏曲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既没有其他艺术形式分担其作用,而戏曲自身又没有通过自我否定的方式实现更新换代的情况下,它只能以原来的面貌、疲惫的身躯,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然而我们则应该认识到,这一切只能说明戏曲的因袭负担太重,它并不能成为这种艺术不必更新换代的理由。

戏曲没有实现新旧的嬗变,所以它不能以现代艺术身份发挥其作用

这一天迟早要到来,这种不正常的局面早晚要结束。随着四化建设的开始和锁国局面的结束,我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而迅速的改变,传统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一场新的裂变就要到来,目前的危机,就是戏曲自身发出的要求实现变革的信号。因为没有实现新旧之间的裂变,这就不但使戏曲无法获得现代艺术的品格,而且还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失去一些原有的审美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缺乏时代感。文艺作品的时代感可以概括为同时代人的艺术存在。强烈的时代感来自于文艺作品作为一种生命整体与时代发生联系,并从生命整体上与时代相和谐。

戏曲没有实现新旧的嬗变,所以它不能以现代艺术身份发挥其作用

经验告诉我们,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与读者(观众) 之间的关系最为直接,它在艺术家与读者(观众)之间建立起一条联系的纽带。在戏曲史上,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代花部戏曲中那些不朽之作,都以强烈的时代气息投动当时人们的心弦。南洪北孔曾被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则曾是时代的绝唱。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难理解,因为人最关心的莫过于人自身,同时代人最关心的当然是同时代人的生活和愿望。因此,同时代人的艺术存在对于同时代的读者(观众)说来是最亲切的。

戏曲没有实现新旧的嬗变,所以它不能以现代艺术身份发挥其作用

任何艺术都属于一定时代,它们为同时代人所创作,也为他们所接受,后人只是在回顾自身历史时,才可以从这里得以进行自我观照。所以,时代感对于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戏曲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于新时代的人们说来,那个时代已经很久远和陌生,而且没有再回来的可能性。虽然他们可以在戏曲中看到许许多多凄风苦雨,也能感受到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举的激励但是,因为这一切都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同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他们的感受总是带有一定的间接性。他们到这里来寻找和体味的,是民族的历史足迹和苦难,他们只是在这种历史的自我观照中获得美感: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