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全球奢侈品行业损失高达三四百亿欧元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被寄予厚望的线上销售未能挽回线下的损失,奢侈品行业和相关零售公司的业绩预期都颇为悲观。

贝恩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2月整个奢侈品行业的损失可能达到300亿-4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76亿元),这意味着行业收入将下降15%左右。

欧洲奢侈品巨头的股价也持续震荡,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的股价累计下跌6%,市值缩水至1637亿欧元;古驰(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股价下跌4.86%,市值缩水至566亿欧元。就连持续多年增长的爱马仕(Hermès)股价也下跌6%,市值缩水至630亿欧元;卡地亚(Cartier)母公司历峰集团股价累计下跌6.2%,市值缩水至260亿瑞士法郎。

前有各大门店关店,后有生产基地停摆,再加上奢侈品企业相继发出的“停产声明”,种种迹象表明,疫情之下,奢侈品行业进入寒冬。

对于奢侈品企业来说,即便是最顶尖的奢侈品牌也难以全价售出生产的全部产品。那些卖不出去的产品,也就成了库存。但对于奢侈品牌来说,处理过季商品尤其棘手:如今口味多变的时尚达人不停地改变潮流方向,该把东西卖给谁?

《经济学人》表示,通过打折来清理掉过季商品已是零售商久经考验的一招。但有些品牌存在的理由就是彰显“独享”,靠降价来清空货架只会让它们掉价,这些品牌通常的做法是把上一季的服装销毁,而不是低价出售。2018年,英国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透露自己销毁了价值3800万美元的服饰,激起公愤(该公司声称销毁是生成能源的一种方式)。

《经济学人》还表示,奢侈品的售价可能会是生产成本的十倍,所以奢侈品集团不愿减产。但如果贴出降价的标签又被认为庸俗。

经纪公司盛博的卢卡·索尔卡表示,“打折销售能赚到些钱,但也会损害品牌价值,必须要在两者之间做好权衡”。

去年,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PRADA)就表示,终止所有门店的折扣活动。

其他奢侈品品牌则谨慎地做着“特卖”,以处理掉库存。近些年来,这些库存都被放在YOOX和Saksoff5th等网上打折销售(不过这些品牌现在在网上全价销售的机会比以前大了)。

但是这也不足以清空那些挤压的库存。分析师表示,由于疫情导致人们的出游计划被迫取消,奢侈品大量库存更难被消化掉了。为了能真正地清理库存,越来越多的品牌把目光投向多家工厂直销店的户外购物中心。比如,比斯特购物村,离伦敦市中心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店铺里各个品牌的商品售价通常为传统商业街的70%。

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去年全球个人奢侈品销售额约为2810亿欧元,其中有370亿欧元来自此类实体折扣店。这个数字在过去五年内飙升了85%。但是索尔卡警告称,利用工厂直销店做清理库存以外的任何事(如把更便宜的二线品牌放在一起卖)都会永久地损害品牌声望。最好只在这些商店里销售最有问题的款式和特殊尺码,并将品牌的粉丝推向摄政街或蒙田大道。

《经济学人》认为,有两件事可能会拯救那些为了清理库存而焦头烂额的奢侈品品牌:一是在线二手服装的兴起,而且将来会有许多实际上根本没有穿过的“旧”衣服会在二手在线平台出售;第二是升级再造,即把未出售的衣服修剪、组合并重新上色,改造成新的款式。对于奢侈品来说,这两种趋势都不容错过。(荻凡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