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提醒我不要称呼“服务员”,“在广东,60岁也要叫靓女靓仔

01

前几天朋友小菁来北京办事,我们见了一面。

小菁是广东姑娘,个子小小的,脸蛋也小小的。李同学一看她的照片就说,一看就是典型的南方姑娘。

作为一个南方人,小菁的“典型”之处不仅在于外貌,还有生活习惯的差异。

我们没见面之前,我们聊天,她给我发图片。她跟我吐槽:

吃饭点了一盘饺子,一份疙瘩汤,她用一只手比着盘子拍照说,“一家人的分量”

“好大的路,都叫……街。”(大概在南方,路都是短短的窄窄的,向她跟我描述的在日本看到的一样)

她拍了一所学校的大门说,“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门”。

看后我不禁笑起来,因为这在北方是司空见惯的呀。

小菁是第一次来北京,那几天出行她都是打车,对于北京的“塞车”(我觉得她这个说法比“堵车”文艺),超乎了她的想象。她说在广东,即使从市中心出发,也不会这么堵。

还有心理文化的差异。

我请她在鹿港小镇吃饭,中间想叫服务员加水。叫了句“服务员”,她提醒我说:

不要叫服务员。在广东,如果叫他们服务员,脸会很难看。60岁也要叫靓女靓仔。

哈哈。这说法还是我第一次听到。

在我看来,随便叫别人“美女”“帅哥”,是一种低视对方的敷衍的随意叫法,至少我很不喜欢别人叫我“美女”。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喜欢这么叫,不知是故意所为,还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是一个好词。

02

李同学是一个南方人,不过是西南的南。我是北方人。我们生活中还是不可避免有很多差异。

他们爱吃辣,做什么菜都喜欢放一点,但又不能吃特别辣。甚至煮汤都要放辣椒。

他们家做菜不用大葱,也不吃大葱,而对于山东家庭,葱姜蒜是炒菜必备佐料。对了,他也不吃生大蒜。

对于鲁菜大油大酱的做法,他也很不习惯。

还有,让我意外的是,他们过年不吃饺子,吃汤圆。北方嘛,你懂的,凡过节,必吃饺子。

想起大学同学小然,她是湖北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时候她买苹果什么的水果,比如会只买两个。

这又是超乎我当时认知的。就像网友的吐槽,我们北方人买什么东西,都是按兜买,买一个两个的怎么好意思。

不过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精细的生活方式,卖家也习以为常了。

当然,在家里也是要求同存异。我们做饭,我没习惯每顿都做汤,他也渐渐习惯了。我也按他的习惯,不放葱,不吃酱。

只有了解,才会理解。

生活中有很多人、很多食物、很多观念,我们不足够了解。多了解,多更新认知,在一点点开放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和谐。

你见过哪些南北方差异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